李偉
國學論衡
《呂氏春秋》賀、凌評批考
李偉
《呂氏春秋》現(xiàn)存最古刊本為元至正六年嘉興路儒學刊本,直至明代,呂書的版本才逐漸增加,“共計有十六種版本”①。此書在明代廣為流布,其學術和文獻價值得到廣泛認可,其寫作模式亦為文章家所資取。明萬歷庚申凌氏朱墨套印本②是明代流傳較廣的一種評本,代表了明代點評的風氣。此套印本前題“宋鏡湖遺老陸游評,明天目逸史凌稚隆批”,但上闌硃評不稱某曰,亦不以他色套印。后人又疑所題陸游應為賀鑄,而品評內容則實為凌稚隆一人所為。此本究竟為誰所評,歷來眾說紛紜,筆者通過對《呂氏春秋》批語的細讀探析,結合明代品評風氣,試圖解讀此本的批注者及其評點風格。
萬歷庚申凌氏朱墨套印本前題“宋鏡湖遺老陸游評”,陸游曾居于鏡湖,據(jù)《法喜志》所載:“陸游,字務觀,居鏡湖,仕至文化閣待制,封渭南伯?!雹垡嘤性姙樽C,其《讀呂舍人詩追次其韻》詩云:“言歸鏡湖上,日日醉東籬。”因此,凌毓枬跋萬歷庚申凌氏本曰:“渭南以一代妙手晤作者于千載之上,煥若披面,而呂氏之精神始出?!雹苡∽C卷首所言“宋鏡湖遺老陸游評”。陸游確曾居于鏡湖,鏡湖遺老亦指陸游,但結合陸游的生平,后人產(chǎn)生諸多疑問,葉德輝《郋園讀書志》“子部”云:
顧其識甚暗漏,如“鏡湖遺老記”一則本不署名,以記文有“元祐壬申余臥疾京師”數(shù)語證之,知為賦“梅子黃時雨”詞之賀鑄,即許宗魯本所云從賀鑄舊校本出者是也。陸游慶、元間人,上去元祐遠矣?!扮R湖”因避宋翼祖嫌名改字,當時或以“鑒”字代“鏡”,皆以避“敬”之故。凌氏不知,題為陸游別號,已是可笑,尤可異者,上闌硃評不稱某曰,亦不以他色套印,竟不知誰為陸、誰為凌,是又無論為賀鑄、為陸游,真是無冤可訴矣。⑤
這里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以“元祐壬申余臥疾京師”為據(jù),認為陸游是“慶、元間人”,上去元祐遠矣,故“鏡湖遺老”非指陸游。且認為題名“鏡湖”是避宋翼祖之諱,實為“慶湖”,即賀鑄。第二,其書題為陸游(實為賀鑄)評,凌稚隆批,卻不以他色套印,因此無法區(qū)分二者評批之語。
關于第一個問題,本文作如下分析。首先,關于避諱問題。賀鑄自謂“王子慶忌”的后人,即以“慶”字代“鏡”字,“以慶為姓”,他“自言唐諫議大夫賀知章之后,且推本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清河王諱,改為賀氏,慶湖亦轉為‘鏡’,當時不知何據(jù),故鑄自稱‘慶湖遺老’?!雹捱@里所說的“不知何據(jù)”應該是避諱宋翼祖趙敬,宋翼祖即趙匡胤祖父趙敬(翼祖),《宋會要》云:“翼祖……諱敬,順祖子,歷營、薊、涿三州刺史。”⑦“敬”與“鏡”音近,后人因避諱或以“鑒”字代“鏡”字,或以他字代“鏡”字。因此,賀鑄不稱“鏡湖遺老”,而自稱“慶湖遺老”。其次,據(jù)《宋人年譜叢刊·賀鑄年譜》載:“元祐七年壬申,賀鑄,年四十一歲,抱病甚久”,⑧暗合“元祐壬申余臥疾京師”之語。第三,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縣)人,生于宋宣和七年(1125),卒于嘉定二年除夕(1210年1月26日),是宋朝的著名詩人⑨。陸游為南宋人,與“元祐”相去甚遠,因此《鏡湖遺老記》非陸游所作。此外,嚴靈峰認為:“宋史載賀鑄自言賀知章后,且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本‘慶湖’也,凌氏歸之放翁誤矣?!雹怅惼骈鄬Α剁R湖遺老記》考證后言:“此記題鏡湖遺老,則賀鑄所作也。”?
