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幼兒生活活動是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最關鍵的部分。幼兒生活活動中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引發(fā)幼兒的學習契機。所以,教師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活動中找到幼兒的學習契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生活活動;學習契機;團結友愛
隨著現(xiàn)在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人們對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學習契機也更加重視。幼兒時期是幼兒人生當中學習語言最快的時期,同時還是培養(yǎng)孩子日常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期,所以更需要有人去引導他們如何學習。父母或者老師是幼兒時期指導幼兒如何學習的最好導航,可以通過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學習契機來全面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體、智、德、美等各方面。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學習契機的重視,分別從不同的生活方面和幼兒園生活來分析和探討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相對應地提出幾個具體的解決方案。
一、幼兒生活活動中學習契機存在的主要問題
1.父母不會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目前,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心理和思想都是很模糊的,對待事情沒有自己的意識,總是處于懵懂的狀態(tài)。所以感覺即使教他們知識、禮儀,也學不會,而且也浪費自己的時間,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到一定的時期他們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所以就不會認真對待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也不會端正態(tài)度來正確地引導孩子在幼兒時期如何學習文明用語等。
2.教師忽視幼兒時期小事情對幼兒的啟發(fā)
在幼兒生活活動中,老師往往忽視一些小的事情對幼兒智力的啟發(fā),平時不注意身邊的一些細節(jié)對于幼兒的影響。像是不注意幼兒吃飯是否細嚼慢咽,在吃飯后碗筷是否放回原處,放學時書包是否自己會整理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引起幼兒對于自己的周圍產(chǎn)生好奇,從而培養(yǎng)幼兒熱愛自己的生活,對待事情獨立動手解決的能力。
3.幼兒缺少與玩伴團結友愛的意識
由于現(xiàn)在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幼兒時期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表現(xiàn)出獨生子女“任性”的性格。當他們步入幼兒園的時候,往往就會和同學們相處不好,容易與小伙伴們發(fā)生矛盾,缺少與幼兒園玩伴團結友愛的精神,而幼兒本身對于幼兒園的同學們也是不熱情、不友善等。
二、對幼兒生活活動中學習契機的具體解決方案
1.父母要從各方面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父母是幼兒時期第一個指導幼兒如何成長的老師。所以父母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從小引導幼兒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素質修養(yǎng)。從生活活動中重點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契機。第一就是穿衣方面,父母每天早上可以提前起來,哄著孩子起床,可以自己穿衣服,讓孩子模仿父母穿衣服的動作。同時父母可以編個歌曲,讓孩子不會討厭自己穿衣服,并且父母平時也可以買一些小玩具,像是芭比娃娃、玩具人偶、小熊等,以訓練孩子穿衣服的能力。第二是吃飯禮儀方面,首先父母可以在餐桌上以身作則,未吃飯之前帶著幼兒一起洗手并邊洗手邊唱兒歌,讓孩子融入洗手的樂趣,從小讓孩子養(yǎng)成吃飯前洗手的好習慣。然后,父母要自己親自動手使用筷子或者勺子吃飯并認真地教幼兒使用筷子或者勺子吃飯,同時可以采取趣聞性的活動讓幼兒模仿父母吃飯的動作,比如可以和幼兒一起“拍手,比劃”進行有趣的小游戲,可以快速地集中幼兒的學習意識來學習父母怎么使用筷子和勺子吃飯等,同時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增加幼兒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良好的氛圍,更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且禁止父母自己動手喂孩子吃飯(除了一些不方便的食物像是魚類等),讓幼兒從小培養(yǎng)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而且每頓飯,父母可以做幾種不同顏色的菜,培養(yǎng)幼兒時期孩子對于色彩的敏感性,而且做飯時要營養(yǎng)搭配,每種菜或多或少地都要給幼兒嘗試地吃,培養(yǎng)幼兒從小不挑食的習慣。吃飯時候禁止大聲喧嘩,坐在凳子上面,雙手放在桌子上,每頓飯結束后碗里的飯都要吃完,要從小教育幼兒珍惜糧食。
2.教師要重視幼兒時期小事情對幼兒的啟發(fā)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期,他們就會遇到人生中第二個指引他們如何學習的老師。所以平時幼兒老師要多注意幼兒在幼兒園時期小的事情引起的學習契機。首先,教師可以從每天上課之前點名這一方面開始來培養(yǎng)幼兒如何關愛自己身邊的小伙伴。老師可以提前把幼兒分組,大概可以從數(shù)量上估算分為幾組(盡量每組人數(shù)3~5人,因為幼兒時期的孩子記憶力有限),同時可以在第一節(jié)中就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相互認識,讓同學們對于大家都有一定的認識,而當點名時其中某一個同學沒有來,老師可以積極主動地提問同學:“為什么她(他)沒有來呢?”引發(fā)同學對自己身邊人的關愛,注意身邊的同學?!笆遣皇巧×耍俊崩蠋熆梢岳^續(xù)提問引起幼兒對于這個事情的猜想,然后“我們大家等她(他)下次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他(她)原因喲。”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對于這件事情的重視,同時可以增加幼兒們之間的友誼等。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課堂提問,老師要運用趣聞性的課堂小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以運用大紅花(經(jīng)一些科學家研究,紅色對于幼兒吸引性很大)、糖果之類的作為獎勵,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每當老師要提問問題的時候,可以故意換一種腔調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平時老師要注意班里那些“默默無聞”的學生,可以單獨找他們談話,用“你是很棒”“你聲音很好聽”“你很聰明”等真誠溫柔的語言來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站起來積極地回答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勇敢的意識。尤其每當放學鈴響起之后,老師前期要監(jiān)督學生是否把自己的書包檢查完畢,等到后期就要靠學生自己的自覺性了,同時老師也可以在一旁監(jiān)督,從而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待自己的財物有保護的意識,同時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3.重視培養(yǎng)幼兒與玩伴團結友愛的意識
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從小與玩伴團結友愛的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首先,幼兒對待自己的玩伴要學會“分享”。當自己有好吃的、好玩的以及好看的動畫片等要學會和玩伴一起共同分享。當幼兒每次吃東西時候都要面帶微笑,下意識地要問問自己的玩伴“你要不要也吃一點”“這個很好吃喲”等等,可以和玩伴共同分享,提高友誼。每當老師發(fā)玩具時候,要學會和玩伴共同分享玩具,一起玩耍,從游戲中增加自己與玩伴的感情。第二,幼兒要和玩伴學會“互相謙讓”。老師要多在上課期間講一些古代的啟發(fā)孩子互相謙讓的小故事,像是“孔融讓梨”之類的,并現(xiàn)場抽出幾個孩子模擬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不光使幼兒懂得了互相謙讓,而且還提高了他們對于互相謙讓知識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做游戲“分發(fā)蘋果”,(游戲規(guī)則:兩個人只分一個蘋果該怎么吃?)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動腦思考的能力,同時幼兒也可以懂得與小伙伴“分享”和“互相謙讓”等。
本人結合自身的工作經(jīng)驗以及個人從多方面得到的資料就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學習契機展開了探討和分析并相對應地提出了幾個具體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對幼兒時期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可以從自己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指引幼兒更好更快地成長。然而,本人所學知識有限,對此只是分析了當前所存在的幾個大的問題,希望能夠引起廣大讀者對幼兒生活活動中學習契機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賈晉.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學習契機[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5).
[2]章莉.論幼兒園鄉(xiāng)土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考試周刊,2014(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