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玉
摘 要:本文以《慶湖遺老詩集》《東山詞》為基礎(chǔ)文本,結(jié)合史料,探討賀鑄仕宦經(jīng)歷與其心態(tài)、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元祐六年的武官轉(zhuǎn)文官,是賀鑄仕宦生涯的重要節(jié)點。此前任職武官雖沉淪下僚,但他仍渴求出現(xiàn)轉(zhuǎn)機,詩詞中多發(fā)建功立業(yè)的強烈訴求或才高位低的不平之鳴,體現(xiàn)著明確的功名進取意識。轉(zhuǎn)入文階后,他曾一度滿懷希望,但現(xiàn)實境遇的難以改變,最終使其歸于消沉、退隱狀態(tài)。此間作品多呈現(xiàn)生活困頓之苦悶或渴望歸隱之心懷,少有豪放之作。賀鑄心態(tài)、創(chuàng)作上的變化,是其為官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也與北宋社會文化背景密切關(guān)聯(lián)。
關(guān)鍵詞:賀鑄 武官轉(zhuǎn)文官 心態(tài) 創(chuàng)作 元祐
賀鑄生于宋仁宗皇四年(1052),卒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享年七十有四,歷經(jīng)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的仕宦歷程可分為兩大階段:神宗熙寧四年(1071)至哲宗元六年(1091),為武官時期;元六年(1091
至宣和七年(1125)去世,為文官時期。元六年,賀鑄由武官轉(zhuǎn)文官,之后詩人心態(tài)發(fā)生了重要轉(zhuǎn)變。本文擬以元六年為界,將賀鑄的仕宦歷程,特別是元時期及其前后的為官經(jīng)歷,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以求對其思想和創(chuàng)作情況作一些細致探討,進而對他的心態(tài)變化進行分析。
一
賀鑄早年自號“北宗狂客”,晚年則稱“慶湖遺老”,轉(zhuǎn)變的分界線大體上是元六年。紹圣三年(1096),賀鑄在寶泉監(jiān)任上,為詩集所作序中指出:
慶湖遺老者,越人賀鑄方回也。賀本慶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吳。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禍,王子慶忌挺身奔衛(wèi),妻子迸渡浙水,隱居會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澤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慶氏,名其田曰慶湖。今為鏡湖,傳訛也。安帝時,避帝本生諱,改賀氏,水亦號賀家湖焉。{1}
賀鑄追溯祖輩,表明自己乃忠義豪俠慶忌的后代,慶湖是祖輩隱居的地方。因而可以看出“慶湖遺老”有追隨祖輩的意思。自序中還指出“鑄少有狂疾,且慕外監(jiān)之為人,顧遷北已久,嘗以‘北宗狂客自況。今老且疾,念歸何時?而亟更舊稱者,亦首丘之義耳?!眥2}由此可知兩點:一是賀鑄前期狂放不羈,后期消極隱退;二是賀鑄選擇歸隱于山陰之地,而非生養(yǎng)之地衛(wèi)州,因為這是賀鑄十分尊崇的先輩所居住的地方,為了效仿先輩“以持先業(yè),皆力田自潔,不復(fù)為仕宦計”{3}。這兩點是息息相關(guān)的,這與賀鑄一生職官遷轉(zhuǎn)情況有關(guān)。根據(jù)夏承燾先生的《唐宋詞人年譜》{4},現(xiàn)列賀鑄一生所任職官情況如下:
