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華 于蕾
摘 要: 學生閱讀英文報刊,不僅能接觸到最具時代特征的當代英語,而且能在拓展詞匯量的同時,更好地了解英語文化。英文報刊閱讀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文報刊閱讀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靜態(tài)教學模式,開創(chuàng)了 “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 英文報刊閱讀 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英文報刊閱讀能力。報刊在英語國家里是很重要的語言教材資源,受到廣泛的重視。英文報刊通過對國家政治、經濟、科技等各個層面的報道,傳遞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胡文仲認為,任何一種民族語言都是該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言材料中的篇章、句子甚至是每個詞無不包含本民族的文化信息。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對閱讀英文報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與發(fā)展。作為新聞媒體的報刊詳細記錄英語的變遷,英文報刊閱讀使學習者接觸到最時新的當代英語,從而和當代英語的發(fā)展步伐保持一致。
本學期我校對于雙專業(yè)的二年級學生開設英文報刊選讀課,以下是筆者作為主講教師對教學實踐的體會與感悟。
1.英文報刊閱讀成為學生詞匯擴展的重要途徑
沒有接觸過報刊英語選讀課的學習者在學習之初會感到比較吃力,這是由報刊英語的詞匯特性所決定的。隨著社會、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不斷發(fā)展,報刊英語中會出現(xiàn)大量新詞,例如phubber (手機低頭族),couch surfer(沙發(fā)客),right-hand man (得力助手),internet penetration (互聯(lián)網普及率),measured contrition(審慎的悔罪)。還有些短語,例如on the go(夜以繼日的,忙活一整天),bear the brunt (首當其沖,bucket list(遺愿清單),look the part(看上去像那種人),to top it off (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在報刊英語中頻繁出現(xiàn)的短語。英文報刊的另一大特點是縮略詞的頻繁使用,例如PR(public relation 公共關系),SALT(Strategic Limitation Talks 限制戰(zhàn)略武器會談),ASEAN(the Association of the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學生在掌握了這些有特有表達方式的詞匯后,不僅擴大了詞匯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閱讀速度,從而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2.英文報刊閱讀構筑了解西方文化的橋梁
學習語言,不僅是指掌握詞匯和語法,能夠用語言溝通交流,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了解、熟悉這個語言的文化內涵。胡文仲說:“只注重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語言的?!币莆找婚T語言,必須了解該語言的特定社會背景,否則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語言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文化背景差異無疑會導致詞義、句義和聯(lián)想意義的差異。英文報刊恰恰滿足了學習者的文化學習需求。學習者在閱讀政治、科技、經濟等信息的同時,接觸到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社會價值觀等文化信息,更好地為英語學習奠定了基礎。胡文仲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梢娬Z言的學習和文化知識的積累是息息相關的。那種只埋頭苦背單詞和語法規(guī)則,忽略文化背景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例如在報刊選讀課中,遇到了bucket list(遺愿清單)一詞,部分學生覺得bucket是水桶的意思,這跟“遺愿”沒有什么關系。我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學生們查到了kick the bucket(死掉)這個相關的短語,弄清了bucket一詞在該短語中是指上吊者用水桶作為支撐物,然后將桶踢翻,從而理解了bucket list的含義。不難看出,學生在交際中遇到的文化障礙往往是由缺乏文化意識導致的。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認識該語言所處文化的過程。在報刊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目標語的語言素材,體會到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具備敏銳的文化意識,進而提高語言素養(yǎng)。
3.英文報刊閱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是進行教學實踐的唯一場所。筆者在課堂上介紹報刊英語的基本語言特點,布置學生課外廣泛閱讀英文報刊,正是借助任務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預習、閱讀、討論、復習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注意結合學生的需求、興趣愛好和語言水平,對所選材料合理應用,精心安排。比如,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避免推薦學生閱讀那些內容生疏的文章,而是選擇簡短、新穎、趣味性較強的報刊文章。經過階段性的學習之后,再選擇那些內容較生疏的文章,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有能力探究知識,構建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與其他學習者進行合作學習,從而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潛力,提高學習能力。在英文報刊選讀課堂上,教師通過deskmates interaction,group discussion,class presentation,role play等方法,讓學生就文章背景知識、語言要點、難句翻譯、文章啟示進行討論與探索。然后交流學習成果,分享學習經驗,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從而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積極參與的弊端。學生在這種探究式學習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能力和閱讀效率,而且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更密切,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例如在《二十一世紀報》2015年4月份一期中,有篇文章是關于面試與著裝關系。學生就參加面試應穿什么服裝比較得體展開討論,并且用角色扮演演示自己的討論結果,最后得出的結論是:No matter what you wear for the interview,you had better look the part.
4.英文報刊閱讀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平臺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只有具備充足的語言輸入,才能形成有效的語言的輸出。學生寫作的過程就是積累的語言素材轉換成外在表達的過程。因此,大量的、豐富的語言素材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學生在創(chuàng)作思維上存在局限性,鼓勵學生充分熟悉所寫內容是極必要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擺脫壓抑,自由、自主地發(fā)表意見,表達思想,從而開發(fā)潛能,寫出好文章。學生在接觸報刊英語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時新材料,從而為寫作輸出奠定了素材基礎。例如,《二十一世紀報》2015年5月27日版的報紙登有一篇Roaming Fees Cut Communication Short的文章,主要涉及當前國際和國內通話漫游費價格偏高的這一社會問題。在學習完成之后,我布置學生針對這種現(xiàn)象給出看法,并提出解決方法。由于有了這篇文章作為背景知識的詞匯鋪墊,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都比較充實,而且能熟練運用所學到的相關詞匯,例如carrier(運營商),subsidiary(分公司),cross-border(跨境的)。不難想象,如果沒有相關的報刊文章閱讀,而直接讓學生寫一篇不熟悉的題目作文,那么會是什么結果。無疑學生的作文將是錯詞連篇,內容枯燥。由此可見,報刊英語的閱讀幫助學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詞匯,提高了語言組織與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英文報刊閱讀是一門語言實踐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利用多種資源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把課堂講解和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的英語語言更具有交際性,促進學生實現(xiàn)從知識型向智能型轉變。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胡文仲.文化教學與文化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1.
[3]劉潤清.外語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4]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外語界,2002,3.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