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異時同調(diào):杜甫、陳與義“亂后詩”創(chuàng)作風格論

2015-09-29 03:38:55李巍
文藝評論 2015年8期
關鍵詞:陳與義杜甫詩人

李巍

異時同調(diào):杜甫、陳與義“亂后詩”創(chuàng)作風格論

李巍

“文變?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①,文學作品因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杜甫經(jīng)過安史之亂而前后詩歌迥異,無獨有偶,陳與義經(jīng)過靖康之變后前后詩風也大相徑庭。相似的時代動亂,相同的經(jīng)歷,使處在不同時代的詩人杜甫、陳與義在時代動亂后呈現(xiàn)出某種心靈的契合,其“亂后詩”②呈現(xiàn)出相同或相似的創(chuàng)作風貌:不僅題材取向相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藝術表現(xiàn)、風格特征也極為相似。

一、題材取向之趨同性

杜甫因安史之亂更加接近人民,不但憂國,更加憂民。陳與義經(jīng)靖康之亂其詩歌一改前期士大夫飲酒作詩的士人情調(diào),有了憂國憂民的淑世情懷。羅大經(jīng)曾說:“(陳與義)值靖康之亂,崎嶇流落,感時恨別,頗有一飯不忘君之意。”③為陳與義作注的胡稚也說:“其憂國愛民之意,又與少陵無間,自坡谷以降,誰能豈之?!雹芟嗤脑怆H使異代的詩人有了相同的憂國憂民的淑世情懷。

(一)感念國事、心憂國運

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理想步入仕途,無論在朝還是在野,都十分關心國事,憂慮王朝命運。晚唐孟棨指出:“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⑤。時事的起伏變化無不在其詩中明顯體現(xiàn),身陷長安之時,國家危難,他也為此心情悲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保ā洞和发蓿r局動蕩,他心憂如焚:“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北征》)寫了《哀江頭》、《哀王孫》、《悲陳陶》、《悲青坂》等一系列反映時局的詩篇,關注國事,心憂國運。安史之亂初定,消息忽傳,他欣喜若狂,老淚縱橫,隨口吟出“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全詩洋溢著高昂的情緒和樂觀的精神,是一曲動人心弦的凱歌,是一曲氣勢磅礴的贊歌,是一曲響徹云霄的頌歌。詩人始終關注國事,心憂國運,國運好時就欣喜若狂,喜不自勝;反之則悲慨交加,痛哭流涕,即使在詩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陷入極度的困頓之中,仍念念不忘國事,如《登岳陽樓》,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早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感慨悲涼,讀之涕泣流連。杜甫不愧為一位憂國的詩人。

無獨有偶,戰(zhàn)亂發(fā)生,無論是邊患亦或內(nèi)亂,心系國家的陳與義也時刻關注著時局戰(zhàn)事,國家的前途命運。他遭逢靖康劇變,經(jīng)歷北宋覆亡、南宋偏安的時代背景,傷時念亂,寫了大量感時傷事、憂念國運之作。最著名的是宋高宗建炎元年重陽寫的感慨時事、國運的《感事》詩:

喪亂那堪說,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漢故東流。

世事非難料,吾身本自浮。菊花紛四野,作意為誰秋?⑦

“喪亂”不斷,“干戈”未止,金人頻頻入侵,戰(zhàn)禍連綿不斷,詩人內(nèi)心之情油然而生,雖然形勢危急,但國廈會安如泰山,如水之東流,對祖國的前途命運懷有堅定的信念。“黃龍府”代指金首都,該句指金人攻陷忭京后,俘虜徽、欽兩宗,杳無音信,生死未卜?!霸埔瓢茁吨蕖敝父咦诶^位后駐蹕之事,此二句寫實,“風斷”、“云移”又蘊含了對國事、時事的憂傷感慨、憤懣之情。國事如此,誰來紓解國難,挽狂瀾于將傾?接言自己遭逢戰(zhàn)亂,奔波流亡,無力挽回時局,內(nèi)心抑郁,感慨萬端。眼前田野山花爛漫,也無心欣賞,劉克莊稱最后一聯(lián)“頗逼老杜”⑧。此外,《鄧州西軒書事十首》、《次韻尹潛感懷》、《巴丘書事》等或直寫時事,或影射時局皆表現(xiàn)出詩人對時事的關注,對國運的憂慮。

