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老師拋出問題:“今天的課,每人寫一首關于家人的詩,你們打算寫誰呢?老師想寫媽媽?!?/p>
學生們做思考狀。
老師接著引導:“你們可以列出三條對這個人的不滿,希望他改掉的毛病,比如我媽媽:1.愛生氣,2.化妝時間太長,3.打電話的時候嗲聲嗲氣,和平時聲音不一樣(以上三條為板書)?!?/p>
學生們爆笑。
老師繼續(xù)“穿針引線”:“下面用‘可是這個詞,寫出三條這個人的長處,我媽媽:1.做飯很香,2.喜歡干凈,3.我生病的時候對我非常非常溫柔(板書)。”
學生們于是邊思考邊寫。老師讓寫好的同學念一下,沒寫出來的同學可做參考。大家都投入地朗讀和傾聽。老師說:“最后用一句話對你寫的人表達感激之情,我寫的是,能當媽媽的孩子,真好!”滿屋充溢著感動的氛圍。
老師又讓寫完的同學互相交換一下,用ABC給對方打分。
如是,一首清新自然的小詩在老師巧妙的引導下完成了,雖然短小,但里面有轉折、有親情、有日常生活的氣息,還有每個孩子的獨特感受。相信每個在場的孩子日后寫作時,不會有思維的定向性,即一味去堆砌溢美之詞,在下筆前,他們會想起老師那個“化妝時間太長”的媽媽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