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本文探討了各項體育賽事在直播過程中的敘事結(jié)構(gòu)與審美功能,體育賽事直播藝術中的敘事方式,以及體育賽事直播中敘事與審美的關系。
【關鍵詞】體育賽事直播審美敘事
體育賽事直播,隨著受眾審美的變化以及直播手段、理念的更新,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變化。然而,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世界體壇格局如何變遷,受眾對于體育賽事直播的熱情卻絲毫不減。那么,體育賽事直播藝術為何擁有如此魅力?本文將通過分別論述體育賽事直播藝術中的審美功能、體育賽事直播藝術中的敘事方式,以及綜合論述體育賽事直播藝術中敘事與審美的關系來詳細分析體育賽事直播藝術。
一、體育賽事直播中的審美特征
直播藝術究竟是一種怎么樣的藝術呢?根據(jù)馬克思的藝術生產(chǎn)理論我們知道,藝術生產(chǎn)由“作家、作品和讀者”①三部分構(gòu)成。再輔以艾布拉姆斯所著《鏡與燈》一書中所提出的藝術世界四要素——“作家、作品、讀者與世界”理論,我們將直播藝術與其他藝術相對比,不難得出“直播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時空藝術”這樣的結(jié)論。
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所提到的藝術世界四要素以及馬克思的藝術生產(chǎn)理論中,“作家”是指藝術家,“作品”是指藝術品,“讀者”是指受眾,而“世界”是指現(xiàn)實生活。
一般情況下,是先有“作品”創(chuàng)作,后有“讀者”對“作品”進行藝術審美。而對于直播藝術這種特殊的時空藝術來說,卻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讀者審美同時進行的。
1、體育賽事直播中,著重表現(xiàn)運動美
體育賽事直播,以電視為傳播媒介,將正在進行的體育賽事向大眾傳播。其內(nèi)容主體為運動本身。因此在探究體育賽事直播藝術中的審美對象時,主要是指體育運動的運動美。
以女排賽事直播為例。對于女排賽事來說,其運動美審美元素包括對女排運動員體態(tài)的審美、對女排運動員個人技術的審美、對女排運動員團體戰(zhàn)術的審美以及對戰(zhàn)隊伍雙方之間對抗的審美。
2、體育賽事直播中的審美教育功能
根據(jù)彭吉象所著《藝術學概論》可知,從藝術對象來分,藝術作品的審美功能可以分為三類——審美教育功能、審美娛樂功能和審美認知功能。審美認知功能是指藝術作品起到引導認知的作用,例如《國家地理》雜志、《走進科學》電視節(jié)目等等;審美娛樂功能是指藝術作品的主要目的是娛樂大眾,例如電影藝術、達達主義繪畫、波普藝術等等。而本文所研究的女排賽事直播藝術,著重體察其審美教育功能。筆者現(xiàn)以女排賽事直播為例,詳細分析女排賽事直播中的審美教育功能。
(1)展示競技體育中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在老一輩的中國女排身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2004年中國女排在雅典奧運會決賽上對戰(zhàn)俄羅斯女排為例。在中國女排以大比分0:2落后的情況下(排球賽事規(guī)則,以五局三勝制,先獲得三局勝利的隊伍獲勝),反超世界強隊俄羅斯女排,獲得該屆奧運會女排世界冠軍。在2004年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中國女排獲得感動中國團體榮譽稱號。
(2)弘揚對運動員個人精神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提及乒乓球,脫口而出孔令輝、劉國梁;談及羽毛球,林丹順口而來;說到網(wǎng)球,李娜已然成為焦點……相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同樣談論到排球,我們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自然就是中國女排的優(yōu)秀隊員,例如郎平、馮坤。