(二)指嗔弊病、評議時政

安史之亂發(fā)生后,戰(zhàn)火不斷,國勢衰頹,痛定思痛,誰為禍首?誰釀此災?詩人胸中的怒火噴薄而出,把犀利的詩筆直接指向了荒淫的統(tǒng)治者。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說“況聞內(nèi)金盤,盡在衛(wèi)霍室”,對玄宗的沉湎酒色、驕縱外戚以致朝政混亂的事實進行徹底地揭露。在《病橘》中言“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對唐玄宗勞民傷財以供楊妃窮奢極欲之事進行了大膽的揭露。他還對官兵的橫征暴斂進行譴責:“彤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歲晏行》)等,一針見血地指出苛政的殘暴。杜甫還評議時政,憂國傷時,不乏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議論:在“漂泊西南”時期,不但在詩中概括了當時“戰(zhàn)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送陵州路使君之任》)的現(xiàn)實,而且揭露了“庶官務割剝”、“誅求何多門”(《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的弊政,提出了“眾寮宜潔白,萬役但平均”(《送陵州路使君之任》)、“上請減兵甲,下請安井田”(《湘江餞裴二端公赴道州》)的政見,指責時弊,評議時政,諷刺強烈,揭露尖刻。

面對神州陸沉,二宗音絕,戰(zhàn)亂不斷,國運危急,陳與義也開始了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在詩中大膽指責弊病,慷慨悲壯,義憤填膺,這是黃庭堅等江西詩派詩人所無,而與杜甫遙相呼應。陳與義在詩中抨擊趙宋王朝的腐敗,對高宗的逃跑政策進行了譴責,這在建炎四年陳與義作于湖南邵州的《傷春》詩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聞戰(zhàn)馬,豈知窮海看飛龍?

孤臣霜發(fā)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張匯所論當時情景:“若御駕親征,諸路進討,烏珠之敗必矣。而復望風之際,車駕泛海,朝廷自散,為敵乘之,得志而去?!雹嵩敿氄撌隽烁咦诘倪@種逃跑政策。詩中首聯(lián)中“坐使”二字一針見血地指出兵敗原因在于皇帝的昏聵無能,并非無策,而是有良策不用,喪失良機。“初怪”、“豈知”極具諷刺意味,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慨憤,宋高宗面對汴京失陷不采取任何對策,反而出海逃走,一走了之,這豈是人君理應所為?對宋高宗的竄逃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神州陸沉,南宋偏安,國運至此,朝臣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陳與義在《次韻尹潛感懷》中對其進行了譴責:“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面對高宗在金人追擊下四顧逃竄,朝臣只知互相傾軋而不思為朝廷消弭戰(zhàn)亂的情形進行了質(zhì)問與責難。在《雷雨行》中對朝臣的諷刺更為強烈:“定知諫諍有張猛,不可危急無高共?!薄爸T君努力光行素,天子可使塵長蒙?”張猛、高共皆古代忠勇之臣,二人忠勇而朝臣只顧逃竄,諷刺之意不言而喻。后兩句乃對朝臣無力救國,使二宗蒙塵的現(xiàn)狀痛惜不已,對他們的譴責與諷刺十分強烈。

(三)關注民瘼、哀嘆民生

杜詩多為反映人民性的詩篇,特別是戰(zhàn)亂后始終心系百姓,關注民生疾苦:“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一位“人民性”詩人。親歷安史之亂,與人民共同避亂、顛沛流離,增強了與人民的感情,寫下了一系列反映人民疾苦的杰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從洛陽返華州途中的不朽史詩——“三吏”、“三別”。組詩通過新婚的丈夫、“子孫陣亡盡”的老翁、不成年的“重男”和“兒男新戰(zhàn)死”的老婦,這幾幅被強征作戰(zhàn)的凄慘畫面,高度概括了戰(zhàn)亂的殘酷,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的不幸,對水深火熱的百姓寄予莫大的同情,“靡靡踰阡陌,人煙眇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北征》)“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述懷》)等詩句感嘆在戰(zhàn)爭中無辜的平民失去生命,中原大地一片蕭瑟景象。