那么,賀鑄是否校訂過《呂氏春秋》呢?有“鏡湖遺老記”為證:
右《呂氏春秋》,總二十六卷,凡百六十篇。余杭鏤刻本亡三十篇,而脫句漏字,合三萬余言。此本傳之于東牟王氏。今四明使君,元豐初奉詔修書于資善堂,取大清樓所藏本校定。元祐壬申,余臥疾京師,喜得此書,每藥艾之間手校之。自秋涉冬,朱黃始就,即為一客挾之而去。后三年見歸,而頗有欲得色,余亦心許之。得官江夏,因募筆工錄之,竟以手校本寄欲得者云。鏡湖遺老記。”?
據(jù)上文考證,這里的“鏡湖遺老”即是賀鑄,他自言臥疾京師之時,“每藥艾之間手校之”。自此,《呂氏春秋》的賀鑄手校本成為后世刊刻的范本。另據(jù)《宋人年譜叢刊·賀鑄年譜》載:“鑄喜校讎書籍?!段脑穫鳌贩Q其‘家藏書萬卷,手自校讎,無一字之誤?!叹惴Q其‘校書至萬卷,無一字一畫訛闕。老且病,猶榾榾不置?!?賀鑄校書萬卷,校定《呂氏春秋》亦合乎情理。
由于刻本的眉批沒有用雙色套印,亦沒有注明“某人曰”,所評內容是賀鑄所作,還是凌稚隆所評,后人多有懷疑。李家驤就曾提出質疑:“又疑陸批、凌批均為凌氏自批而假冒古人作偽,因前此諸版本及各家著錄都未提到有賀鑄批評一事,明代評點風甚熾,凌本又不區(qū)分陸批、凌批,似是迎合時風眾尚作是而非之狀以市利。再,凌本于鏡湖遺老記后有考證,多含糊之言?!?此本之前版本都未曾提及賀鑄評批《呂氏春秋》一事,考此本的評批內容,既有迎合明代評點風氣的特點,也多能為文章家所取資。葉德輝曾言:“然此書評批不可據(jù),而圈點句讀能使讀者目快神飛,是固文章家所取資。”?《呂覽》文字結構特點為:“多先標題旨,次申論斷,后舉例證,篇末呼應全文作為總結。”?這和明代對文章的結構要求十分相似,所評內容多關乎文章結構,希冀成為明人文章寫作的取法對象。
此本眉批內容若是明代人所為,那么以書商而著稱的凌稚隆是否具備評閱《呂氏春秋》的能力呢?據(jù)資料記載,凌稚隆的身世如下:
凌稚隆,字以棟,號磊泉,浙江烏程晟舍人。祖先世代為官,而凌稚隆則一生功名蹭蹬,所以史書記載較少,以至于其生卒年皆不可考。他出身書香門第,家學頗深,歷代都有才學之士聞名于世。……篤志好學,滿腹經(jīng)綸。他潛心著述,成果頗豐。主要有《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漢書評林》一百卷、《史記纂》二十四卷、《漢書纂》八卷,等等。晚年的凌稚隆仍然學而不倦,在輯錄《三才統(tǒng)志》的過程中,每日嘔血數(shù)升,仍筆耕不輟,書未竟而卒。?
此外,田鳳臺《呂氏春秋發(fā)微》第三章引崇禎《烏程縣志》(浙江湖州志)云:“(凌稚?。┳掷谌?,承先世家學,篤于典故,所輯有《史記漢書評林》,《左傳評注測義》,《五車韻瑞》等書行世?!庇衷疲骸包S氏書目有《五車韻瑞》一百二十卷。凌以棟,字稚隆。”?由此可見,凌稚隆雖以書商身份名世,且不見于史書記載,卻博覽群書,滿腹經(jīng)綸,著作頗豐,對《呂氏春秋》的評點也合乎情理。
其次,從點評的內容和風格來看,此本符合明代評點特色。明代人對評點十分看重,這與八股文在明代的風行關系密切。明中葉以來,盛行八股文評點之風,導致人們對文章外在的結構十分關注,多以時文之法解讀古書。這種解讀的原則一般是先求其本旨,十分注重“觀其段落”,尋其眼目,照應之所在。萬歷庚申凌氏朱墨套印本在評點《呂氏春秋》過程中,一般在每篇篇首有題解,概括文章主旨;中間評點內容多注重起承轉合的文字,對文章結構多有評述;此外,評點內容著意文法的表達風格,多出現(xiàn)“關鎖”、“機軸”等字眼,關照全文。
然而,凌毓枬給此評本跋曰:
渭南以一代妙手晤作者于千載之上,煥若披面,而呂氏精神始出,但訛沓相仍,朱黃失序,讎校之下,良用缺然。偶從諸大夫遺簏中窺其所藏呂氏批本,余得受而讀之,蓋將薈諸子之長以備一家言,而未獲既其志,茲猶鼎之臠也。夫前人所無弗敢益,前人所有弗敢掩,凡以述其意而止,以是廣之四方也,其可乎?
