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閩
[摘 要] “短板理論”的運用普遍存在于當前的教育教學,但生硬地加長“短板”(班級中的后進生),效果又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適得其反。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檢驗發(fā)現(xiàn):給予針對性的關注、在揚長中拉升、巧用適性的教學等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短板”們的學習熱情,認識自身的學習不足,感受更多成功的學習體驗,是實現(xiàn)“短板”們快樂收獲、主動提升、更好成長的有效教學措施。
[關鍵詞] 短板;針對性關注;揚長中拉升;適性教學
“短板理論”又稱“木桶原理”,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要是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行。這一理論的運用也普遍存在于當前的教育教學,面對“短板”(班級中的后進生),教師無權換掉,唯有“加長”。但生硬地“加長”,效果又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適得其反。
筆者教小學低年級美術多年,通過教學實踐檢驗,筆者發(fā)現(xiàn)揚長、適切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可以有效激發(fā)“短板”的學習熱情,提高“短板”的自信,實現(xiàn)“短板”的主動提升。
一、給予“短板”有針對性的關注
“面向全體學生”是《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重點強調(diào)的理念。“面向全體”要求教師做“園丁”而不是“伯樂”——多一些培養(yǎng)與澆灌,少一些甄別與選拔。這就需要教師做到對每一個孩子懷有真摯的關愛,能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成長需求給予有針對性的關注。
譬如:一年級女生小怡,課上經(jīng)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僅自己基本不聽,還要時不時地離開自己的位置去招惹他人,嚴重擾亂課堂秩序,一直是筆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一次上課,她又亂涂亂畫,還把僅剩的幾支彩色水筆的頭一支支地摁進去。筆者沒收了她的彩筆,但又送了她一袋新彩筆,并幫她重新畫了一頭小毛驢,要求她涂好顏色后交給我。本意只想震懾一下,事后不久她主動將那幅涂好顏色的畫交給了筆者。由此可見,學生其實真正需要的,只是教師付出多一點的寬容與耐心,給予他們多一些有針對性的關愛。
教師對“短板”針對性的關愛,可以有效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讓學生“愛師樂學”。如開學初,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配合自己把材料分類理齊,由老師保管,在課上選“短板”作為組長將材料下發(fā)等。這樣做既避免了材料弄丟或學生不帶材料等問題,又可通過讓“短板”擔任組長等鼓勵措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設計“美術作業(yè)展示板”,將學生作品定期展示在上面,起到表揚肯定、提高自信的作用。對于美術方面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榜樣作用,如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構思、當場繪畫示范等,既可以提升自己,也能激勵“短板”。
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教師應該充滿著對每一個他要與之打交道的具體的孩子的愛。”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正視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性,給予有針對性的關注,學生才能在感受到快樂與自信時,主動學習,進而提升自身的短板。
二、在“揚長”中拉升短板
修訂后的美術課程標準,評價建議第一條的具體要求是:在評價中努力體現(xiàn)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fā)展。由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業(yè)時,可以運用先贊美后指正的做法,先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和進步,再適時提出改進的方向或方法,從而激勵學生更進一步。
例如:下課前10分鐘,通常筆者會讓自認為已經(jīng)完成作業(yè)的同學,將作業(yè)展示到黑板上,通過同學間的相互評價,感受自己作品的成功之處,更對不足能有直觀的比較和認識。某次,小乙展示了他的作品,同學們卻紛紛發(fā)出嘲諷的笑聲。筆者這樣說道:“老師覺得小乙同學今天的畫有很多好的地方,你們能看出好在哪里嗎?”有同學說:“顏色涂得很均勻!”還有的說:“構圖很飽滿!”……得到同學們的贊美,小乙的神情由失落轉為歡喜,筆者就順勢問道:“那小乙同學想不想更進一步?”他使勁地點點頭。筆者說:“那好,我們今天就給小乙的畫提一點不足,好嗎?”有同學就說:“畫面內(nèi)容不豐富!”“那還可以添加些什么讓畫面豐富又有趣?”我追問?!凹訋讞l波浪線和一條大魚,讓長頸鹿和大魚比賽游泳!”“長頸鹿的肚子下面還可以加一頭小鹿,那是它的孩子!”……此時,同學們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已然成了小乙追求更好畫面的動力。事后,看著小乙在自己的畫上興致勃勃地添加完善,其他同學也對自己的畫進行完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zhì)里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人肯定。”針對學生的欠佳表現(xiàn),用贊美的方式和隱性的批評,往往比直接的批評來得更有效,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并樂意改進,所以是教師在“揚長”中拉升學生短板的有效策略。
三、巧用適性來“加長”短板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中指出:積極愉快的體驗是每個人都期望獲得和享受的,如果一個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和愉快的體驗,他就會希望重復這種體驗,期盼下一次美術學習活動的發(fā)生。所以,教師若能巧妙運用“適性”的教學,讓學生收獲更多積極愉快的學習體驗,累積學習興趣,定能有效“加長”學生的短板。
例如,上教版《美術》一年級下學期《克隆小動物》一課,要求利用復寫紙的復寫功能,畫對稱的圖畫。新鮮的材料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但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夾入復寫紙后的繪畫期間,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留意,如不能用橡皮擦、不能畫錯一面畫反面等,這些在平時看來習以為常的事,這次卻都不能做,雖然筆者反復講,學生仍然經(jīng)常出錯。事后,筆者進行了冷靜的反思,意識到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是由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所決定的,隨即做了教學上的改進——先將紙折好畫好,最后夾入復寫紙描印一遍。這樣一來,這些學生作畫的成功率迅速提高,學習興趣和信心也倍增。
所以,教師在運用新材料進行激趣教學時,更要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學生所想,做學生能做,巧用適性的教學,幫助他們認清新材料的繪畫優(yōu)勢和不足,讓他們在積極愉快的學習體驗中,感受更多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有效“加長”自身的短板。
此外,針對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弱和專注力不持久的特點,教師的直觀性示范就顯得尤為必要。但在示范中,做什么樣的示范,示范到什么程度,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認真考慮的。筆者以為:教師的示范除了要給學生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外,還應當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和拓展思維的空間,通過激勵學生各自豐富多樣的表現(xiàn),有效提升學生“加長”短板的動力。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還發(fā)現(xiàn):在學生之間,運用身邊同學的事例來說話,往往更具說服力。由此,教師可以選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展示,起到對其他同學引領激勵的作用,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現(xiàn)不佳的作業(yè),則可幫助學生通過直觀認識,對不足之處理解得更明白透徹,在提高學習質(zhì)量的同時,收獲更多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快樂,學生短板的“加長”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面對“短板”,教師不僅要有長遠的眼光,更應當相信揚長的力量,巧妙運用適性的教學,來激發(fā)“短板”不斷提升的內(nèi)需,幫助“短板”認識自身的不足,給予“短板”更多成功的體驗,從而實現(xiàn)孩子們的快樂收獲、主動提升、更好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