不僅是戰(zhàn)爭,杜甫詩中還揭露了繁重賦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如《歲晏行》等詩篇反映了四川、湖南各地人民不堪忍受繁重賦稅的痛苦,發(fā)出了“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的呼吁;《又呈吳郎》詩寫出了對被賦稅壓榨得“貧到骨”的老婦的深情體諒;《驅(qū)豎子摘蒼耳》詩中念及“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的慘狀,感人致深,杜甫無時無刻不關注他們,同情他們的愁苦,反映他們的呼聲,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戰(zhàn)亂發(fā)生,經(jīng)歷數(shù)年流離之苦的陳與義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的荒村,感同身受,黍黎之悲油然而生。在《均陽舟中夜賦》詩中對戰(zhàn)爭連年不斷、壯丁無不應征入伍的事實,懷有深刻的激憤之情:“汝洛塵未消,幾人不負戈?!睂Π傩战o予深切的同情,但又無能為力,只好“長嘯宇宙內(nèi),激烈悲蹉跎”了?!督ㄑ滓詠硐的暌洝酚涊d了當時的情景:“紹興元年春正月己亥,監(jiān)察御使韓璜言:‘臣誤蒙使令,將命湖外,民間疾苦,法當奏聞。自江西至湖南,無問郡縣與村落,極目灰燼,所至殘破,十室九空。詢其所以,皆緣金人未到,而潰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襲逐之師繼至。官兵盜賊,劫掠一同,城市鄉(xiāng)村,搜索殆遍……”⑩陳與義在《再賦》詩中,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強烈的控訴:“那知百戰(zhàn)禍,豈識三空厄”,朝廷及官吏不知道百戰(zhàn)的災禍,怎知四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慘重厄運,其深痛民眾疾苦之情可窺一斑。

二、藝術特點之相似性

杜陳二人亂后詩作分別進入各自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高峰期,代表了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平。亂后詩成就之高,不僅在于思想內(nèi)涵之深刻,更在于完美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作品的表現(xiàn)愈優(yōu)美,它的內(nèi)容和思想也就具有愈深刻的內(nèi)在真實?!?杜甫乃一代“詩圣”,其詩包羅萬象,眾技備具。陳與義敬仰之極,雖然難以同為軒輊,但是心摹力寫,其亂后詩“造次不忘憂愛,以簡潔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第其品格,當在諸家之上。”?代表了其時的較高成就,其亂后詩也呈現(xiàn)出與杜詩相似的藝術特點,可窺陳與義學杜之一斑。

(一)句律流麗、變化多姿

律詩特別是七律結構謹嚴、句法森嚴、押韻和諧、講求對仗、字字珠璣。但是杜甫、陳與義亂后律詩敢于打破常規(guī),獨辟蹊徑,使律詩呈流麗變化之姿。杜詩工而善變,胡震亨說:“杜子美正而能變,變而能化,化而能不失本調(diào),不失本調(diào)而兼得眾調(diào),故絕不及?!?道出了杜之七律敢于打破常規(guī),善變之特色。陳詩特別是七律在宋代成就頗高,明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宋之為律詩者,吾得二人:梅堯臣之五言,淡而濃,平而遠;陳去非之七言,渾而麗,壯而和。”?其亂后詩不但內(nèi)容較前期大為開闊,情感較為沉摯,且“句律流麗”、“工于變化”。杜陳二人亂后詩句律特點有如下兩端:

1.散文句法和疊字、復字的運用。律詩的語言是精煉且富有節(jié)奏感,需千錘百煉以凝練精警,因而多用實字,然杜陳二人亂后詩中多用虛字,呈現(xiàn)出散文化的特點,使律詩在整飭中有蕭疏散淡之美。杜詩如“鄭縣亭子澗之濱”(《題鄭縣亭子》)、“獨立縹緲之飛樓……杖藜嘆世者誰子?”(《白帝城最高樓》),“之”、“者”虛字的運用,打破了律詩謹嚴的布局,貫入散文句式,使句式靈活多變。

陳與義戰(zhàn)亂所作之七律詩中大量運用了虛詞,如《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邵州正月風氣殊,鶉尾之南更山塢,昨日已見三月花,今夜還聞五更雨。