這里雖將賀鑄誤作“渭南”,但明確指出其讎校結果使“呂氏精神始出”,表明此時賀鑄有評點《呂氏春秋》的文字,可惜此本“訛沓相仍,朱黃失序”。凌稚隆得到賀鑄評本后又加以批點,且批點原則是“前人所無弗敢益,前人所有弗敢掩,凡以述其意而止”。此外,今人田鳳臺認為“宋時賀鑄,首注呂書,而研呂之精神復活。”?
根據(jù)以上材料,筆者推測,賀鑄校對過《呂氏春秋》,且有評點文字。但此本傳至明代以后,評本“訛沓相仍,朱黃失序”。凌稚隆在賀鑄所注的評點文字的基礎之上,重新作過批校和整理,且受明代八股文評點之風的影響,形成極具特色的點評內容。因此,此套印本前題“宋鏡湖遺老陸游評,明天目逸史凌稚隆批”的文字合乎實際,此評本確是二人共同所為。下文詳細分析此本的評批特色,并結合明代的點評特色,作一番考究。
對文的評點始于宋代,其基本精神同于詩話,都是對創(chuàng)作技巧的探索。作為一種成熟的批評方法,即將眉批、圈點和作品結合起來,南宋的批評家們熟練掌握并運用。四庫館臣給《崇古文決》所作提要云:“世所傳誦,惟呂祖謙《古文關鍵》、謝枋得《文章軌范》及昉此書而已。”?明代是評點文學的全盛時期,文人多以時文之法解古書。高舉古文旗幟的唐順之、歸有光等人的“唐宋派”,繼承宋代文人的評點方法,將古文評點推向高峰,加之明代印刷技術的成熟,這一時期刻印刊行的評點著作甚多。受此評點風氣的影響,文人多選取前代文之可法者,加以評點,刻印刊行。明代萬歷庚申凌稚隆朱墨套印本是在明代普遍使用彩色套印技術風氣下一種評本,該評本不注重文字考據(jù),評點多集中在對各篇文意的梳理。此本共評述《呂氏春秋》一百六十篇,一般每篇前有題解,末有總論,注重對文章主旨的揭示。其評點傾向在于:在點評內容上偏重文法;在評述風格上分析細入毫芒,處處激賞;在言語表達上簡明精煉。
(一)偏重文法的點評內容。成于萬歷庚申年間《呂氏春秋》的評本,十分重視文法。比如《古樂》篇評“皇帝又命伶?zhèn)惻c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一段,曰“歷敘帝王作樂之始,井然有條,而文法變幻,奇巒層睹,而不見重復。”評“皆患其身不貴于國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貴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國之不大也?!保ā秳毡尽罚┰弧拔姆ㄗ儜B(tài),句法古雅?!贝嗽u本不僅多次提及文法,且對文法的具體內容作詳細闡述:比如評“其所求者,瓦之間隙,屋之翳蔚也,與一舉則有千里之志,德不盛、義不大則不至其郊。愚庳之民,其為賢者慮,亦猶此也”(《長利》),曰“章法、句法、字法俱古。”這里將文法具體闡釋為章法、句法、字法等作文之法。正如清人方苞所言:“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為經(jīng)而法緯之,然后為成體之文?!?這里所言“義法”中的“法”也是指文法??傊?,此評本所評內容都是圍繞《呂氏春秋》各篇文章的文法展開,一般涉及文章的主旨、結構以及對字句的鑒賞,力圖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和思想內容,為后人示范作文的軌跡。
首先,評本對《呂氏春秋》各篇章法的重視。比如評“桀、紂以去之之道致之也,罰雖重,刑雖嚴,何益?”(《功名》)曰“桀紂句詞反意正,以足上四喻,章法精奇。”對章法的重視主要體現(xiàn)在:此評本篇首有題解、中間對篇章結構進行梳理、末尾多“照應警策”之類的評語。題解內容多為對全篇主旨概括的語句,如在《貴公》篇首評:“潔矩平天下之要道,推己及人,即公心也,此一篇之大意?!薄顿F公》篇認為,君主只有做到“公”,才能“天下平”,“平得于公”,這里提出君主應具有“公心”,評語符合文章的主旨。此評本對文章結構的梳理亦十分合乎情理。《當染》題解曰:“以染字點綴,喚醒題目,中引自‘所染當’與‘所染不當’者,分四段結應,對待嚴整。”此評語對文章結構概括的十分準確,《當染》篇列舉歷史上帝王、君主、士的成敗榮辱,旨在說明“所染當”,君主就能“王天下”,士就能顯榮于天下;“所染不當”,就會導致國破身辱。全篇論證嚴密,即評語所言的“對待嚴整”。此外,此評本在文末亦有對文章首尾照應的評析。凌氏評《本生》篇末句“非夸以名也,為其實也。則此論之不可不察也”曰“照應警策”。在《去私》篇末云:“王者無私以公天下,伯者假無私以濟其公,故末總收之以公,以應起語。”這是對文章結尾照應語句的評析,顯得整篇文章結構完整。