從中可以看到以元六年為界,賀鑄所任官職分為武職與文職,但職位都比較低。元六年文武換官基本處于賀鑄官宦生涯的中間時段,是人生心態(tài)發(fā)生起伏的重要時期。前期賀鑄專心仕途,積極用世,試圖改變自身地位卑微的境遇,但一直沒有成功,最后寄希望于通過換官獲得轉(zhuǎn)機,卻最終失敗,所以決意遠離仕途,歸隱南方。因而從“北宗狂客”到“慶湖遺老”,這是賀鑄自我心態(tài)與現(xiàn)實處境調(diào)適的結(jié)果。
二
賀鑄的心態(tài)變化在其創(chuàng)作中有明顯的表現(xiàn)。元六年以前,詩歌中大多表達著對于仕途的渴望。如有表達自己積極進取的一面,賀鑄元豐二年、三年在滏陽做官,關(guān)心民眾疾苦,如《喜雨》題下作注“己未歲,余官滏陽,涉春旱熟,四月晦,雨始大澍,而二麥已槁死,采老農(nóng)言,賦是詩”{5},對于農(nóng)民麥子因缺水導(dǎo)致枯死的事實進行了說明。除此之外還有如《春行》和《暑夜》:
風(fēng)俗喜嘉辰,行樂東城春。人歌芍藥章,馬度楊柳津。田畝久枯渴,麥芒棲暗塵。焦心戴白叟,日望西郊云。{6}
渴蟬嗚中夜,木葉凝無風(fēng)。襟苧不加帶,猶如被蒙茸。三庚信可畏,一扇曾何功。安得解民慍,蒼梧理古桐。{7}
前者通過春日里農(nóng)民憂苦與士人游樂的比較,表達對于人民的同情;后者則表達了自己濟世安民的理想。元以前,這種進取的意識是占據(jù)了上風(fēng)的。
從元開始,賀鑄的心態(tài)逐漸發(fā)生變化,表達自己壯志未酬情感的作品開始變多,但這亦是賀鑄對于仕途抱有希望的側(cè)面反映。元豐八年(1085)三月,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次年改元元,由此拉開“元更化”的序幕。此時舊黨上臺執(zhí)政,賀鑄也由徐州回到京城。由于賀鑄與蘇軾及蘇門弟子黃庭堅、秦觀、張耒等有一些交情,因此雖然此時仍是沉淪下僚,但最初對自己的前途還是有所期待的。如元二年(1087)正月,賀鑄領(lǐng)將作監(jiān)屬官,盡管這是一個低級武職,但他仍不畏強權(quán),秉公職守,杖責(zé)“驕倨不相下……盜工作物”{8}的貴人子同僚(《宋史·文苑傳》)。賀鑄雖然心系天下,但卻身處卑位。元三年,面臨殘酷的現(xiàn)實,賀鑄作了《六州歌頭》一詞,懷念少年之時的豪情壯志,用以表達自己報國無路的悲憤:
少年俠氣,交結(jié)五都雄。肝膽洞。毛發(fā)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lián)飛,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間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薄書叢。弁如云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fēng)。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9}
當(dāng)時,宋朝西北邊境連遭西夏軍威脅、入侵,面對如此危急局面,主政的保守派卻一味忍讓求和。北宋王朝崇文抑武,詞人長期處在武官的隊伍中,渴望為國盡力卻得不到任何的重用。
由于懷才不遇,賀鑄在贈別友人之時,也會為才高位低的友人鳴不平。如元元年(1086)在京作《送李主簿夷行之官河陽》四首其二言:“古時英特士,往往沈下僚,念君鵠姿,首蓬蒿?!眥10}其三言:“君才本高絕,流俗固難諧。桂生樗櫟林,寧免相突排。”{11}這樣的作品,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他的仕途進取意識。元三年,賀鑄作有《長安在何許》二首:
長安在何許?疑是青天上。矯首西風(fēng),溪云斷人望。
