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呵護兒童的習作興趣,鼓勵兒童大膽習作?!笔橇曌髟u價的最終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評價角度、評價方式,開鑿適合兒童攀登的評價“天梯”。
一、童化:讓習作評價的標準貼近兒童
面對興趣和考試交織的時候,教師心中的天平往往很不自覺地就傾向于考試,為“功利”所屈服。在這里,撬動老師那份心理改變的杠桿就是評價,改變是因為我們?nèi)狈α恕巴摹薄?/p>
1.讓評價的標準成為穩(wěn)定量。許多教師憑著自己的解讀來確定每一學年的標準,如果我們給每個年級確定一個標準,教師心中就有了一個穩(wěn)定量,不再受考試所左右,兒童的習作興趣就不會被高要求所戕害,也不會為低要求而耽誤。
2.以“兒童”的視角去平視。大人容易用成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或者是用成人的標準去期待兒童。于是,兒童就成了我們手底下被拔高的苗兒,他們失去了這個年齡最大的瑰寶——興趣。其實,我們應該矮下身來,把自己“童化”,順著兒童的視角去欣賞兒童的習作,我們的評價標準就“童化”了,我們將會看到很多的風景。花兒凋謝了,黛玉是悲秋葬花,而兒童卻是“要把她們送回家”,讓花朵重現(xiàn)往日的風采;蜜蜂采蜜在大人眼里是“辛勤”的代名詞,而兒童關注的是“小蜜蜂采蜜采得屁股都抬起來了”……我們只有擁有童心,才會懂得欣賞,才會懂得去呵護孩子的習作興趣。
二、評點:讓習作材料的選擇更加廣闊
一個恰如其分的點評,能為兒童打開一扇窗,能為兒童指明前進的道路。
1.習作前的談話要“貼切”。習作前談話不僅僅是課堂的引入,也是對兒童習作思維的再擴展。我們通過談話,讓兒童仔細思考習作對象,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捕捉典型素材。談話中教師的點評要貼切,不能用好或不好一言以蔽之,要圍繞本次習作的重點,每一句話都讓兒童找到習作的另一條路徑。兒童眼前的路徑多了,他們的習作就容易多了。
2.習作后的結(jié)果呈現(xiàn)要“典型”。每次習作后,教師就選出幾篇“典型”作品,和兒童一起品鑒,這也是一種點評方式。這種點評方式不僅僅體現(xiàn)在作品的表達方式上,同時要體現(xiàn)在對材料的選擇上,要讓所有孩子知道,老師喜歡創(chuàng)意,喜歡有不同的選材,這樣的結(jié)果是:可能有些兒童心甘情愿地選擇“重起爐灶”,但更多的作用會在以后的兒童習作中體現(xiàn)出來。
三、修改:讓習作評價的方式能夠自主
教師應該為自己“減負”,把修改的權(quán)利“下放”給兒童,將教師的作用定位為“指導”。
1.低年級學生評價方式:教師、家長要“面批”。低年級的孩子剛剛走進習作世界,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的表達是不是能得到教師、家長的認同,他們還不懂怎樣修改。教師、家長就要用面批的方式,逐步教會他們正確的遣詞造句,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在“面批”的過程中,兒童由大人“扶”著不斷積累修改的方法。
2.中年級學生評價方式:掌握方法,嘗試修改。教師要利用課堂,把兒童掌握的修改方法揉碎,再整理。然后,師生共同針對一篇習作進行“地毯式”修改;或者針對一次習作的重點進行專題式修改。讓兒童在修改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對文章的鑒賞能力,提升自己的修改技能。到了四年級,就可以“放歸大?!?,讓他們自改、互改,這時候,教師的點撥作用還是很有必要的。
3.高年級學生評價方式:創(chuàng)建平臺,充分自主。學生修改最大的問題就是找不到自己習作中的問題,這也導致兒童的修改行為很難堅持,剛剛形成的修改方法很難成為習慣。我們可以創(chuàng)建多種修改的平臺,一直保持兒童修改的強烈愿望。鏈狀修改:由老師幫助習作領先的兒童修改,讓習作優(yōu)秀的兒童幫助中等的兒童,以次類推,形成一個“修改鏈”,讓每一個兒童都在參與中自主發(fā)展,不斷提高;習作超市:把所有兒童的習作都放置在課桌上,學生在明確了該次習作的要求后,拿好采集本自由行動,可以采擷他人優(yōu)秀的地方,也可以幫助他人修改,兒童的“自由采購”和“好為人師”在這里能很好發(fā)揮;班報板塊:在班報上辟一板塊,針對提供的樣本范例進行修改,然后集中交流……
只有教師“童化”了自己,才能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兒童的角度確立標準,評點習作,修改習作,才能用我們的心,呵護好兒童尚顯稚嫩的習作心,讓他們真正喜歡上寫作!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實驗附屬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