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貝尼
【內容摘要】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高中音樂的教學實踐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增大師生在音樂學習道路上的發(fā)展空間,而且符合高中學子的成長規(guī)律,通過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滿足廣大高中學子的音樂求學需要,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度,對學生以后的音樂學習道路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本文將在簡析多元智能理論內涵的基礎之上,詳細分析我國高中音樂實踐的問題和原因,繼而結合多元智能理論以及教學實踐經(jīng)驗,探討我國高中音樂實踐的發(fā)展道路。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高中教學 音樂教學 實踐
前言
多元化智能理論最早是由加德納提出的,由于其獨到的教育價值見解,而對我國的教學課程產(chǎn)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擴寬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和角度。該理論的核心在于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化特征并充分尊重人的個性化,宗旨是充分發(fā)揮人的潛在能力,從而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追求人文關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筆者試圖結合該理論探討我國高中音樂的發(fā)展道路,從而提高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
一、多元智能理論簡析
1.多元智能理論產(chǎn)生的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基于科技水平較高,社會發(fā)展較穩(wěn)定的大背景下,人們開始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國開始感覺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逐步重視教育模式的革新。多元智能理論的誕生正好順應了當時美國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并且為當時教育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多元智能理論的發(fā)展順應了美國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和思想潮流,是社會發(fā)展變化的產(chǎn)物。
2.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加德納對智能的解釋為一種能力或潛能,能夠有效解決問題或處理信息,或者能夠引導人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作。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智能屬于生理潛能,并且產(chǎn)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智能不只存在于腦海中,而且存在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物當中,對智能的理解離不開對當時環(huán)境分析。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至少應當包括兩種能力,即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上看,智能是單個物體所擁有的獨特智力。不同文化背景,單個物體的智力發(fā)展情況也有所不同,智能就大相徑庭。多元智能理論就包括了智力的生物本質及其在文化中的發(fā)展?jié)摿Α?/p>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高中音樂教學的影響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的理念是充分發(fā)揮人的個性化特征,激發(fā)人的潛在能力,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高中音樂教學實踐也在不斷進行當中。
1.教學目標的制定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潛能和智力,而且每個人都有不止一種的智能,其中包括擅長的方面以及水平較低的方面。同樣,每個人也都有能力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向。學生是否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取決于是否擁有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最佳的教學目標應當是針對所有學生發(fā)展的,應當包括全體學生在內。然而過于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忽略了這一點,僅僅看重學習較好的部分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忽視了剩下部分學生的培養(yǎng),過于重視部分學生的智能強項。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的目標大致是以各種實踐活動為基礎而進行的音樂知識傳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情操的培養(yǎng),注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知識的傳授和技術的教學時主要的教學目標對象。因而可以看出,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
2.教學內容的篩選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個個體都擁有不止一種的潛在能力,智能不是單個存在的,每個個體在解決問題時通常需要多個智能共同運用,這也凸顯了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論關于教學內容的標準是豐富而不失重點,擺脫過去教學模式的單一化,重點表現(xiàn)音樂的獨特性,重視對音樂本質的表現(xiàn),并在此基礎上融合其他的輔助內容,擴展教學范圍,豐富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多元智能理論影響到了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內容的選擇。
3.教學方法的運用
我國高中音樂教學應當堅持教學方法多樣性的原則,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具體的教學進展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并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智能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任務劃分,細分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做到因人而異,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獲得成就感,或者在較弱的項目上找到突破的方法。這些理念的運用都對我國高中音樂課程講授方法產(chǎn)生了影響。
三、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
從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對學生情操熏陶的重視度不夠,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的塑造,造成很多學生的音樂作品不切合實際,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理解,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清。除此之外,與其他課程學習考核不同,音樂課程的考核沒有升學的壓力。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種種跡象表明,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偏重于知識技術的講授而忽略了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了基本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甚至有些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偏離實際,教學過于單調,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過于龐雜