長安在何許?疑在白日下。徘徊天一隅,華月生新夜。{12}
二詩均是通過對長安的尋覓來抒發(fā)自己的進取之心以及壯志難酬的失落。endprint
當(dāng)然,長期沉淪下僚的生活,也使賀鑄生出了些許悵然若失以致渴望隱退之意。元六年二月,賀鑄卸任和州管界巡檢,返回東京,途中他在高陲作《留別田晝》一詩,其中有云:“云逵謝攀躋,長鋏與人還故。異時結(jié)駟來南馱,耕者老夫鋤者妻?!眥13}此時的賀鑄經(jīng)歷了太多的不如意,他本長于文辭,但迫于家境衰落,只能依靠恩蔭入仕成為低級武官,此后長期得不到重用,因此不免失意。這樣的感慨,實為其仕宦生涯后期創(chuàng)作的先聲。
元六年(1091)八月前后,賀鑄回到東京,隨后得到資政殿學(xué)士李清臣、翰林學(xué)士范百祿、蘇軾的舉薦,由武官改入文階,任承事郎。{14}元時期對于武官轉(zhuǎn)文官本有著嚴(yán)格的限制,但賀鑄卻改官成功,因而此時的他躊躇滿志,《易官后呈交舊》一詩典型展現(xiàn)了這種
心態(tài):
當(dāng)年筆漫投,說劍氣橫秋。自負虎頭相,誰封龍額侯。聊辭噲等伍,濫作詩家流。少待高常侍,功名晚歲收。{15}
在詩中,他期待棄武從文之后能夠改變命運,從而收獲功名。他的期待并非是沒有緣由的,據(jù)南宋學(xué)者、詩人劉克莊的記載,賀鑄在元時已文名頗高,“雖坡、谷亦深嘉屢嘆”{16}(《跋徐總管詩卷》)。
但是賀鑄改官之后,因病耽誤,最后只謀取了一個監(jiān)北岳廟的職位,他的仕途依舊沒有好轉(zhuǎn)。他在元八年(1093)寫給友人的《留別王景通二首》其二中,描述自己的仕宦生涯是:“游宦差池大半生,君方倥傯我伶俜。官銜轉(zhuǎn)落百僚底,衫色渾偷兩鬢青?!眥17}這對于他來說,無疑是更為巨大的打擊,因而賀鑄毅然歸隱。這在同年所作的詩詞中皆有反映:
我家湖水接山溪,載病東歸路不迷。城郭依然遼海鶴,鴻邈矣會稽雞。可須印綬懷中出,幸有珠璣袖里攜。行賦漁歌寄親串,春風(fēng)吹渡浙江西。(《載病東歸山陰別京都交舊》){18}
東南自古繁華地,歌吹揚州。十二青樓,最數(shù)秦娘第一流。季鷹久負鱸魚興,不住今秋。已辦歸舟,伴我江湖作勝游。(《羅敷歌》){19}
夢想山陰游冶,深徑碧桃花謝。曲水穩(wěn)流觴,暖絮芳蘭堪藉。蕭灑,蕭灑,月棹煙蓑東下。(《憶仙姿》){20}
此時賀鑄尚在京城,但是他已準(zhǔn)備離開,遨游江湖,用揚州、山陰來安放自己的靈魂。選擇慶湖作為自己歸隱的居處,以一種遺老的姿態(tài)來安處晚年。
對于賀鑄轉(zhuǎn)入文階后對官場仕途的態(tài)度,程俱在《賀方回墓志銘》中指出:
以老自右選易文階。時薦者皆有文名,且當(dāng)路,顧愿為岳祠吏,退居海上三年,乃復(fù)就管庫。元符、靖國間,除太府、光祿寺主簿,辭不赴,卒請補外。自去姑孰及告老、再仕,凡十五年不離宮祠吏。{21}
岳祠吏屬于祠祿官?!端问贰ぢ毠僦尽费裕骸八沃?,設(shè)祠祿之官,以佚老優(yōu)賢?!眥22}這類官職往往授予那些“宗室、外戚、老臣等不宜擔(dān)任職事者……雖無實職,但為官清閑,且俸祿較為優(yōu)厚”{23}。賀鑄甘愿選擇有名無實的祠祿官,這反映出他的功名進取之心日益淡化。在經(jīng)歷了各種官場失意與挫折之后,賀鑄也充分意識到為官不易,隱居亦艱難,如紹圣二年(1095),《京居感興五首》其五中“謾賦芳草篇,長安居不易”{24}等句皆反映出生活的艱難,如果沒有物質(zhì)基礎(chǔ),要過退隱生活更是免不了遭受饑寒之苦。
