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賈文龍
摘要:中國古代司法體制中存在兩個特點:一是司法與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實行等級制,這就決定了審權(quán)與判權(quán)糾結(jié)在一起的法系特性。但宋朝地方州府實行鞫讞分司制度,審訊權(quán)為鞫司行使,檢法權(quán)為讞司行使,使審權(quán)與判權(quán)出現(xiàn)相當程度的分離。宋朝州級司法中,檢法構(gòu)成權(quán)衡法條是否適用的單獨環(huán)節(jié),司法參軍成為履行檢法職能的專職法官。檢法權(quán)地位的突出,促進了宋朝州府司法中犯罪量刑認定的科學程度,這是宋朝地方司法比較清明的重要歷史原因。
關(guān)鍵詞:宋朝;“檢法”;審判制度;司法參軍
中圖分類號:D9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5)11-0103-04
中國古代傳統(tǒng)司法體制中,一直存在兩個規(guī)律:一是司法與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實行等級制,這兩個規(guī)律反映在審判制度上,就是每一級法官在審理案件之后,都要提出判決的初步意見,審理過程包含了罪名認定、法條引用和懲罰量刑等多個方面。但是宋朝卻形成特殊的地方審判制度,在州級實行一定程度的審判分離制度,即由一部分官員負責案件審理,另一部分官員負責適用法律條款的認定,二者明確分開,稱之為“鞫讞分司”制度,因而成為中國司法制度史上的獨特現(xiàn)象。
對宋朝州級司法中的“檢法”環(huán)節(jié),王云海、郭東旭、戴建國在論述宋代司法制度時,都有所涉及,但都比較簡略。①劉馨[HTSS]珺[HTXH]對此問題論述較詳,但對檢法之后的“擬判”環(huán)節(jié)著墨更多。②因此以專文論述宋朝州級司法中的“檢法”程序,目前還存在著較大的學術(shù)空間。
一、宋朝州級審判的法定程序
宋沿襲唐制,規(guī)定縣無權(quán)處置杖刑以上的刑事案件,“諸犯罪,杖以下,縣決之;徒以上,送州信斷”,只能審理以后將初審情況上報州政府,由州級司法官員審理。州級可以判決死刑案件,只須執(zhí)行之后上報中央司法機關(guān),宋人因此說:“祖宗之規(guī)模在于州縣,州委之生殺,縣委之賦役?!币虼怂纬菁壥窃A訴案件的第二審機構(gòu),也是宋朝地方最重要的司法審判級別,是宋朝維持地方統(tǒng)治秩序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宋朝地方審判過程分為受理、審訊、檢法和判決四個環(huán)節(jié)。宋朝州級政府主要受理范圍包括縣報呈的徒以上案?!兑膱灾尽分械钠翁锢媳墓适律鷦拥卣f明了縣級押送犯人、詣州呈報的情形:
“莆田士人守官廣右,一仆嘗負罪遭治,而不勇于逐。仆心怨主人,因其滿罷泛海歸,為雇賊船。到半途,全家遇害,拋尸水中。唯一老兵,既受刃而推墮板下。賊鑿破其船,棄于淖,別易船行。兵傷處不致要害,經(jīng)宿復蘇,忍痛升岸。去鄉(xiāng)里只數(shù)程,扶杖乞食,歸報主家。族黨以為一門盡死,安得獨存?是必與賊為囊橐者,執(zhí)而訴于縣??h以大囚法桎梏絣訊,雖強引伏,終不得其情。邑宰白郡,移赴司理院。時正尉抱疾謁假,主簿黃揆攝職,躬領(lǐng)弓兵護送。才出縣門,逢三盜著商賈服,相隨游觀。老兵指而呼曰:‘此三個正是殺人賊,卻教我苦中受苦?!窦辞沧渚兄`詣郡廷。”[3]1157
宋朝州級衙門本身也受理訴狀,主要受理州治及倚郭縣內(nèi)發(fā)生的案件,“應系州城下居住人戶,不得詣縣中陳狀(此一項唯倚郭縣可用)?!盵4]卷六州級政府受理獄訟之后,首先要進行追攝被告人及相關(guān)證人,“理斷公訟必二競俱至,卷證齊備”,[5]卷二因此由鋪兵通知訴訟參與人:“照得日逐所受入匣追索人案文字,置外引開排時刻,責鋪兵依限走傳?!盵6]5114依照法律,民眾有無條件出庭接受質(zhì)詢的義務:“人戶詞訴,官司追逮,雖曲直未可知,自當應時出官供對?!盵7]卷三三《龔儀久追不出》宋朝州級政府還規(guī)定了追索證人、案卷的期限:“詞狀、帖、牒下外諸縣者,索案除程一日,追人除程兩日。