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琛珺
1.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習的內涵和外延
音樂課程資源,決不僅局限于教材、教參,還包括教師資源、環(huán)境資源和活動資源等。教師資源是實施音樂課程的骨干力量;環(huán)境資源主要指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設備等;活動資源則指學校組織、參與或開展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
音樂教師應充分開發(fā)這些課程資源,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興趣特長、智慧、經驗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地整合音樂課程資源。
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多元化、多樣性,具有突破時空局限、擴大容量的特點。改變了過去一張嘴、一架鋼琴、一臺錄音機、一塊黑板,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音樂語言描述的內容由相對單一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的審美對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現(xiàn)代高速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功能相當強大,許多音樂教學資料可以從音樂網站上查找、下載,許多網站都有mp3音樂,而且音效音質不錯,文件容量不大,適合教師存放在電腦資料庫中,從而實現(xiàn)網絡共享。許多Flash動畫歌曲還有與之相配的畫面、歌詞字幕,這對學生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內涵有很大幫助。發(fā)揮網絡作用,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資源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從網絡上查找、獲取資料,更好地發(fā)揮網絡的作用。
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從學生那里獲得的課程資源。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能補充課本上的知識,還能拓展師生的視野。同時降低教師過去“高高在上”的權威,營造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內心的想法盡情流露,為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條件。
2.多種藝術相結合
在欣賞內容、意境取勝的音樂作品時,學生理解起來往往有一定難度,他們希望通過音畫舞的結合,利用“通感”簡化音樂欣賞的難度系數(shù),從而更好地進行音樂鑒賞。
2.1音畫結合。例如:在欣賞《西出陽關無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園》兩個單元時,我們可以根據音樂蘊涵的意境,選擇《唐之韻》等視頻音樂文件進行播放,使學生在聽覺中領悟意境,在視頻中理解音樂,這樣讓較難的音樂變得直觀簡單、一目了然。
2.2音舞結合。例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單元時,由于其音樂和舞蹈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忌諱對其孤立欣賞,而要讓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從而更深刻了解非洲歌舞音樂的相關知識。
2.3音畫舞結合。例如:在欣賞《爵士樂》時,筆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視頻片斷進行欣賞,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哼唱,一邊模仿舞蹈,既滿足學生的“需求”,又使課堂良好互動。
3.妙運用音樂教育教學藝術
高中音樂欣賞課內容繁多,涉及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受閱歷和知識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容都很感興趣。他們往往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對不同的樂曲采取不同學習態(tài)度。喜歡的就抱積極的態(tài)度欣賞;不喜歡的就表現(xiàn)出厭煩情緒,以消極態(tài)度應付,不認真聽,不動腦想。鑒于這種情形,在教學中,我先從導語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導語是教師導入新課的語言,是課堂講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傲己玫拈_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教民歌部分時,課前就有聽到同學說民歌沒意思,土里土氣的,不喜歡聽,沒興趣欣賞。然而我在課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搜集資料,設計方法。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兩句樂譜: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讓同學們試唱,并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然后說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東民歌為基礎,演變加工而成的。這說明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它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后,教師提出要求,這節(jié)課要和大家一起欣賞幾首民歌。這樣,同學們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課上得很順利。
4.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要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tǒng)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上音樂課時,我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著手,讓學生自主感受參與鑒賞。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老師引導學生有興趣地學習了解音樂的不同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融入歌曲中讓聆聽者知道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知道音樂不單單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相融通的關系,充分發(fā)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xiàn)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jié)奏,用表演及情節(jié)表現(xiàn)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xiàn)音樂明暗、相同與不同,等等。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要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5.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但不可鼓勵學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現(xiàn)在的課堂鼓勵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師過多干預會限制學生審美個性的發(fā)展,于是不少老師認為既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就讓學生“自由想象,任意發(fā)揮”吧,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人類只是對音響的感覺存在共有本能,而對音樂美的感悟因人而異,取決于審美力的高下,依托于人的感覺力、知覺力、想象力、理解力及情感能力等心理功能的綜合,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將學生領入藝術殿堂后就放任他們自行審美體驗了事,應該總結成熟的審美經驗,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直觀性符號對藝術信息的傳遞,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jié)奏、和聲及音色。讓學生能融入、感悟音樂,從而達到享受音樂的效果。如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往往是通過我們的聽覺器官,將得到的音響效果(什么音響),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得到對作品的理解與分析(即音樂作品分析),產生對人的影響,甚至會產生時空超越,使欣賞者遠離此時此景,身臨音樂中表現(xiàn)出的那個環(huán)境與時代,能夠與表現(xiàn)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同體驗。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結論(自已認為滿意的結果)。因此可以通過情感體驗使普通高中生更廣、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樂藝術教育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