箋與天公一破顏,走避北狄趨南蠻。夢到龍門聽澗水,覺來簷溜正潺潺。

“之”、“更”、“已”、“還”、“來”、“正”等這些虛字的運用,不但使整飭中有蕭散之美,而且起到舒緩拗硬,平衡緩和的作用。

在律詩中,每一個字都如一尊羅漢,位置不同,神態(tài)各異,誠如王世貞所云:“五十六字,如魏明帝凌云臺材木,銖兩悉配,乃可耳。”?因此詩人往往盡量避免在同句或同篇中用復字或疊字,免生累贅煩厭之弊,然杜甫、陳與義亂后詩卻刻意用復字或疊字且效果頗佳。杜詩“桃花細逐梨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曲江對酒》)“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三》)“不見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無素書”(《寄岑嘉州》)等句中刻意重復,使景物情思對比鮮明,且句式流動,增加了聲音的跌宕往復之美?!坝斞┬?,艷艷待春梅”(《早花》)等疊字的運用將杏花之潔白輕盈,梅花之鮮艷富麗突出表現(xiàn)出來。又如“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九日》)等疊字表現(xiàn)了內(nèi)心之郁悶凄苦,道路之艱險悠遠,更突出了詩人重陽日的愁苦煩亂情懷。陳詩“瀟湘之流碧復碧,上有鐵立千層壁”(《同范直愚單履游浯溪》)句復字的運用更加突出浯溪景色之美;“舊喜讀書今懶讀,焚香閱世了閑身?!保ā稛o題》)則使今昔讀書態(tài)度對比鮮明?!疤鎏霭铰?,漠漠滿村花?!保ā兜乐小罚┚浏B字的運用把山路之遠,花之繁茂形容殆盡;“白水春陂天澹澹,蒼峰晴雪錦離離?!保ā渡街小罚﹦t將天之廣漠、雪之明亮光鮮貌展現(xiàn)無遺。

由上觀之,律詩中貫之散文句式或運用疊字復字,使句律流麗,搖蕩生姿,而且加深了詩人的情感力量,增強了文章的意韻、情韻。可見,杜陳二人對這一體式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程度。

2.對仗靈活、方法多樣。對仗的靈活,表明詩人已經(jīng)由追求工穩(wěn)而發(fā)展成突破工穩(wěn)的境地,能在謹嚴的格律中以流動的風調(diào),發(fā)深沉之情思,杜甫、陳與義亂后詩較大程度上擺脫了對仗的束縛。首先表現(xiàn)在七律中多用情景對,注意詩句情景安排的變化。陳與義詩中“一我一物、一情一景”的情景對頗多,被徽宗賞識的“世事紛紛人易老,春陰漠漠絮飛遲”(《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春風浩蕩吹游子,暮雨霏霏濕海棠。去國衣冠無態(tài)度,隔簾花夜有輝光”(《陪粹翁舉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開》)此皆上聯(lián)情對下聯(lián)景。再如“苦遭白發(fā)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shù)新”聯(lián),“白發(fā)”,人事也;“黃花”,天時也,以“白發(fā)”對“黃花”,以人事對天時,突破情與情、景與景的慣例,而以情對景,富于變化。人生的坎坷與歲月的風霜相映,更具有人事無常、歲月滄桑之感,以見其用情之深。

其次,詩中喜用流水對。杜詩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孤雁》),“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陳詩如“如何南紀持竿手,卻把西州破賊旗”(《周尹潛以仆有郢州之命左氏見贈有橫槊之句次韻謝之》)等聯(lián)皆用流水對,呈流動變化搖曳之姿。

再次,二人亂后詩也喜用當句對。杜詩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登高》)“高江急峽雷霆斗,翠木蒼藤日月昏”(《白帝》),“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高江”對“急峽”、“翠木”對“蒼藤”等皆一句中自對。“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末一聯(lián)中“古往今來”與“斷腸分手”,“涕淚”與“風煙”分別是兩組句中自對,所以這一聯(lián)貌似不對而實為工對。陳詩如“倚仗東南觀百變,傷心云霧隔三川。江湖氣動春還冷,鴻雁聲回人不眠?!?《春夜感懷寄席大光》)這兩聯(lián)都屬當句對,“東南”、“云霧”、“江湖”、“鴻雁”都是一句中自對。第一聯(lián)又對得很活,“東南”、“百變”是虛,“云霧”、“三川”是實,虛實相對,構成復雜深邃的內(nèi)涵。再如“草木相連南服內(nèi),江湖異態(tài)欄干前”(《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草木”、“江湖”皆當句對。

