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蓓
[摘 要]追問,即在對某一問題或某一內(nèi)容提問之后的再次提問,它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再思考,進而達到深度解讀課文的目的。對語文教學來說,課堂追問要步步深化,抽絲剝繭;死纏爛打,不依不饒;捕捉意外,隨機生成。唯有如此,才能使語文學習走向深處。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追問 深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1-071
追問,即在對某一問題或某一內(nèi)容提問之后,又進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提問,窮追不舍,直至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課堂提問中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與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合理整合,巧妙穿插,進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的追問,使語文學習走向深處。
一、追問要“追”——步步深化,抽絲剝繭
在閱讀教學中,有些問題看似淺顯,但學生并不一定明白。在教學時,教師如能就這些地方往深處牽一牽,引一引,追一追,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使學生的閱讀一步步深入。
《菩薩兵》教學片斷
師:聽說紅軍要來,藏族同胞為什么要躲進深山?
生1:因為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派的苦頭,他們以為紅軍戰(zhàn)士與反動派一樣壞。
師: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反動派的壞,使藏族同胞提起軍隊就來氣?
生2:“吃盡”這個詞充分表明了藏族同胞吃了許多苦頭。
師:反動派們怎樣讓藏族同胞吃苦頭?
生3:他們搶老百姓的糧食,毀壞莊稼,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師:,他們對軍隊害怕到了什么程度?
生4: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就躲進了深山。
師:這種種現(xiàn)象表明了什么?
生5:藏族同胞與紅軍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誤會。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為了使學生對藏族同胞為什么躲進深山有個清楚的了解和認識,進而為學生體會“朱德為什么急壞了”提供幫助,教師引導學生緊緊圍繞“吃盡”一詞進行如抽絲剝繭般的追問,步步深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追問要“拷”——死纏爛打,不依不饒
閱讀教學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迸發(fā)出真知灼見,也可能一無所獲或出現(xiàn)各種解讀錯誤。當學生解讀錯誤時,教師不妨采取追問的形式,使學生在追問下思考,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公儀休拒收禮物》教學片斷
師:如果你是公儀休,面對那位會說話的管家,你會收下禮物嗎?
生1:我會收下,鯉魚的味道太鮮美了,我愛吃。再說了,不過兩條魚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師:可是如果你收下了魚,當對方讓你以權(quán)謀私時,你想過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嗎?
生2:他收下魚,卻不幫人家辦事,人家會懷恨在心,想辦法讓他的官做不成。
這個教學片斷中,在對公儀休是否該收受禮物的討論上,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看法,對學生的不同看法,教師沒有直接否定,而是通過追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拷問”,使學生對公儀休拒收禮物的深意在認識上更進一層。
三、追問要“活”——捕捉意外,隨機生成
在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有預設(shè),但是隨時會有出乎教師預料之外的事情發(fā)生。面對意外的發(fā)生,教師要認真聆聽,睿智追問,使這種節(jié)外生枝演繹出獨特的教學價值。
《推敲》教學片斷
師:今天我們就來推敲一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用法。請大家想一想,“綠”還可以換成哪些字?
生1:“吹、過、到、來、至、染、臨……”
師:有這么多詞語可用,王安石為什么偏偏選擇“綠”這個字呢?
生2:“過”字雖然能夠?qū)懗龃猴L吹到了,但是表現(xiàn)不出春天綠意盎然的氣息。
生3:“綠”字可以表現(xiàn)出春風給江南帶來了一片綠色,同時使世上萬物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師:是啊,一個“綠”字表達了作者眼中的一片景,心中的一片情,更使我們感受到作者遣詞用語的講究,這也是與作者的反復推敲分不開的。其實,“推敲”這個詞本身也有一段有趣的由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教材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適當拓展、重組與整合。這樣的課堂教學既靈活,又貼近學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雖然課堂提問是教師提前預設(shè)的,但是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是教師預設(shè)不了的,追問策略的運用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提問的不足,隨著課堂的變化而變化,隨時調(diào)控,有效生成,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深處。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