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中國古代小說單元編選的《失街亭》(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和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謖,周舫斷發(fā)賺曹休”。小說中“馬謖拒諫失街亭”的故事常常令歷代文人墨客嘆惋不已。的確,街亭一役,蜀漢損兵折將,甚為慘重,不得不由戰(zhàn)略反攻轉為戰(zhàn)略防御?!笆Ы滞ぃl之過?”新課改提倡個性化多元解讀,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教師也不置可否,難以服眾。筆者認為,若以 “多重對話”進行解讀,不失為新課標下小說探究性教學的一種有效策略。
構建多重對話,是新課改閱讀教學的主要策略之一?!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保ā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可見,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取決于“多重對話”的成功展開。
一、與文本對話
在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多重對話中,師生與文本的對話處于核心地位。即讓學生通過接觸、體驗文本,讀出并領會作者在文本中所傳達的情感、意志、觀念,品味負載這一內容的外在言語形式。這樣,對話教學才不致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僅憑選文主要信息解讀,那街亭之失,馬謖應負主要責任。特別是從馬謖那千余年來仍然還很刺耳的“三笑”可知,馬謖狂妄自大,公然違令,導致蜀軍咽喉之地迅速丟失,造成全局被動。而諸葛亮對馬謖的缺點并非全無認識,對街亭布防細致周密,對此次戰(zhàn)役料敵如神,部署井然有序。但對于長篇選段而言,僅僅局限于選文就事論事,無疑是斷章取義。
(一)諸葛亮“三哭”的真正含義
選文末諸葛亮面對失地陷城“三哭”,不得不殺馬謖“揮淚”,與其說是體恤下屬,不如說是悔恨自己誤國誤人;面對參軍蔣琬“流涕”,與其說是法不容情、執(zhí)法嚴明,不如說是自責識人不明、用人不當、陷馬謖于不義;面對馬謖的首級“痛哭”,與其說是思先主遺言嚴于自責,不如說是面對英魂,羞愧難當。再有諸葛亮給劉禪自請其罪的奏疏中說, “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授任無方”、“不知人,恤事多闇”,均是其自知之明的肺腑之悔。
(二)由馬謖前期功績可知,馬謖并非無能之輩。
諸葛亮南征時,馬謖曾提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兵戰(zhàn)為下,心戰(zhàn)為上”的建議,深合諸葛亮心意,后來“七擒七縱”,安定了南方。在首次出師北伐之前,諸葛亮顧忌司馬懿,馬謖提出使用反間計,果然奏效,司馬懿被削職家居,為出師北伐掃清了一個障礙,可見馬謖是極有見識的參謀人才,而不是庸才。并因此深得諸葛亮器重,也就有了馬謖的“丞相諸事尚問于我”,“丞相視某如子,某已丞相為父”一說。
(三)任用王平失誤。
豈不知王平生性謹慎,又非張頜對手。王平如能依山扎寨要道,形成犄角之勢,想必魏軍也不可能圍山斷汲水使蜀兵自亂,選文中王平明顯有明哲保身之嫌。
(四)未能重用趙云、魏延等將領。
毋庸置疑,趙云以其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位列“五虎上將”之列,應是守街亭的最佳人選,卻被諸葛棄之不用。又一堪稱能敵張頜之驍將魏延,亦被安排至“安閑之地”,其“奇兵經子午谷突襲長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之奇謀亦未得運用。綜觀全篇,可以說,諸葛一直用有色眼鏡看待魏延,使其“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致身死族滅,不能不說是蜀漢的重大損失。
(五)諸葛亮部署戰(zhàn)略的錯誤
綜觀天下大勢而言,蜀魏之爭的關鍵并不在于得失街亭,而在于諸葛亮北伐的戰(zhàn)略錯誤。蜀漢勢弱,曹魏勢強。諸葛亮企圖靠區(qū)區(qū)漢中攻打地廣人眾的曹魏,無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且劉備被東吳火燒連營,能征善戰(zhàn)之將損失殆盡,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制定的攻魏戰(zhàn)略也因關羽“大意失荊州”而化為泡影。后來姜維沿襲諸葛攻魏之策略, “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最終蜀被魏滅,劉禪“樂不思蜀”。
二、與作者對話
與作者對話,即孟子所謂的“知人論世”。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作者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漢族人民反對入侵外族統(tǒng)治的思想傾向十分明顯。體現(xiàn)在本部小說中,就是“尊劉貶曹”的思想處處可見。聯(lián)系到清朝關于乾隆是漢族偷梁換柱之作野史,亦可見大漢族正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魯迅先生曾評價《三國演義》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币嗫梢娮髡呙魑闹饔^傾向,即失街亭過在馬謖。
三、與讀者對話
與讀者對話,即在欣賞文本時讓讀者以文本來觀照自身,讀出自己?!扒败囍H,后車之鑒”,“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無疑應對于街亭的失守負主要責任。
(一)應知人善用。
“主帥不力,累死三軍”, 馬謖何許人也?不過是諸葛亮帳下一參軍而已,由他來承擔失街亭之過,甚至是出祁山大敗而歸之責,顯然是有失公允的。諸葛亮飽讀歷史,不會不知趙括紙上談兵,使趙前后損兵四十五萬,最終滅亡的悲?。徊粫恢祀m有三寸不爛之舌,領兵作戰(zhàn)卻身死兵挫的史實。身為統(tǒng)帥的諸葛亮,豈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不可感情用事。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并且現(xiàn)已成為制約經濟發(fā)展的瓶頸。馬謖是諸葛的部屬,曾多次出謀劃策,諸葛亮對其賞識有加。在明知其只擅長謀略,無實戰(zhàn)經驗,且難當主帥的情況下,還要勉強用之。情,是人世間永恒的主題。但情用得不好,小則害人,大則為禍天下。處理世事者不可不慎之。
(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軍皆休”,且“司馬懿非等閑之輩,先鋒張郃乃魏之良將”,深恐“馬謖不能敵之”,更何況劉備在永安宮托孤時曾明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見,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在加上他優(yōu)柔寡斷,延誤了戰(zhàn)機:眾將部署完畢以后,孔明仍然猶豫不決,此時的他還是放心不下馬謖。假若此時,他當即立斷,更換主將,應該還有挽回的余地。
(四)應允許他人犯錯誤。
俗話說“智者干慮,必有一失?!笨酌鲬摻o部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若孔明讓其戴罪立功,想必馬謖也會變得成熟老練。曾有位哲人說過,“上帝允許年輕人犯錯誤,因為錯誤是送給年輕人最好的禮物,就像是帶刺的玫瑰,它最終會引來幸福的成功,雖然它曾刺傷過我們稚嫩的雙手?!笔捄卧孪伦讽n信,劉備三顧茅蘆,周文王渭河肅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等便為例證。
(石生奎 甘肅省靖遠縣第四中學 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