五人以上,去縣百里以上者,除程三日。案官鑿定日限,案吏朱批某月某日限滿。申展者,都廳先次類聚呈押。一日者不展,兩日者許一展,三日者許再展。再展而不到者,都廳指定帖某巡尉差人追呼,呈押行下。”[6]5119其次,一些刑事案件還要進行現(xiàn)場勘驗工作。主要包括犯罪工具、犯罪現(xiàn)場留下的物品以及痕跡等,這些物證的收集主要通過現(xiàn)場勘驗、檢查、搜查而獲得。宋人對及時收集刑案現(xiàn)場物證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凡行兇器仗,索之少緩則奸囚之家藏匿移易,妝成疑獄可以免死,干系甚重。初受差委,先當急急收索。若早出官,又可參照痕傷大小、闊狹,定驗無差?!盵8]13對犯罪現(xiàn)場的檢驗最重要的是對受害人身體傷跡的檢查,輕則驗傷,重則驗尸,這可以確定自殺還是他殺及傷情嚴重程度,對確定案件性質(zhì)、量刑十分重要。宋代地方命案的檢驗官主要是縣尉與司理參軍,司理是法定的州檢驗官:“殺傷公事,在縣委尉,在州委司理參軍?!盵9]刑法六之一
在經(jīng)過證據(jù)收集階段之后,則正式進入審訊階段。審訊作為訴訟的關(guān)鍵性階段,決定著案件的實質(zhì)性處理,宋朝規(guī)定由知州親自負責案件審理:“大辟公事自今令長吏躬親問逐,然后押下所司點檢勘鞫,無致偏曲出人人罪?!盵9]刑法六之五四審問過程要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作案時間,“勘問宿食行止,月日去處?!盵10]542宋朝司法官的犯罪偵查策略仍是傳統(tǒng)的五聽之法,“因情而作偽者,或聽其聲而知之,或視其色而知之,或詰其詞而知之,或訊其事而知之。”[11]283南宋鄭克也認為“察獄之術(shù)有三:曰色,曰辭,曰情”。[11]58如法官認為犯人未吐實情,允許對犯人進行拷訊:“諸察獄之官,先備五聽,又驗諸證據(jù),事狀疑似猶不首實者,然后考掠?!盵1]333審訊結(jié)束后,要求犯罪人嫌疑人對其供詞要確認?!短焓チ睢分小丢z官令》規(guī)定:“諸問囚,皆判官親問,辭定,令自書款,若不解書,主典依口寫訖,對判官讀示?!盵1]333
在犯人供狀寫好后,宋朝州級政府要另外委派官員核實事實和供詞,這一程序稱為“錄問”。如“錄問”與初審結(jié)果沒有出入,則正式進入據(jù)案定罪的“檢法”程序。
二、宋朝州級檢法程序的負責人員
宋朝州級主要由司理參軍履行審訊權(quán):“專于推鞫,研覆情實”,[12]171因此被稱為“鞫司”。司理參軍的設(shè)置始于宋太宗時期,從而促使司法參軍專職于檢法工作。唐朝時,司法參軍稱為“法曹”,職能廣泛:“司法參軍掌律、令、格、式,鞫獄定刑,督捕盜賊,[HTSS]糺[HTXH]逖奸非之事,以究其情偽,而制其文法。赦從重而罰從輕,使人知所避而遷善遠罪?!盵13]750宋初司法參軍還享有審訊權(quán):“凡諸州獄,則錄事參軍與司法掾參斷之。”[14]4967但前期以后,司法參軍只掌“議法斷刑”572,不再負責審訊而只專職于檢法工作,因此司法參軍被稱為“讞司”。
宋朝司法參軍單獨稱為“讞司”,這是與宋朝的法令形式緊密相關(guān)的。宋朝法律,不僅形式復雜,有敕、令、格、式、例、申明、看詳?shù)?,而且條文繁密,浩如煙海。天圣四年(1026)有司奏言:“編敕自大中祥符七年至今復增及六千七百八十三條,請加刪定?!?423韓琦又言:“天下見行《編敕》,自慶歷四年以后,距今十五年,續(xù)降四千三百余件,前后多抵牾,請加刪定。”4487司馬光札子:“勘會近歲法令尤為繁多,凡法貴簡要,令貴必行,則官吏易為檢詳,咸知畏避。近據(jù)中書、門下后省修成尚書六曹條貫,共計三千六百九十四冊,寺監(jiān)在外;又據(jù)編修諸司敕式所,申修到敕令格式一千余卷冊。雖有官吏強力勤敏者,恐不能遍觀而詳覽,況于備記而必行之?其間條目苛密,[HTSS]牴[HTXH]牾難行者不可勝數(shù)?!?380因此宋朝州級司法參軍專門負責保管中央下達于地方的各種詔令:“我朝以仁厚家法、金科玉條寶之萬世,藏之令甲,散之列郡之司法掾。其事簡,其任專,非已試吏者,不得處是職,可謂重矣?!薄袄m(xù)降宣敕,所在編錄二本,一長吏主之,一法司行用,轉(zhuǎn)運使檢察,無漏落?!?358“諸被受手詔,以黃紙造冊編錄。并續(xù)頒詔冊并于長官廳柜帕封鎖,法司掌之,無法司者,選差職級一名,(原注:縣差押錄。)替日對簿交受。遇有檢用,委官一員,(原注:發(fā)運、監(jiān)司,委主管文字、檢法官;州委司法參軍;縣即令。)監(jiān)視出入。”[18]334朝廷相關(guān)禮制規(guī)定也由司法參軍保管:“《政和五禮新儀》第二十一卷,淳熙中曾有印本[HTSS]攽[HTXH]行州郡,法司必有之,可更檢看?!盵6]3539因此,在案件錄問后需援法定罪時,由司法參軍負責檢斷法律,以供判決時參照運用。