從個性與共性的關系上來說,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是社會整體的特殊性體現(xiàn),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因此,根據(jù)電視直播規(guī)律與特性來說,將以點代面的轉(zhuǎn)播思路落實到體育賽事直播中,對于運動員個人精神的弘揚,實際上是對該項體育賽事精神的弘揚,也是對整個體育運動精神的弘揚。
二、體育賽事直播中的敘事方式
隨著電視直播技術以及直播轉(zhuǎn)播設備的更新?lián)Q代,在以往單一的線性敘事的方式之上,對于體育賽事的轉(zhuǎn)播,有了將插敘、特殊鏡頭的運用與線性敘事相結(jié)合的敘事方式。
相較于現(xiàn)場觀賽來說,電視直播最大的優(yōu)勢是能夠展現(xiàn)更多的、現(xiàn)場無法捕捉到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在體育賽事直播過程中,通常通過插敘的方式來展現(xiàn)。
具體來說,在體育賽事直播的過程中,除了重點交代對抗雙方的比賽進程之外,更多的是交代現(xiàn)場觀眾的狀態(tài)、教練員的狀態(tài)以及場外評論員的評論。在體育賽事直播過程中加入觀眾、教練員、評論員等元素,其目的是為了讓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體育賽事直播的電視觀眾,能夠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情緒。
1、典型人物,以點帶面
一場體育賽事的直播,好不好看的關鍵就在于這些回放、慢放以及特寫所組成的特殊的敘事段落所放大的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
對于世界公認的“嚴苛”教練,俄羅斯女排主教練卡爾波利,導播采用聲畫分離的剪輯手法,將畫面與聲音分開,讓卡爾波利與陳忠和主教練形成對比。具體來說,導播在第五局技術暫停的時候,畫面切至中國隊時,聲音切入俄羅斯隊主教練卡爾波利訓斥俄羅斯隊員;在畫面切至俄羅斯隊時,聲音給到中國隊陳忠和教練和隊員積極布置戰(zhàn)術。通過對比蒙太奇的手法,來表現(xiàn)陳忠和的沉穩(wěn)大氣以及卡爾波利的嚴苛。
2、集中表現(xiàn)矛盾,強調(diào)對抗性
以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冠亞軍爭奪賽,中國女排對戰(zhàn)俄羅斯女排為例,在整場比賽中,中國女排與俄羅斯女排打得異常激烈,每分必爭。那么在這場比賽的直播中是如何通過插敘的方式來表現(xiàn)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呢?
在中國隊前兩局均輸給俄羅斯隊的情況下,中國隊只有連續(xù)扳回三局才能獲勝。在直播過程中,導播插入場外解說員郎平的分析以及慢動作回放,加強裁判誤判這個判斷的準確性,然后輔以對于休息區(qū)隊員張平拍手搖頭口里默念“沒有打手”的特寫,使因為這個球所帶來的緊張氣氛得以表現(xiàn),同時也拉高了觀看電視直播的觀眾的情緒基點。
3、情節(jié)設置,寓情于體育賽事之中
這場比賽轉(zhuǎn)播之所以能夠成為體育賽事轉(zhuǎn)播的經(jīng)典之作,重中之重是在最后結(jié)尾的情緒處理上。
通常來說,電視直播都是勝利者的贊歌,應該是歡欣鼓舞,大肆歌頌中國隊豐功偉績的時候,但是由于現(xiàn)場并不是歡騰的景象,而是中國隊隊員和中國隊教練員抱頭痛哭的畫面,這是歡樂的淚水,辛勤的淚水,甜蜜的淚水。而與此同時,導播也發(fā)現(xiàn),在敗北的俄羅斯隊賽場上,俄羅斯主攻手加莫娃,失望的跪在場地上,放聲痛哭。導播再一次運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一方面?zhèn)鬟_了中國女排自強不息、永不放棄、奮力拼搏的精神,同時也展現(xiàn)給電視觀眾一個有血有肉的加莫娃的形象。因此,這組敘事鏡頭成為經(jīng)典。
三、敘事手法的變化所導致的情緒差異
1、技術手段豐富了情緒表達
從畫面來說,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奪冠賽的賽事直播過程中,與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直播相比較,在球網(wǎng)距離主裁判遠端標志桿外,有一臺可旋轉(zhuǎn)攝像機的機位,采用廣角鏡頭,用于近距離捕捉扣球畫面以及增加不同角度畫面。這個機位的設置在2013年被修改成為固定機位,且用非廣角鏡頭進行拍攝。當搖臂、飛貓等新型設備產(chǎn)生時,這一機位就被取代了。