句律流動多姿富于變化是他們亂后詩成就頗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大量運用了流利靈活的句式,對仗靈活,使一向以壁壘森嚴、銖錙必稱為特點的整飭縝密的律詩,具有了一種疏蕩自如的特點,便于詩人抒發(fā)自我情懷,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大手筆,對律詩的嫻熟程度與駕馭能力。

(二)藝術時空、縱橫開闔

時空關系是指具有一定時間的持續(xù)性的長度和空間廣延性的幅度二者之間的關系。時間持續(xù)越久,空間延展的范圍越大,則時空跨越性愈大。而詩歌中的藝術時空則表現(xiàn)在意境的延續(xù)性和意象之間的跨越性二者之間的關系。藝術時空跨越性大,緣于詩人思維跳躍性大,究其最終原因乃詩人感情之濃郁。

杜甫、陳與義身經(jīng)時代盛衰,今昔對比強烈。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fā)時已四十四歲,大半生是在中國歷史上繁榮富庶的盛世里度過的,有著盛世情懷。不幸的是遭逢安史之亂,目睹江河日下,一盛一衰,前后對比強烈,內(nèi)心的震蕩更沉重。由于盛世給詩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在亂后詩中,詩人面對如此殘破的江山,民生之凋敝,不禁穿越時空,回到盛唐,回到太平全盛日,在回憶中又加深了詩人情感的深度,加深了詩人情感的內(nèi)涵。杜甫戰(zhàn)亂發(fā)生后飽嘗顛沛之苦,往往回憶往事,撫今追昔,思維跳躍性大,也使詩中藝術關系變化極大,特別是行至夔州以后的詩作其藝術時空境界極富于變化,如《秋興八首》之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馳。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詩前六句寫當前長安政局,第宅有新主,衣冠異往昔,而回紇震鼓不息,吐蕃羽書頻至,國之邊事不寧。第七句寫夔州秋景,回到自身,陡落振起。第八句又神返長安。全詩短短八句,從當前長安到現(xiàn)實夔州,再到昔日長安,時間從今到古,空間從夔州到長安,而且不斷循環(huán)往復,傳統(tǒng)的一時一地一景的時間持續(xù)性和空間漸進性格局被打破,完全按照詩人的深思所至來組建詩歌的結構,由目前困苦境況引起對往昔的回憶而造成目前與往昔,現(xiàn)實與回想相交織的動蕩的時空結構,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充分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再如《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ㄝ鄪A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厥卓蓱z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開頭一句“瞿塘峽口”“曲江頭”是兩個地名,兩地相差甚遠,詩人用一“接”字把兩個跨越性很大的空間聯(lián)系起來了。中間四句從空間著筆寫曲江事變景象,在瞿塘峽口的詩人何以能見到曲江景色呢,這里的寫景不是真的寫景,乃是詩人之想象。末用“回首”兩字一筆兜回,也把讀者的深思拉回,詩中深思飛踴,時間時而現(xiàn)在時而亙古,空間藝術時空的張力與時空境界的容量則得到極大地發(fā)揮與開拓,便于表現(xiàn)詩人憂念時局,眷懷京國的情懷與感慨。環(huán)溪云:“杜詩句意,大抵皆遠,一句在天即一句在地,如三分割據(jù)紆籌策即一句在地,如萬里云霄一羽毛即一句在天……惟其意遠故舉上句不能如下句”?。