其次,評本對《呂氏春秋》句法的重視。凌氏評“文者愛之征也,武者惡之表也。愛惡循義,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保ā墩兕悺罚┰弧稗D折悠揚,風度宕逸,句法奇妙?!边@里是對句子對仗工整,轉折有度的贊賞。此評本不僅注重對優(yōu)美語句的賞析,更關注語句在全篇結構中的作用。比如評“利不可兩,忠不可兼?!保ā稒鄤住罚┰弧皟烧Z點盡一篇之章旨”?!皺鄤住笔菍κ鹿Υ笮〉暮饬??!爸依狈执笮深?,小忠小利是妨礙大忠大利的,即“利不可兩,忠不可兼”。又如評“知謂則不以言矣。言者謂之屬也。”(《精諭》)曰“二語喚醒題旨”?!毒I》篇主旨指人們的思想可以通過精神表達出來,“言者謂之屬”指出言語是用來表達思想的,若能懂得言語的含義就可以不用言語了,此句契合《精諭》篇主旨。凌氏對一些警省的語句亦有所評析,比如評“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勸學》)曰:“語極警策,極委婉,令人有警省處”。
不僅如此,此評本還使用一些術語對相關語句加以評析,比如“剴切”、“關鎖”、“機軸”等,示后學以門徑?!皠捛小?,即切實,切中事理之意。比如評“其生之與樂也,若冰之于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樂之情,而以侈為務故也?!保ā冻迾贰罚┰弧捌┯鲃捛校钊司l(fā)。”這里以“冰之于炎日”喻“侈樂”之于人生,暗示“侈樂”的危害,切中事理,合乎“剴切”之說?!瓣P鎖”、“機軸”都是指篇章中的關鍵語句,這些語句具有承上啟下和概括篇旨的作用。比如評“尊富貴大不足以來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痹弧凹创硕?,承上啟下,最為關鎖?!痹u“眾人以為命,安知其所”(《應同》),曰“自篇首自此,而結之以此二語,此下又生議論,而結之《商箴》云:‘天降災布祥,并有其職’,以言禍福人或召之,時露篇旨,時著關鎖?!痹u“凡人主必審分,然后治可以至”(《審分》),曰“二句是一篇大機軸”。這里所言“機軸”即是一篇的主旨。
第三,評本對《呂氏春秋》字法的評析。評“遇師則不中,用心則不專,好之則不深,就業(yè)則不疾,辯論則不審,教人則不精?!保ā墩_徒》)曰“連用六則字,語氣甚急,文有姿態(tài),不見重復?!边@里批評了不善求學之人“用心則不?!?、“就業(yè)則不疾”的錯誤治學態(tài)度,從反面論述治學應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原文作者論述急切,評本認為“語氣甚急”體現(xiàn)在對“則”字的六次連用,起加強語氣的效果。又如評《順說》篇“臣有道于此;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有力,擊之弗中?!痹弧皩ⅰ隆?、‘力’二字借來作眼目,暗藏個仁義在內。”惠盎善于揣測君主的心理,只說君主所好的“勇”、“力”,雖不提及“仁義”,卻處處顯示“仁義”的重要,評本深諳字法的重要性。
此外,凌氏還提出了諸多作文之法,包括“反振法”、“回顧之法”、“歸來有法”、“提掇之法”等。比如評“臣不若甯速,請置以為太田?!疾蝗粝艺?,請置以為大理?!保ā段鸸罚┰弧叭梅凑穹ā?。這里列舉管子認為自己不如甯速、隰朋、、東郭牙、王子城父、弦章等例子,為了說明作為人臣的管子,尚且“不任己之不能,而以盡五子之能”,反過來告誡君主應“無恃其能勇力誠信”,因而為“反振法?!绷枋显u“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高義》)曰“借客形主,且有回顧之法?!边@里以萬乘之主、三王之佐和孔子相比,回顧君子行事依照“動必緣義,行必誠義”的原則。凌氏評“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草木不大?!