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遠
“綠色作文”是指學生寫自己最真實感受的、能體現(xiàn)童心的、不為模式化所污染的作文。即用學生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的“新情況”,用自己的耳朵聽到的“新情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的“新問題”,用自己的是非標準判斷的“新觀念”。
作文,本來就應該這樣“自我表述”,但長期的應試需要按部就班訓練,使學生喪失自我。現(xiàn)在學生作文的最大弊病是格式化與成人化。格式化不是高水平的結構嚴密,而是類似八股文死板的程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成人化不是成熟,而是刻意模仿成人的口氣,造成“學生腔”,表現(xiàn)在所謂的中心思想上,則是主題先行,以老師的思想代替學生的思想,造成人為拔高。這樣作文,就扼殺了學生的天性,挫傷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當然,這不是說不要章法,而是要求多了、限制多了,難度也就增加了,令人望而生畏。能不能待到學生有寫、敢寫、再教他學習章法等作文規(guī)范,把作文寫好?“綠色作文”教學就是按照這種思想進行的,實踐證明是高效的。
一、放膽
宋朝謝枋得編的《文章規(guī)范》把文分為“放膽文”和“小心文”兩種,并說:“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膽小?!蹦懶∈侵讣毤毻魄?,追求完美境界;而膽大,對學生來說,是“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雅”。即不考慮文章的復雜性,只管按自己的思路寫,平鋪直敘也好,東拉西扯也好,寫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對老師來說,要堅持“放膽”,鼓勵學生大膽寫作。文論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不宜限制過多,尤其是內(nèi)容,應由學生選擇。寫典型當然好,記瑣事未嘗不可;寫先進固然不錯,寫點陰暗面也應無妨。不要一開始就讓學生表現(xiàn)“欣欣向榮”的主題,這樣容易造成“假大空”而使他自己也覺得索然無味。
即使是命題作文,也要取消過多限制,規(guī)定一個大致范圍就可以了。比如,《寫一個我熟悉的人》,范圍廣一些,而寫《新來的老師》,選擇余地就沒有了,假如學生對這個老師沒有好感,又不想把這種思想表露出來,文章就難寫了,或者為了應付而講假話。因此,統(tǒng)一標準的嚴格訓練也要與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有機結合起來。比如有個后進生非常討厭寫作文,我就讓他寫《我討厭寫作文》,并以設問的形式引導他的思路:①你為什么討厭寫作文?羅列一二三;②你討厭作文到什么程度?羅列一二三;③比作文略不討厭的是什么?即寧愿做什么事也不想寫作文,羅列一二三;④今后打算怎么辦?羅列愿望一二三。只要按照這四個方面寫,不必構思,也不必一次性完成,想一句就寫一句。他反問我:“這也叫作文?”我給予肯定,他覺得很新奇,并表示“試試看”。結果他“造”出了許多好句子“作文就像是四不像、作文課就像一個等著我的陷阱等”,雖然不像作文,但總算能寫下去了。
二、借鑒
“綠色作文”雖然反對提供章法,但也提供積極借鑒,以便讓學生自己在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中獲得啟發(fā)。借鑒的初級階段是模仿,模仿是學生的天性。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使學生作文的一般規(guī)律,只有善于模仿,才能有創(chuàng)造。有專家說,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但模仿不是照搬,要引導學生善于求異。你寫別人生氣時的“怒目而視”,我寫別人高興時“眼睛笑成一條縫”;你模仿他人的文章結構,我模仿他人的幽默語氣,等等,要有所創(chuàng)新,否則,墊腳石容易變成絆腳石。
三、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綠色作文”的重點。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有多種,對學生來說,起碼應掌握發(fā)散思維、收斂思維和逆向思維。
1.發(fā)散思維引導。發(fā)散思維又叫多向思維、輻射性思維,即不滿足已有的思維成果,一條路走到底,而是從多種角度和多種方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考慮多種因素,想象多種可能。只有這樣,才會考慮全面,反應充分。比如寫“粉筆”,可作如下發(fā)散:色彩——潔白;形體——瘦小;質(zhì)地——堅硬;屬性——易碎;脾性——默然……這樣逐一介紹就寫成了說明文。如果寫散文,則可作以下發(fā)散:由潔白聯(lián)想到“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風范;由形體瘦小聯(lián)想到一種渺小而偉大、平凡而又崇高的人生哲理;由脾性默然聯(lián)想到一種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這樣的文章就有一定深度。這尤其適用于思路閉塞、筆頭不暢的學生。
2.收斂思維引導。收斂思維,又叫求同思維、集中思維,就是讓學生把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重新加以組織,使之明確地指向一個目標。如:學生接觸的老師外表不同、個性不同、教學方式不同、工作習慣不同等,可進行多種比較,但最終歸結為一點:或熱愛學生、或樂于奉獻等,總會有一個共同點。能否找出共同點,關鍵要靠收斂思維的引導。收斂思維使學生能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提高認識水平。
3.逆向思維引導。逆向思維就是從相反的角度考察問題的思維方式,要突破習慣的思維定勢、把問題倒過來想,甚至用一些人們以為不切實際的可笑做法。比如對一些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因為不少名言警句所論的是事物屬性的一方面或者是就一個角度而言。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觀念的更新,本來很有道理的觀點也會存在一些“漏洞”,學生完全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甚至反面思考。例如“班門弄斧”,當初是取笑別人不知天高地厚,在行家門前賣弄本領,但是,我們現(xiàn)在可以這樣想:不到“班門”去“弄斧”,豈能知道自己水平有多高;如果弄斧后能得到魯班的指點,自己還有進步的機會,那么我們何樂而不為呢?由此聯(lián)想到平時的學習,我們不要怕講錯,要敢于發(fā)言;即使講錯了,也能得到老師的糾正,我們就多一分收獲。
從以上三種思維方式的分析可知創(chuàng)新思維雖然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絕不是神秘莫測、高不可攀的,僅屬于少數(shù)天才的“專利”。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對學生來說,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較少,思想不保守,創(chuàng)新意識強,敢于標新立異,只要老師善于引導,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文思涌泉,產(chǎn)生創(chuàng)新之作。
四、修改
“綠色作文”就是突破“套路”,自由發(fā)揮,因此難免在選材剪裁上、在謀篇布局上出問題。這時老師就要給予點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突出重點,該刪的刪,該補的補。其他如開頭如何吸引人,過度如何顧前顧后,結尾如何有力感人,等等,都可個別指導,爭取提高。比如前面所述《我討厭寫作文》交來的一串句子,嚴格說這不算作文。但我對他說,把你的真實想法寫出來就是作文。
作家都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小學生當然也不例外。而且對小學生來說,修改的過程還是學習的過程。平時老師上作文課,是從作文的一般規(guī)律來講的,循序漸進,似乎都懂了。真的開始動筆,才發(fā)覺捉襟見肘。而通過修改,知道自己有所欠缺,并弄懂為什么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有這樣正反兩方面的比較才能悟出道理,獲得技巧。
總之,“綠色作文”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是自主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它的意義在于,尊重作文產(chǎn)生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強調(diào)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天性和認知能力出發(fā),引導學生寫作,實現(xiàn)各要素的最優(yōu)化,使生動活潑、充滿靈氣的“綠色作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