從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教學內容太多,沒有重心,顯得過于雜亂,容易使學生感覺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內容也沒有凸顯音樂的特質。除此之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聯(lián)系不緊密,脫離生活的現(xiàn)象嚴重,每個教學板塊之間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這就說明我國當前高中音樂教學內容還有待進一步革新,內容過于理論化和片面化,雖然能夠被高中生接受,但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不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操。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不吻合,與課堂的教學內容相比,學生反而對平時發(fā)生的與音樂有關的事情更加感興趣。
3.教學方法運用的形式主義嚴重
在我國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便是老師的講授占據(jù)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更多的是學生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有點“啃硬骨頭”的感覺,教學內容太過枯燥,然后教學形式又過于做“表面功夫”,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互偏離。但是音樂的學習注重對音樂的感知和欣賞,目前運用與其他課程相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還大有人在,教學方法過于理性和死板,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體,還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角色,過于關注成績等最終結果,忽略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偏重知識和專業(yè)技術的教授,忽視了課外實踐的開展,方法重于形式,缺乏良好的教學效應。造成很多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的現(xiàn)象。
種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表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目標,教師采用非藝術的教學方法來講授一門藝術課程,必然會造成教學主體定位不明確。沒有明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主要角色,教學方法應當圍繞學生開展,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由于仍然有部分及教師以自我為中心,使得音樂教學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無法真正學到音樂的才能。所以教學質量要提升,首先要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真正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四、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分析
1.教學目標多元化
在高中的所有課程中,音樂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是出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目的而開設的,因為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可能對于文化知識的掌握較為扎實,但就其他方面的能力來說卻有限,而這時有違我國素質教育的原則的。所以高中音樂課程的開設可以促進學生全面和個性的發(fā)展。
在多元智能理論中,強調每個人都是擁有多種智能的,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都有著他們自己的智能強項和智能弱項,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只要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課程和學習環(huán)境,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的。在多元智能課程中,學生的發(fā)展才是學校所重視的,而非傳統(tǒng)的課程開發(fā),其目標就是使得課程要符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所以在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就應該首先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得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2.教學內容多樣化
普通高中的音樂課程而言,在其教學的內容中應該體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一方面要使得學生全面參與進音樂的學習中來,另一方面,也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來進行因材施教,將這兩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又使得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此外,音樂的課堂教學中,還應該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多元智能理論所強調的是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及理解,所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為理解而教的。音樂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多種智能的發(fā)展,所以,教學內容的不同也就使得所培養(yǎng)的學生的智能也就不同,再加上高中生的求知欲很強,所以學校更加應該根據(jù)其所喜好的內容和興趣來決定其學習的內容,培養(yǎng)高中生的藝術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教學方法科學化
教學方法是在師生為了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一系列教學指標所選用的教學手段或工具,具體包括教師教學的手段和工具記憶學生學習的手段和工具。隨著教學理論的改革的深化和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新的教學方法還會不斷創(chuàng)新。多元智能理論所堅持的教學方法就是關注所有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力圖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優(yōu)勢智能領域。通過多樣化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情操,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潛能,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使命。
五、結語
隨著國外教學改革潮流的興起,多元智能理論作為炙手可熱的一種教學理念成為我國近年的關注焦點,也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貢獻,同時啟發(fā)了我國的教育改革者應當順應文化發(fā)展趨勢,做到切合實際,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具體情況具體處理。綜上,通過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有助于教師專業(yè)素質提升和學生智能的激發(fā)。
【參考文獻】
[1] 熊國福.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研究[J]. 音樂時空,2011(5):61-62.
[2] 谷冬霞. 淺談以多元智能為指導的高中音樂教學對策[J]. 速讀(中旬),2015(2):126-126.
[3] 劉琴輝. 多元智能理論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探究[J]. 音樂大觀,2012(6):85.
[4] 張京江. 多元智能理論引導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J]. 才智,2015(6):39-39.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學院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