疾恍?,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哦中牛匾u于身,乃通于天。”(《貴信》)曰“先天時后人事,過接無痕,歸來有法?!贝颂幱伞疤煨胁恍拧钡奈:^渡到“君臣不信”的危害,由天時而及人事,銜接自然,層層深入,歸結到“凡人主必信”的主題上,曰“歸來有法”。凌氏評《知化》篇所言吳王夫差國滅身亡的故事,曰“先以夫差不知化,子胥知化提起,下詳其事,提掇之法?!薄疤岫拗ā奔粗赶葘δ骋皇吕慕Y果進行概括敘述,下文展開分析產(chǎn)生此結論的原因。吳王夫差不能“知化”,導致國滅身亡,下文展開分析其不能“知化”的原因,所用之法正是“提掇之法”。
(二)處處激賞的表達風格。評點屬于主觀較強的文學理論文體,此評本通過細入毫芒的分析,對呂書的作文之法處處激賞,力圖使讀者理解原文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技巧。首先,對《呂氏春秋》的作品價值直接稱贊。比如《貴生》篇結尾云:“呂氏每一立論間多于末句才見主意,昔人謂惟《過秦論》,則然政不知其祖于呂氏?!庇秩缃o《季春》作題解曰:“人君紀歷明時,仰觀日月霜露之變,俯察昆蟲草木之化,以授民事,是王政之首務,故呂氏紀月為最詳,得帝王之精意也?!痹偃鐚Α毒ā菲扮娮悠谝孤?chuàng)繇嗾叨钡墓适潞笤u曰:“呂氏每引故事,必精透題旨,且議論痛快,真令人不可移易者。”這些“句末才見主意”、“精透題旨的故事”的寫作技巧可以令后學找到模仿的門徑,令評點家激賞不已。
其次,對文本的精細化解讀、品評。這里,我們摘錄幾段《呂氏春秋》的評語,具體探析評點家是如何體察作者的苦心,從而批窾道竅的。
此篇首提“有義兵而無偃兵”句,立柱中分三大段,歷歷以證發(fā)明,仍以此句三結之。又前用“兵所自來”句喚起,中復三次接應,結前引后,變化縱橫,自是先秦骨脈,奇格奇格。(《蕩兵》題解)
通篇先言治天下必先治身,次言治身之要,后證以帝王五伯治身之事,末復以孔子之言,明治身即可以治天下,本末次序秩然有條,轉折頓挫,曲盡其妙。(《先己》題解)
第一段評語是對《蕩兵》篇章法結構的梳理。《蕩兵》篇首言“古圣王有義兵而無偃兵”,后三段都以此句收尾。又《蕩兵》篇前文言“兵所自來者久矣”,下文以“爭斗之所自來者久矣”、“兵之所自來者遠矣”等語句,與之照應。且“兵所自來者久矣”既總結了“有義兵而無偃兵”的說法,又引起下文對此的議論?!妒幈菲慕Y構嚴密,論證嚴謹,評本對此細加探析,深入體察呂書的結構特點。第二段評語是對《先己》篇章法的賞析,認為其文“秩然有條,轉折頓挫,曲盡其妙”,深得文章寫作思路。若評點家缺乏對原作的精細化解讀,體察作者的苦心孤詣,是很難寫出此等合乎人心的評語。
第三,評語文筆動人,令人贊嘆。比如評“故鼓宮而宮應,鼓角而角動。以龍致雨,以形逐影。”(《召類》)曰“敘事核而有序,不詭不浮,真先秦文字之祖。”
評“文摯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獲死也,為太子行難,以成其義也?!保ā吨林摇罚┰唬骸坝鈩C凜,敘事如睹?!痹u“夫生,豈特隨侯珠之重也哉!”(《貴生》)曰:“以一句收煞,極有力,且員轉周匝?!痹u“是先知報后知也,為故君賊新君矣?!痹弧耙詳⑹麓h論,語最蒼古?!痹u點家對呂書敘事技巧、語句的錘煉、作者的苦心孤詣等研究的十分透徹,且飽含深情,所謂“文詞委婉,語氣凄愴,令人鳴咽”(《至忠》題解)。
(三)簡明精煉的言語表達
此評本很少有大段的評述,評語大都文筆動人,語言精煉,恰到好處。評“故以眾勇無畏乎孟賁矣,以眾力無畏乎烏獲矣,以眾視無畏乎離婁矣,以眾知無畏乎堯、舜矣?!保ā队帽姟罚┰弧捌?zhèn)ゾ珡?,真千古未發(fā)之秘”。原文強調了眾人的作用,評點者以動人之筆,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感嘆之情。類似的例子,在評本中十分多見。比如評“說之不聽也,任不獨在所說,亦在說者?!保ā秷蟾罚┰弧笆绽U正意甚古,徢奇峭”。評“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觀世》)曰“千古格言”。同時,對章法的贊賞,評語亦簡練有神。比如評“世之人主貴人,無賢無肖,莫不欲長生久視”(《重己》)曰“一轉說到人主,尤見風雪變態(tài)之妙”。評“故古之善為君者”(《當染》)曰“轉折勢如游龍”,又如評“方葉之茂美,終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眾林皆羸。事之難易,不在小大,務在知時?!保ā妒讜r》)曰“一篇之內,或以故事影之,或以景物敘之,變換雖多,句句切題。”評點者有此才情,又苦心孤詣的體察作品,才能寫出如此優(yōu)美,而又契合篇章主旨的評語。