為了保證司法參軍專職于“檢法”工作,宋朝又規(guī)定司法參軍只能檢出法條,但不許提供判決建議:“諸州法司吏人,只許檢出事狀,不得輒言予奪?!?576“諸判官斷事,悉依律令格式正文。若牒至檢事,準(唯)得檢出事狀,不得輒言與奪。”[1]334
對司法參軍在州級司法中的地位與作用,宋人稱其為“決曹”,并有這樣的議論:“決曹為郡僚,列糾掾理官下,品秩微矣。然律令所在,職有常守,自二千石之勢,臨制境內(nèi),如古諸侯,可謂貴重矣。至于斷獄弊訟,不敢專也,必取平焉。官雖卑,賢者為之,可使郡政如權(quán)衡之公,是豈可忽哉?”[20]卷九《江陰軍司法廳壁記》[HTXH]因為司法參軍的所檢法條具有國家認可的法律效力,因而“一府之所是莫能勝法曹之所非,一府之所非莫能勝法曹之所是”,[21]卷二二《真州司法廳壁記》這也道出了司法參軍所作“檢法”工作的重要性。
三、宋朝州級檢法時援引法令的順序
宋初承唐律,規(guī)定了司法參軍“檢法”的授此順序是律、令、格、式:“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違者笞三十。諸制敕斷罪臨時處分,不為永格者,不得引為后比。若輒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論?!盵10]549~550《宋刑統(tǒng)》引后唐長興二年(931)八月的敕條規(guī)定:“今后凡有刑獄,宜據(jù)所犯罪名,須具引律、令、格、式,逐色有無正文,然后檢詳后敕,須是名目條件同,即以后敕定罪。敕內(nèi)無正條,即以格文定罪。格內(nèi)又無正條,即以律文定罪。律、格及后敕內(nèi)并無正條,即比附定刑,亦先自后敕為比,事實無疑,方得定罪?!盵10]551后來“神宗以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載者一斷以敕”,[14]4963敕正式取得律的優(yōu)先地位?;兆诔鐚帟r規(guī)定:“引例破法及擇用優(yōu)例者,徒三年?!盵9]刑法一之二一光宗紹熙元年(1190)正月重申:“明示中外,其有法者,止當從法?!比缫品ā爸鞯溥`制科罪,長吏免所居官?!盵9]職官七九之六“檢法”作為原先只蘊含在司法運作過程中的一道程序,至宋則被抽離獨立出來?!兑膱灾尽分小秴枪贰返墓适轮校鑼懥藭r人夢中所見檢法程序,可以看作宋朝地方司法中現(xiàn)實檢法環(huán)節(jié)的寫照:
“吳逵,字公路,建州人。政和間自太學謁歸,過錢塘。夢吏卒迎入大府,金章貴人在焉。揖吳坐上坐,吳辭曰:‘逵布衣也,今遽爾,恐涉冒仕之嫌,必不敢?!F人舍去。吳踞床正面,吏抱案牘盈幾上,以手摘讀。吳意郡縣間胥吏,乘已初視事,以此困我,未有以決。望廷下,已驅(qū)數(shù)囚,皆美男子婦人荷械立,大抵所按盡奸事也。吳大書曰:‘檢法呈?!瘎e一吏捧巨冊至,視其詞云:‘奸人妻者以絕嗣報,奸人室女者以子孫淫泆報。’吳判曰:‘準法。’吏相顧駭伏其敏,曰:‘事畢矣?!戾弧!盵3]145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平江府學田被盜耕案,府法司所檢適用法律條文如下:律:諸盜耕種公私田者,一畝以下笞三十,五畝加一等;過杖一百,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荒田減一等,強者各加一等,苗子歸官主。(原注:下條苗子準此)律:諸妄訟公私田,若盜貿(mào)賣者,一畝以下笞五十,五畝加一等。過杖一百,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二年。敕:諸盜耕種及貿(mào)易官田(原注:泥田、沙田、逃田、退復田同官荒田,雖不籍系亦是)各論如律。冒占官宅者,計所賃坐贓論,罪止杖一百(原注:盜耕種官荒田、沙田罪止準此),并許人告。令:諸盜耕種及貿(mào)易官田(原注:泥田、沙田、逃田、退復田同)若冒占官宅,欺隱稅租賃支者,并追理,積年雖多至十年止(原注:貧乏不能全約者每升理二分),自首者免,雖應召人佃賃仍給首者。格:諸色人告獲盜耕種及貿(mào)易官田者(原注:泥田、沙田、逃田、退復田同)準價給五分。令:諸應各嘗而無應受之人者,理沒官。[22]《給復學田公牒記一》
