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開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語文學科鮮明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有著突出的表現。作文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并有利于學生良好文化素養(yǎng)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然而,在現實作文中,作文教學卻舉步維艱,作文教學缺乏人文性的光輝。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作文改革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緊緊抓住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去追求人性之美,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培育人文精神的活動。
一、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拓寬寫作的題材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多樣化的,每個人的生活更是異彩紛呈的。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的反映。學生缺乏對生活,對社會的感知認識,作文就無異于櫞木求石,紙上談兵了。打開學生的作文本,很難找到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真話、實話,沒有天真爛漫、妙趣橫生的奇思怪想,沒有能感染人,打動人的童真,只有滿堆的套話、假話和一大堆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華麗詞藻。因此,讓學生走進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自然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生活中的舉手投足,憂愁喜悅,只要是學生自己觀察體驗到的,都是寫作的好素材,都會有獨到的人生感受。
現在,許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這可以說是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好契機。綜合實踐活動豐富的主題和廣闊的空間,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而使學生的習作題材豐富、內容充實、趣味十足。如在三年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在中秋夜吟詩賞燈觀月,五月初五探究端午節(jié)文化……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積累了豐富的人文素材,寫作時就自然反映出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和價值追求,表達出他們對多彩人生的深切感悟。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降低寫作的難度
我們提倡學生作文要“我手寫我心”,張揚自我的個性,但在學習作文過程中,也不排斥模仿練習。教材中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都蘊涵著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教師應結合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在課文學習中知其意、明其格、懂其法,然后在片段中進行模仿運用練習。這不僅加強了課文對學生的人文熏染,而且也實現了由認知到技能的遷移。這樣學習作文,對于初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能有效地降低寫作的難度,體現出由易到難、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學習規(guī)律。
片段模仿運用練習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仿寫內容;二是仿寫思路、結構;三是仿寫作特點、表達方式。學生經常進行這樣化整為零的片段練習,他們的作文便會逐漸變得言之有物、下筆成章,從而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寫作的欲望
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指出:“作文就為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此乃作文教學的本意?!睕]有真摯的情感體驗,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的。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其寫作的欲望。愛迪生說過:“最能直接打動心的還是美。”為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一種審美情境,以自然美、人文美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打動學生的心靈。
人教版第八冊《語文園地五》中的“口語交際、習作”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所選編的4篇中外文學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分三個步驟來安排。
第一步:在學生下筆之前,引導學生回憶關于生命感悟的文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第二步:聯系實際,點撥感悟。運用電教設備配著抒情的音樂照片,讓學生邊閱讀課文邊聯想現實生活中那些讓自己獲得生命感悟的人或事,同時筆者娓娓道出自己想到的一些難忘的有關生命的人物或事例。
第三步:向學生提出要求,讓他們將自己想到的生命感悟,通過自己的筆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
結果,孩子們被音樂與語言所感染,某些深有感觸的生活經歷如電影般地在腦海中浮現,并自然而然地在筆下流露出來。有的學生寫自己失敗不氣餒的經歷,有的學生寫親人別離的依依之情,有的學生則寫在母愛中認識到愛與活著的關聯……筆者被學生真情實意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這才是真正直達學生心靈的、充滿人文精神的作文課堂!在這樣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精神空間里,學生們展開情感和思維的翅膀,體驗著、想象著、創(chuàng)造著、發(fā)展著。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