正說明了杜甫此種時空結構的主要特征。

陳與義在靖康亂前過著士大夫閑情逸致,飲酒賦詩的生活,靖康亂起,金人的鐵蹄踏碎了詩人平靜的生活,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昔日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繁榮昌盛景象與眼前民族的恥辱地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撫今追昔,詩人感慨激烈,憤懣抑郁,發(fā)之為詩,跳擲騰挪,縱橫開闔,富于變化。如前面所舉的名篇《傷春》,頸聯(lián)中“上都聞戰(zhàn)馬”寫金人攻入汴京,下句“窮海看飛龍”則說高宗逃竄江南,空間跨越千里,使詩歌中意象呈現(xiàn)出不連續(xù)的組合,意象之間跨越性大,藝術時空境界不是敘述性的或漸進性的,而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時一地的時空境界而呈現(xiàn)出一時多地,增加了藝術的張力,抒發(fā)了詩人對時政的強烈憤慨之情。再如《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詩人從胡虜入侵漢關,十年漫長歲月,歷時之久,可見伊洛遭受胡敵蹂躪之久。詩從那久遠的古昔和遙遠的中原河南忽而拉回到現(xiàn)實,詩人現(xiàn)居之青墩,老態(tài)龍鐘的詩人已見出詩人所遭遇的流離苦辛。其實詩人的思維是由見異鄉(xiāng)之牡丹遙想到牡丹之原產(chǎn)地——詩人之故鄉(xiāng)洛陽,進而想到遭受十年胡虜?shù)墓蕡@,思接千古,湍飛跳躍,時而現(xiàn)實,時而回到久遠的古昔,與遙遠的故園,又忽而回到現(xiàn)在,思維跳躍性大,情感之濃郁奔放,此時的藝術時空也非一時一地的傳統(tǒng)的敘述性或漸進性的,乃是多時多地,時間跨域今昔,空間地跨南北,藝術時空境界空前闊大,藝術張力也隨之擴大,詩歌內(nèi)涵更豐贍。

杜甫、陳與義跳躍性及富有張力的時空境界的運用,擴大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了詩人跳躍性的思維,傳達出詩人強烈的思想內(nèi)涵,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三、異時同調(diào)

陳與義在靖康之難前主要是對杜甫詩歌字法、句法方面的研習,注重詩歌藝術形式方面的模仿和借鑒,很少注意在杜詩思想內(nèi)涵、藝術境界上的學習。雖然也有少數(shù)酷似杜甫之作,但是學習杜甫是表面的、膚淺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習杜甫。靖康之亂發(fā)生后,陳與義側身難民的行列,與人民一起流亡,家國之痛、身世之悲使其意識到“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詩”,(《發(fā)商水道中》)認識到自己以前沒有領略到杜詩的精髓:“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同上)正由于在思想內(nèi)容上接受了杜詩,有了憂國憂民的深厚思想內(nèi)涵,加之在技巧上的精研,能“以簡潔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在學杜上步入一個新臺階。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五中也評議陳與義戰(zhàn)亂后詩歌是“渾而麗,壯而和”,“宏麗沉雄得杜體”。陳與義亂后詩有了沉郁雄渾的風格,頗肖杜甫,可見對杜甫詩歌研習之深,領悟之深,已領悟其精髓神韻。

方回論詩,把簡齋和老杜、山谷、后山一起尊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這主要是就近體詩,特別是七律這一范圍而言。簡齋學杜,在七律方面取得的成就尤為輝煌,其沉郁雄渾的風格頗似杜甫,最具代表性的如《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草木相連南服內(nèi),江湖異態(tài)欄桿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欲題文字吊今古,風壯浪涌心茫然。

此詩是建炎三年,陳與義登岳陽樓時所作。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稱贊此詩“學杜而得其骨”?,前四句寫景,境界開闊,規(guī)模廣大,古代文人墨客登高覽勝怎能不賦詩詠懷。詩前四句寫登覽所見之景,虛實相間,境界開闊,規(guī)模廣大,氣象雄闊,有“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的氣魄。站在岳陽樓上,仿佛可以看到極偏遠之地,半壁江山盡收眼底?!敖悜B(tài)”有詩人無限的感慨,金人入侵,江山殘破,國難至此,而己貶謫至今,多少悲慨!憂念時局國事,憂國憂君?!扒とf事”可謂多矣,而己又一謫就是五年,時間之長,人何以堪!想報國無門,此時內(nèi)心的心緒如洞庭之水洶涌澎湃,雄渾慷慨,抑郁難平?!疤煜隆?、“江湖”、“萬事”、“茫然”等極富延展性和包容性,給人一種闊大、宏麗、遼遠的感覺,有一種雄渾美,加之詩人悲慨萬千,有一種抑郁難堪,憤恨不平的情感,全詩又充滿沉郁之氣,整體上的沉郁雄渾有老杜之風。此外還有《登岳陽樓》、《巴丘書事》、《除夕》、《傷春》、《次韻尹潛感懷》等等無不氣象雄闊,字鏗而響凝,饒有老杜沉雄之風。