可見,宋朝司法參軍檢法時遵循先律后敕,再次為令、格的順序。《名公書判清明集》中吳琛死后遺產(chǎn)爭奪一案,其擬判文書署名司法參軍,其中也可體現(xiàn)檢法的程序。吳琛有女四人,子一人,長女二十四娘,次女二十五娘,三女二十七娘,皆已婚嫁,幼女二十八娘,尚未嫁人。養(yǎng)子吳有龍原是異姓。吳琛去世,因為遺產(chǎn)眾子女發(fā)生糾紛。司法檢出條文共有:“在法:諸義子孫所養(yǎng)祖父母、父母俱亡,或本身雖存,而生前所養(yǎng)祖父母、父母俱亡,被論訴及自陳者,官司不得受理。又準法:異姓三歲以下,并聽收養(yǎng),即從其姓,聽養(yǎng)子之家申官附籍,依親子孫法”,“在法:諸贅婿以妻家財物營運,增置財產(chǎn),至戶絕日,給贅婿三分”,“已嫁承分無明條,未嫁均給有定法,諸分財產(chǎn),未娶者與聘財,姑姊妹在室及歸宗者給嫁資,未及嫁者則別給財產(chǎn),不得過嫁資之數(shù)”,“又法:諸戶絕財產(chǎn)盡給在室諸女,歸宗者減半”。最后則說:“所有案官引用戶絕分撥女分之擬,本司難于檢斷,仍乞備申倉臺照應。管見如此,取臺判?!盵23]215-217顯示其雖臨時擔當擬判之職,但還遵守司法參軍“不得輒言予奪”的本職規(guī)則。
四、宋朝州級檢法程序?qū)徟锌茖W化的促進
宋朝州級審判中單獨設(shè)立“檢法”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審判的科學化,其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判決中對刑名適用的把握更為準確。這樣的例子很多:宋哲宗朝楊汲為趙州司法參軍,州民曹潯者,與其兄遇之關(guān)系不睦,其侄亦加欺侮,曹潯氣急,持刀逐侄,曹兄挾之閃避,潯曰:“兄勿避,自為侄爾?!惫偎敬虻街莞?,其侄控訴曹潯意圖砍殺其父:“叔欲紿吾父,止而殺之?!币虼斯倮襞袥Q曹潯謀殺之罪,楊汲曰:“潯呼兄使勿避,何謂謀。若以意為獄,民無所措手足矣?!焙髞項罴车囊庖姙殚L官采納,曹潯得以不死。石公弼為衛(wèi)州參軍時,在審理“淇水監(jiān)逸馬傷人”一案中,因罪名適用問題與知州意見相左:“淇水監(jiān)牧馬逸,食人稻,為田主所傷。時牧法至密,郡守韓宗哲欲坐以重辟。公弼當此人無罪,宗哲曰:‘人傷官馬,奈何無罪?’公弼曰:‘禽獸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豈能無傷?使上林虎豹絕檻害人,可無殺乎?今但當懲圉者,民不可罪?!谡芘?,以屬吏。既而使者來慮囚,如公弼議。”[14]11030
孫諤曾為池州司法參軍,有“酒戶之仆乘醉督逋,毆欠者至死,引其主為之唱,主誣服”,縣擬處死刑上報,孫諤閱牘得其情:“毆之日,主適外未還,安得有唱?”當即釋放。又“青溪民有訴匿鏹者,詞已伏,而容色若有冤者”,自云:“[HTSS]託[HTXH]者飲我,出書云,已使人置鏹于舟底。酒酣醉歸臥舟中,比及城登岸,猶未醒,其家執(zhí)書以索,而舟已出矣。僦舟非有素,莫識為誰?!睂O諤為緩其獄,而舟人負鏹來告,因此免其重罪。[24]卷三四《孫龍圖墓志銘》
陜民因家庭瑣事誤殺其妻案中,對刑名判決的學理化有更充分的體現(xiàn):“有陜民值兇荒,母妻之別地受傭,民居家耕種自給,逾月一往省母。外日省母少,俟其妻出讓其夫曰:‘我與爾母在此,乃不為意,略不相顧乎?’民與妻相詬責不已,民曰:‘爾拙于為生,受傭于人,乃復怨我?!拊唬骸l不為傭耶?’民意妻譏其母,怒以犁柄擊妻,一中而死”,此殺妻案報至官府,長官“以故殺十惡”論罪。有明法者,很有可能就是司法參軍提出不同意見:“其妻既受人傭,義當[HTSS]蹔[HTXH]絕。若以十惡故殺論民,或與其妻奸,將以夫妻論乎?以平人論乎?”眾官都認為意見合理,遂定以“斗殺情理輕奏聞”,駁正者因此被褒賞。[25]