此外,簡明精煉的評語建立在對原文主旨的領悟上,評點者學識深厚。雖是簡短的評語,卻能把握住原文的主旨,令后世學者找到模仿的途徑。比如評“此三君者,其有所自二得之,不備遵理,然而后世稱之,有功故也。有功于此而無其失,雖王可也?!保ā堕L攻》)曰“冷語緩收”?!袄湔Z”有譏笑諷刺之意,《長攻》篇作者對于“不備遵理”以求功名的做法,雖然認為其行為“有失”,但不得不予以某種程度的肯定。“冷語緩收”體現(xiàn)了評點者對原文作者矛盾心理的把握。又如評孔子所言“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慎人》)曰“此隱語也,與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同?!薄渡魅恕菲ㄟ^引用孔子厄于陳蔡之間的故事,說明人要致力于“得道”,孔子所言“是以知松柏之茂”雖同于“知松柏之后凋”,但言“松柏之茂”,體現(xiàn)孔子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評點者對此深有感悟,故以“隱語”評述原文。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200241)】
①?李家驤《呂氏春秋通論》,岳麓書社1995年版,第107、105頁。
②此評本采用彩色套印技術,單邊,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上海圖書館藏。是本前有方孝儒《讀呂氏春秋》,王世貞《呂氏春秋序》,凌稚隆《呂氏春秋引》,侄凌濛初書,后有凌毓枬跋。
③夏樹芳輯《法喜志》卷四,明萬歷江陰夏氏清遠樓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④《呂氏春秋》,明萬歷四十八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后文所引評語皆源于此版本,一般只隨文注篇名,不再作注。
⑤?葉德輝撰,楊洪升點校《郋園讀書志》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29頁。
⑥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第271頁。
⑦徐松輯《宋會要輯稿》(第一冊),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15頁。
⑧吳洪波主編《宋人年譜叢刊》(第五冊),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4頁。
⑨《陸游集》(第一冊),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頁。
⑩嚴靈峰《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第五卷),中華書局,第11-12頁。
??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8頁。
?吳洪澤等主編《宋人年譜叢刊》第五冊,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6頁。
???田鳳臺《呂氏春秋探微》,臺灣學生書局,第57、90、414頁。
?司馬遷著,凌稚隆編纂,馬雅琴整理《史記纂·前言》,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四庫全書》,集部第二九三冊,臺北商務印書館,第2頁。
?方苞《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