簡齋五律學杜,如《聞王道濟陷虜》、《渡江》、《劉大資挽詞二首》等,沉郁雄渾風格頗肖杜甫,特別是五言排律效杜甫寫時事,感慨悲涼,沉郁頓挫,蒼涼悲壯,如《感事》、《晚勝野望》、《房州遇虜》等皆沉郁雄渾慷慨之作;絕句中也有沉郁雄渾之風似老杜者,如《鄧州西軒書事十首》、《牡丹》、《題畫》等皆有老杜蒼涼悲壯,沉郁雄渾之音;簡齋建炎流離中所作的古體詩有許多悲壯、沉郁雄渾之作,五古如《次舞陽》、《次南陽》、《述懷》、《出山道中》、《均陽舟中夜賦》等,七古如《雷雨行》、《居夷行》等。下面將陳與義的《再登岳陽樓二首》其一與杜甫的《登高》略作比較說明,一方面可以看出陳與義、杜甫亂后詩風神之相似,另一方面也可窺陳與義學杜之一斑。

陳與義的《登岳陽樓二首》其一: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旗不動夕陽遲。登臨吳楚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陳詩是建炎二年,詩人自均州,經(jīng)石城,抵岳州,寓居岳陽所作。方回云:“簡齋登岳陽樓凡三詩……皆悲壯激烈?!?紀昀亦稱此詩“意境宏深,真逼老杜?!?杜詩用“風”、“天”、“無邊”、“萬里”、“百年”等闊大的意象和富有延展性的詞語,陳詩也用了極為擴大的意象:“洞庭”、“夕陽”、“橫分”、“湖山”、“萬里”、“遠”、“風霜”、“無限”等。杜詩是登高而生“艱難苦恨”之感,陳詩是“憑?!?、“吊古”而生國破家亡之“悲”,都有一種蒼茫渾灝、挹之不盡的韻味。兩首詩皆氣勢渾宏,境界闊大,感情沉滯,蒼涼悲壯,宛然出自一人之手。

由上觀之,陳與義亂后詩無論近體詩還是古體詩其沉郁雄渾的風格皆有頗肖杜甫者,學杜而得其風神情韻,加之對杜甫詩中技法、句法等外在形式上的精研,其亂后詩能與杜詩頗為神似,甚至有些詩入杜集中可亂真,陳與義是宋代學杜中佼佼者。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yè)大學(150028)】

①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78頁。

②杜甫的“亂后詩”指的是安史之亂后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陳與義的“亂后詩”指的是靖康之難后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

③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5頁。

④胡稚《簡齋詩箋又敘》,轉(zhuǎn)引自[宋]陳與義撰、白敦仁校箋《陳與義校箋》(下)附錄五各本序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5頁。

⑤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載于[清]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5頁。

⑥本文杜甫詩歌均引自[清]仇兆鏊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

⑦本文所引陳與義詩歌引自陳與義撰、白敦仁校箋《陳與義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⑧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7頁。

⑨⑩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167、1488-1489頁。

?黑格爾《美學》卷一,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93頁。

??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7頁。

?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六評匯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頁。

?胡應麟《詩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4頁。

?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中)《藝苑卮言》卷一,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61頁。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四一九《詩文評類》之《環(huán)溪詩話》,第33頁。

?《宋詩精華錄》,陳衍評點、曹中孚校注,巴蜀書社1992年版,第144頁。

??《瀛奎律髓匯評》,方回評、李慶甲集評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頁。

本文系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編號:92508165)階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陳與義杜甫詩人
“深入”還是“轉(zhuǎn)向”?
——從陳與義生平解讀其佛禪作品
文學與文化(2020年3期)2020-11-17 16:58:36
如何鑒賞題畫詩——以2019年高考試卷中的陳與義詩三首為例
二十一世紀以前的陳與義詩歌研究綜述
20世紀80年代以來陳與義詩歌研究述評
曬娃還要看詩人
杜甫改詩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盐源县| 陇西县| 潞城市| 金华市| 务川| 汉川市| 南和县| 南康市| 沐川县| 澜沧| 东丰县| 冷水江市| 武隆县| 淳化县| 鄯善县| 青铜峡市| 迭部县| 和平县| 平武县| 胶州市| 东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阜城县| 万州区| 保德县| 加查县| 盐城市| 丽江市| 台安县| 昭觉县| 灵璧县| 吐鲁番市| 兖州市| 临漳县| 福清市| 河池市| 平凉市| 大兴区| 板桥市| 姚安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