宋朝司法參軍因?qū)π堂m用與長官認識不同,常常引起爭辯,對認定罪名和量刑有積極作用,??梢约m正冤獄。宋真宗時,西門允為萊州司法參軍,“嘗有強盜,(知州)欲置之死,使高贓估。公閱案,請估依犯時,持議甚堅……二囚遂不死。”[26]261-262蕭之敏為襄陽府司法參軍,“府捕強盜陳大漢等十三人不獲,鄉(xiāng)民群行適符其數(shù),巡尉執(zhí)送官,不堪笞掠,皆誣伏。公約法疑之,白帥移獄,已而楚州獲真盜,闔府嗟異?!盵27]卷三三《秘閣修撰湖南轉(zhuǎn)運使蕭公之敏墓志銘》李承之為明州司法參軍,“郡守任情縱法,人莫敢辯,承之獨毅然不從。守怒曰:‘郡掾敢如是耶?’承之曰:‘是在公,自斷可也,若在有司,當循三尺法?!貞勂溲??!?/p>
楊時為處州司法時,“燭理精明,曉習法令,有疑獄,眾所不決者,皆立斷。與郡將議事,守正不傾。”[28]卷七八苗時中為潞州司法參軍,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時中堅執(zhí)不可。知州盛怒,苛責甚峻,時中曰:“寧歸田里,法不可奪。”知州最后還是聽從了苗時中的意見。宋代州級司法參軍負責定罪量刑中法令適用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如果司法參軍檢法有誤,對所判案件引用法令錯誤,則要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宋真宗采納兩浙轉(zhuǎn)運使陳堯佐之建議:“諸州司法參軍,有檢法不當,出入徒流以上罪者,具案以聞。經(jīng)三次誤錯者,替日,令守選,及委長吏察舉?!?663而對失入徒以下罪者,“其原勘、錄問、檢斷官等,不須問罪?!?759南宋法令也規(guī)定:“諸錄事、司理、司法參軍(原注:州無錄事參軍而司戶參軍兼管獄事者同)于本司鞫獄、檢法有不當者,與主典同為一等。”但在實際工作中,司法參軍的職責有章可循,很少犯失入死罪的錯誤。
結(jié)語
宋朝以司理參軍掌審訊權(quán),是為鞫司;以司法參軍掌檢法權(quán),是為讞司,形成了獨特的“鞫讞分司”制度。宋朝地方審判可以兩個階段:受理和審訊為第一階段,以鞫司為中心;檢法和判決為第二階段,以讞司為中心,使宋朝的州級審判制度在中國古代獨樹一幟。宋朝鞫讞兩司互相牽制,不易作弊,宋人所謂:“求治在朝,應治在州,一州不治也,實虧天下治”,[29]認為本朝“制置郡縣最得其道,前此所未有也”,[30]277宋朝將審訊權(quán)與檢法權(quán)分開設(shè)置,確是宋朝州級司法比較清明的重要原因。
宋朝創(chuàng)造的審判分離制度受到后世的高度評價,20世紀70年代徐道鄰先生評價“鞫讞分司”制度:“中國傳統(tǒng)法律,到了宋朝,才發(fā)達到最高峰”,“就司法制度而言,這是中國法制史上的黃金時代”。[31]88,128這一觀點被后世法史學界所沿襲,“鞫讞分司”制度也被公認為中國傳統(tǒng)法律制度的最高峰。
[JY][XCL.TIF]
注釋:
①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版,第281~282頁;戴建國:《宋代刑事審判制度研究》,收入氏著《宋代法制初探》,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頁;郭東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580頁。
②劉馨珺:《宋代判決文書中“檢法擬筆”的原則》,臺北《法制史研究》,2007年第11期。
參考文獻:
[1]天一閣博物館.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6.[ZK)]
[2][明]黃淮,楊士奇.歷代名臣奏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ZK)]
[3][宋]洪邁.夷堅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1.[ZK)]
[4][宋]李元弼.作邑自箴[M].上海:上海書店,1984.[ZK)]