紹圣三年(1096)三月,賀鑄前往江夏赴任寶泉監(jiān),途徑江陵時,他寫了很多留別的詩篇,反復(fù)強調(diào)想要皈依佛門的愿望,如“與君更結(jié)蓮社游,徑取盂囊付舟尾”{25}(《贈僧孚》)“北道音塵長斷望,西庵香火不無緣”{26}(《重別和上人》)等。這些均表明賀鑄內(nèi)心對仕途已是心生抗拒,一心想要歸隱,此時做官已經(jīng)不謀求于政治仕途上的高升,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元和六年是賀鑄仕宦乃至人生的一次重要轉(zhuǎn)折。此前,盡管官卑位低,但他的內(nèi)心始終保持著渴望改變命運,希圖建功立業(yè)的熱情。由武轉(zhuǎn)文的成功曾一度使他滿懷信心,但這種轉(zhuǎn)變并未對他的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任何積極改變,而這也最終令賀鑄內(nèi)心的希望泯滅。故而元六年之后,賀鑄雖身處宦海,但已有意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園中。我們在程俱為他所做的墓志銘中看到,徽宗政和(1111—1117)年間的賀鑄是“觀其抗任氣,若無所顧忌者,然臨仕進之會,常如臨不測淵,覷覷視不敢前,竟疾走不顧”{27},可見賀鑄對于官場,對于仕進,已帶有一定程度的拒斥與戒備,全然不復(fù)以前。
三
賀鑄心態(tài)的變化,究于武官換文?!肮俜治奈洌┩踔g(shù)也。”{28}宋以前,文武官員之間的整體態(tài)勢是基本對等的。宋太祖趙匡胤鑒于晚唐五代藩鎮(zhèn)割據(jù)、武人作亂,導(dǎo)致王朝頻繁更替的歷史教訓(xùn),在立國之初便定下“以文治武”的祖宗家法。在宋代,文官與武官在待遇上有著較大區(qū)別,在薪俸、恩賜、休假等方面,文官都要比武官的待遇優(yōu)越。在這種崇文抑武的社會背景之下,文職往往更受歡迎,武職卻是低人一等。因此在宋代請求換文的武官人數(shù)歷朝都有不少。杜情義《宋代文武換官制度研究》指出:“宋代官員換官的途徑一般有三種:薦舉、自請后考試及蔭補?!眥29}北宋前期,經(jīng)由名臣舉薦而由武官轉(zhuǎn)為文官的情況較多。而隨著換官考試制度與方法的日益完善,至北宋中后期,舉薦換官的情況逐步減少。特別是朝廷數(shù)次強調(diào)不得舉薦他人換文,以至于形成“今薦而用,則百不得一”{30}(李昭《代賀方回謝舉換文啟》)的局面。
盡管元時期在政策上對武階換文階有所限制,但是賀鑄要求換文,特別是希望獲得舉薦的迫切性并沒有下降。從神宗熙寧四年(1071)至哲宗元六年(1091),這是賀鑄由青年到中年的人生階段。一方面,他飽經(jīng)仕途失意的苦悶,在二十年的武官任職生活中,僅僅升遷了四階,從最初的右班殿直到西頭供奉。{31}另一方面,他的物質(zhì)生活又較為匱乏。據(jù)《宋代官制辭典》附表27《北宋〈嘉祿令〉四十一等請給表》,右班殿直月料錢為五千錢,衣賜為“春、冬絹各四匹,綿十五兩”{32}。西頭供奉月料錢為一萬二千錢,衣賜為“春絹四匹,冬絹五匹,綿五十兩”{33}。官家月有俸祿供以養(yǎng)家,而賀鑄這樣的薪俸可說是相當(dāng)微薄、拮據(jù)的。賀鑄以恩蔭進入仕途,并深寄朝廷,卻怎奈自己官卑俸少,根本無法過上體面的官宦生活。在當(dāng)時,他經(jīng)受著精神上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和物質(zhì)上官微俸薄、經(jīng)濟基礎(chǔ)匱乏的雙重折磨。而后者更直接地影響著他的日常生活。他在諸多詩句中都記錄下自己生活的貧困,如“咄嗟宦游子,貧病略相同。斗俸折腰得,醉錢常不供?!眥34}(《過晁掾端智》)“回首邯鄲跡如掃,離索十年成潦倒。兔葵燕麥春日妍,蟬腹龜腸氣方飽?!眥35}(《留別田晝》)“吾庖無魚未必饑,晏飯糠煩脾磨?!眥36}(《調(diào)北鄰劉生》)“行一舟犯滂湃,五斗無余雜糠稗。全家飫饗云夢黃鶴登臨指天外?!眥37}(《答許景亮》)“官糧得飽酒不足,春物有意人無情?!眥38}(《春懷》)因此,賀鑄希望能夠從武階改為文階,以改變自身命運。他的一些詩歌也表達出期人引薦之意,如“故人多在金閨籍,誰念心如寸斷弦”{39}(《歷陽姥磯下馬上有懷京都游好》)。送別即將赴滄州為官的表侄的《送表侄趙子億之官滄州兼簡通守李延寧》末句“愿致雙魚封,繼以一鶚章”{40},鶚章本是推薦人才的奏章,這里的寓意就更為明顯。endprint
