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晏紅,清華大學早教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特級教師、幼教學科帶頭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全國網(wǎng)上家長學校特聘專家。曾獲中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卓越人物獎、北京市“三八”紅旗獎?wù)?、北京市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學前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支教工作者等。
在孩子心理發(fā)展過程中,2~5歲和12~15歲是兩個典型的逆反期,表現(xiàn)為性情急躁、不聽話、不愿讓別人干涉自己的事等。盡管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現(xiàn)程度會不同,但總的來說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處于逆反期的孩子,逆反行為會比較集中,而在其他的成長時間,孩子似乎也時不時地會給我們一些小意外,比如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等。總之,逆反行為像是孩子附贈給我們的一個成長禮物,幾乎成為家長之間吐槽率最高的話題。
一組對比研究的結(jié)果讓我們看到了“逆反”的另外一面: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對高反抗性和低反抗性兒童的追蹤觀察中,高反抗性一組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并做出決定的能力;而低反抗性一組中只有26%的孩子具備這種能力,大多數(shù)遇事不能獨立承擔任務(wù),做事不果斷。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考驗的就是我們的智慧。逆反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如果順利度過,對心理健康和成長都大有益處,否則,將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隱患。面對孩子的反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不問情由地采取粗暴態(tài)度,常導致孩子更強烈的反抗,形成逆反、退縮、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基礎(chǔ);而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盡量避免與孩子硬碰硬的發(fā)生沖突,然后抓住機會,通過說服、引導使其順利度過反抗期,則被證明是有效、有益的做法。
記住:這并不是一場惡戰(zhàn),而是促進彼此成長、進步的大好時機!
接下來晏紅老師會通過自己平時遇到的學齡前孩子的一些真實事例,一一教我們?nèi)绾我娬胁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