[5][宋]陳襄.州縣提綱[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6][宋]朱 熹.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ZK)]
[7][宋]黃榦.勉齋集[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8]楊奉琨.洗冤集錄校譯[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0.[ZK)]
[9][清]徐松.宋會要輯稿 [M].北京:中華書局,1957.[ZK)]
[10][宋]竇儀.宋刑統(tǒng)[M].北京:中華書局,1984.[ZK)]
[11]楊奉琨.折獄龜鑒校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ZK)]
[12][宋]錢若水.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ZK)]
[13][唐]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2.[ZK)]
[14][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ZK)]
[15][JP2][宋]馬端臨.文獻通考[M]. 北京:中華書局,1986.[JP][ZK)]
[16][JP][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JP]2004.[JP][ZK)]
[17][宋]汪之疆.司法題名記[M]∥同治連州志(卷一○).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ZK)]
[18][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ZK)]
[19][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8.[ZK)]
[20][宋]袁燮.絜齋集[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21][宋]劉宰.漫塘集[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22]國家圖書館善本金石組編.宋代石刻文獻全編. (第二冊)[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ZK)]
[23][宋]佚 名.名公書判清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2.[ZK)]
[24][宋]楊時.龜山集[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25][宋]范公偁.過庭錄[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26][宋]劉摯.忠肅集[M]. 北京:中華書局,2002.[ZK)]
[27][宋]周必大.文忠集[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28][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M].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29][宋]石如塤.平江府僉判廳勤繼堂記[M]∥吳都文粹續(xù)集.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ZK)]
[30][宋]范祖禹.太史范公文集[M]∥宋集珍本叢刊本(第24冊). 北京:線裝書局,2004.[ZK)]
[31]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集[M]. 臺北:志文出版社,1975. [ZK)]
[JY]【責任編輯: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