在薦舉為文比較難的元時期,賀鑄卻最終成功轉(zhuǎn)階,因而一開始他的情緒是較為高昂的。自元六年(1091)至大觀三年(1109),武官換文之后的十八年,他由承事郎做到奉議郎,只是遷轉(zhuǎn)了四階。{41}根據(jù)《宋代官制辭典》附表28《元豐改制后至北宋末文武寄祿官請受表》,承事郎月料錢為一萬錢,衣賜為“春、冬絹各三匹,冬綿十五兩”{42};奉議郎月料錢為二萬錢,衣賜為“春、冬絹各七匹,綿三十兩”{43}。由此可見詩人的官運并沒有因為改入文階而走上亨通,借此來改變命運不過是空想罷了,生活仍是困頓不堪。所以即使后來仍然身處官場,但賀鑄已然變?yōu)殡[退。賀鑄元年間的人生變化亦折射出了賀鑄整個人生中的矛盾性,正如程俱在《賀方回詩集序》中所指出的:
然遇空無有時,俯首北窗下,作牛毛小楷,雌黃不去手,反如寒苦一書生。方回儀觀甚偉,如羽人劍客;然戲為長短句,皆雍容妙麗,極幽閑思怨之情。方回慷慨多感激,其理財治劇之方,有緒,似非無意于世者;然遇軒裳角逐之會,常如怯夫處女。余以謂不可解者,此也。{44}
程俱所謂“不可解者”,正是賀鑄前期昂揚與后期保守處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的真實反映。
四
宋哲宗元元年(1086)至六年(1091),此時的賀鑄正當(dāng)壯年。他懷著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的心懷步入仕途,然而現(xiàn)實卻讓他空有一身抱負,長期徘徊于一些低級武官的職任上,難有作為。在由武階改入文階之后,他仍沒有改變自身困頓的命運。這種重復(fù)性的受挫,加上時代風(fēng)氣的影響,使賀鑄心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由進取轉(zhuǎn)變?yōu)殡[退。而這種轉(zhuǎn)變又是與北宋社會大背景密切相連的。從時代風(fēng)氣來看,賀鑄仕宦生涯后期所處的徽宗朝,是“士大夫文化”的低潮期。對此,符繼成、趙曉嵐曾有所概括:
前期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都已去世;政治改革失敗了,奸佞當(dāng)?shù)溃屡f兩黨由政見之爭變成了意氣之爭;社會表面的繁榮,使君臣上下完全忽略了內(nèi)憂外患,一味奢靡享樂;詩文革新運動也走向了終結(jié),官方甚至還明令禁絕“蘇學(xué)”。{45}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仕途的不順,生活的困頓,導(dǎo)致賀鑄的士大夫進取精神漸漸散失,特別是他那種元換官之前“言志”的豪放之作,在后期作品中已不再出現(xiàn),處在個人境遇與時代文化低潮期的士大夫,必然只能追求“獨善”。由此賀鑄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階段性特點,正如楊時在《跋賀方回鑒湖集》中所言:“方回之詩,予見之舊矣。復(fù)出《鑒湖集》示予,其托物引類,辭義清遠,不見雕繪之跡,渾然天成,殆非前日詩也?!眥46}賀鑄作為這一時代代表性的困頓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也成為時代風(fēng)貌的一種獨特展示,帶給我們別具特色的感悟。
{1}{2}{3} 〔宋〕賀鑄:《慶湖遺老詩集·原序》,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96頁,第196頁,第196頁。