而在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直播過程中,根據(jù)新的比賽規(guī)則,當隊員對于邊裁判罰有異議時,可以向第二裁判提出視頻挑戰(zhàn)申請,現(xiàn)場重放,再次做出判斷。為了適應這一新的比賽規(guī)則,增加了VEDIO CHALLENGE這條敘事通道。VEDIO CHALLENGE的作用相當于網(wǎng)球比賽中的鷹眼,是更加強化的慢放。
2、解說員與評論員成為情緒控制的法寶
從內(nèi)容上來說,兩場直播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雅典奧運會女排奪冠賽直播過程中,設置了解說員與評論員一同在演播室里面為電視機前的觀眾解說、評論球賽,而在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直播過程中,僅僅只設置了解說員為大家解說。
這樣的設置,對于敘事過程中的情緒表達效果來說,區(qū)別是顯而易見的。解說員加評論員的模式,讓整個比賽都充滿了話題性與參與度;而單一解說員則像是在做看圖說話作業(yè)。
3、敘事段落是體育賽事直播的核心
對比兩場直播,最大區(qū)別在敘事段落上。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奪冠賽,導播在處理直播效果的時候,采用線性敘事與插敘相結(jié)合,渲染情緒段落,烘托氣氛;但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直播,觀感平淡。雅典奧運會女排奪冠賽明顯充分調(diào)動敘事手段,其審美元素多種多樣,涉及場上隊員、教練員、現(xiàn)場觀眾以及評論員和解說員等等,每一個電視形象的出現(xiàn)都是有血有肉,而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兩場體育賽事直播僅僅從客觀性的角度出發(fā)轉(zhuǎn)播比賽,難免枯燥乏味。
結(jié)語
體育賽事電視直播,將電視直播藝術中的審美性與體育賽事的審美性,融入電視直播敘事之中。通過電視直播,將體育賽事的魅力與電視直播藝術的魅力傳達給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的電視觀眾。
體育賽事中的敘事,必須保證在線性敘事的前提之下,加入插敘和環(huán)境烘托等多維度的敘事手法,在保證客觀公正的前提下,帶有情感地進行體育賽事直播;而對于體育賽事中的審美而言,不僅僅需要展現(xiàn)體育賽事本身的運動美以及運動精神的美,更要體現(xiàn)體育賽事直播的審美教育功能,傳達體育精神、弘揚運動員個人精神,同時也通過體育賽事直播,將該項體育賽事更加廣泛的傳播出去,實現(xiàn)體育賽事直播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p>
參考文獻
①王玉輝,《中國排球賽事電視化生存的藝術性探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19-122
②李艷平,《全國排球聯(lián)賽電視轉(zhuǎn)播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D].河南大學,2008:17-22
③李光宇,《體育賽事電視轉(zhuǎn)播的視聽語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19
④王殿洪,《淺談排球運動美的特征和審美功能》[J].《遼寧師專學報》,2011(4):79-80
⑤吳云芳、何微,《排球運動項目中所折射出的美學元素探析》[J].《競技體育》,2013(60):30-31
⑥茍凱東,《電視新聞直播的藝術感知——紀實美學形態(tài)下的傳播美》[J].《中國電視》,2013(7):20-23
⑦李科,《電視直播節(jié)目的美學性》[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6):62、65
⑧嚴前海,《電視新聞直播的美學意識》[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8(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