{4}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商務(wù)印書館2013年版,第248—287頁。
{5}{6}{7}{10}{11}{12}{13}{15}{17}{18}{24}{25}{26}{34}{35}{36}{37}{38}{39}{40} 〔宋〕賀鑄著,王夢隱、張家順校注:《慶湖遺老詩集校注》,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頁,第68頁,第75頁,第125頁,第126頁,第393—394頁,第31頁,第264頁,第374頁,第370頁,第406頁,第44頁,第484頁,第67頁,第31頁,第32頁,第42頁,第299頁,第336頁,第180頁。
{8}{22} 〔元〕脫脫等撰:《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3103頁,第4080頁。
{9}{19}{20} 〔宋〕賀鑄著,鐘振振校注:《東山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21頁,第209頁,第272頁。
{14} 《慶湖遺老詩集校注》附錄《賀鑄年譜》言賀鑄任承事郎在元七年,但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中指出墓志銘記載的時間有誤,“方回易官,當(dāng)依詩集為此年(元六年)八月以前近是”。參見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第265頁。
{16}{21}{27}{30}{44}{46}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冊第68頁,第155冊第438頁,第155冊第438頁,第121冊第162頁,第155冊第254頁,第124冊第264頁。
{23} 肖振華:《賀鑄思想研究》,西北大學(xué)2010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
{28} 徐勇注譯:《尉繚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頁。
{29} 杜情義:《宋代文武換官制度研究》,2009年浙江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
{31} 據(jù)《宋史》卷一百六十九《職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職至節(jié)度使敘遷之制”言:“右班殿直轉(zhuǎn)左班殿直。左班殿直轉(zhuǎn)右侍禁。左侍禁轉(zhuǎn)西頭供奉官。”知賀鑄自右班殿直而磨勘遷升至西頭供奉官的過程中,尚應(yīng)經(jīng)歷左班殿直、右侍禁、左侍禁三階。見《宋史》卷一百六十九,第4029頁,第4030頁。
{32}{33}{42}{43} 龔延明編著:《宋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709頁,第708頁,第711頁,第711頁。
{41} 據(jù)《宋史》卷一百六十九《職官志》九“《元豐寄祿格》以階易官條”,自迪功郎至開封儀同三司凡三十七階,承事郎為倒數(shù)第十階,屬于正八品;奉議郎為倒數(shù)第十四階,屬于從六品。見《宋史》卷一百六十九,第4051頁。
{45} 符繼成、趙曉嵐:《“小李杜”與“賀周”——詩詞發(fā)展中的“異代同構(gòu)”及其文化動因》,《文藝研究》2010年第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