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證據(jù)是訴訟之本,數(shù)字視聽技術在檢察業(yè)務中具體體現(xiàn)在視聽證據(jù)的采集、運用、存儲和加密、解密等方面,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技術門類,對于更好地履行檢察技術職能、服務辦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就視聽資料的作證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視聽資料在檢察機關自偵案件中的運用
(一)充分認識視聽資料的特性
現(xiàn)代視聽技術資料是以數(shù)字方式記錄的音視頻信號,它用二進制數(shù)字來表示,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直接性和逼真性,從視聽資料工作原理來看,能夠將人的聲音、動作、表情以及現(xiàn)場環(huán)境進行連續(xù)的動態(tài)記錄,從而增強實景感;二是穩(wěn)定性強,與其他證據(jù)材料相比,視聽資料不容易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對于所反映的內容也可以長久保存;三是具有物質依賴性,視聽技術資料在制作、收集、整理、審定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依賴其他科技設備,與其他證據(jù)類型相比更具依賴性;四是容易仿造、偽造,作為數(shù)字化視聽資料,其內容很容易被篡改,從而喪失其自身的證據(jù)價值。由此可見,針對現(xiàn)代視聽技術資料的特點及表現(xiàn),審查人員在使用及鑒定中應該加以注意,尤其是確保其可靠性和真實性。
(二)審查視聽資料,獲取偵查信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運用錄音、錄像舉報將成為發(fā)展趨勢。偵查人員只有掌握現(xiàn)代視聽技術,正確接受視聽資料,全面審查,獲取偵查信息,才能確定正確的偵查方向。
1.審查視聽資料,確立偵查目標。只有確立正確的偵查目標,才能形成正確的偵查方向。偵查人員應對視聽資料全面審查,作出科學的判斷。偵查目標應在線索初查階段確立。偵查目標應包括偵查對象、擴展線索對象、案件突破口、案件疑難處。偵查人員對視聽資料所反映案情進行綜合分析時,要克服偵查思路不清、對象不明、走一步算一步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審查視聽資料,分析犯罪構成。偵查工作要圍繞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來進行。因此,偵查人員應當熟練掌握貪污賄賂、瀆職案件的犯罪構成要件以及支持犯罪構成要件所需的證據(jù)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對視聽資料的內容及視聽資料所提供的線索正確進行審查判斷,然后確立偵查方向、決心,才能緊緊圍繞犯罪構成展開偵查,獲取證據(jù)。實踐中,偵查人員既不能“主觀臆斷”“先入為主”,也不能消極地根據(jù)視聽資料被動地審查犯罪構成,而應在偵查中大膽推斷,放開手腳,通過挖掘其他犯罪證據(jù)、線索,與視聽資料提供的犯罪證據(jù)形成鎖鏈,主動積極地“建筑”犯罪構成。
3.審查視聽資料,擴展線索。把個案辦成串案,擴展線索是關鍵。擴線工作應貫穿案件偵查的全過程,審查視聽資料是擴線的關鍵,偵查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擴線意識,對視聽資料所反映的人、事必須綜合分析,舉一反三,從表面“文章”看出隱蔽的犯罪。偵查人員在正式接觸犯罪嫌疑人、知情人、證人等之前,必須通過綜合分析視聽資料所提供的線索,查清每個人的背景資料,為擴展線索做好前期工作。
(三)運用視聽技術為偵破貪污賄賂、瀆職案提供有力證據(jù)
隨著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的日益隱蔽化、智能化,運用視聽技術所獲取的高質量的視聽資料的直觀效果可有效地達到指控犯罪的目的。
1.運用視聽技術獲取證據(jù),為偵破案件、證實犯罪提供有力武器。視聽技術在偵查貪污賄賂、瀆職案件中,運用得當,具有突破性作用。偵破案件往往依靠一定的證據(jù),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手中要有“炮彈”。對那些證據(jù)單一、嫌疑人抗拒意識較強的案件,僅憑一張嘴,突破的概率很低。在賄賂案件的偵查中,常會遇到同一案件事實的犯罪嫌疑人、證人各執(zhí)一詞,相持不下,而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證據(jù)證實,使案件的偵查工作陷入僵局。這時,偵查人員若在前期初查中掌握了較翔實的視聽資料信息,就可對癥下藥,適時示證,從而打破僵局,使案件順利偵破。
2.獲取視聽資料,為正確決策奠定基礎。由于受條件限制,判斷犯罪事實有時會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在新形勢下,犯罪分子反偵查能力提高,犯罪行為更為隱蔽、復雜,首次訊問又受到12小時傳喚時間限制,給正確判斷案件帶來一定困難。過去那種不破不立,甚至不供不立、無風險決策基礎已不存在。許多案件需要我們作出風險決策。如何把握風險度,減少決策失誤,除采取其他方法外,在一些疑難案件的決策過程中,利用獲取的視聽資料直接或間接地證明犯罪事實與嫌疑人有關,能確保風險決策的正確性。
3.運用視聽技術,鎖定證據(jù),為起訴提供保障。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證據(jù)的易變性使被告人在法庭上翻供的情況越來越多。如何保證案件起訴質量,值得研究。我們當前采取的一般對策是嫌疑人書寫親筆供詞,做司法會計鑒定、文字檢驗等。此外,許多檢察機關設置了視聽監(jiān)控訊問室,視聽技術在偵查活動中進一步得到推廣運用。根據(jù)辦案需要,公開或秘密地運用視聽技術。將訊問過程記錄下來,詳細逼真,一方面,給犯罪嫌疑人形成巨大的心理震懾作用,讓出爾反爾的犯罪嫌疑人慎重對待自己的口供,達到了使其不敢翻供、不能翻供的目的。另一方面,能證明偵查程序的合法性,取得雙重效果。
二、電子證據(jù)的收集與運用
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因網(wǎng)絡引起的民事糾紛和計算機犯罪也在不斷增加。電子證據(jù)這一以高科技電子介質為載體的證據(jù)形式也隨之進入司法領域,對我國原有的證據(jù)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一)電子證據(jù)的采信
什么樣的電子證據(jù)可以被采用,一直是審判或審查者難以斷定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電子證據(jù)采信的標準包括三點:
1.相關性標準。也就是說,所收集調查的電子證據(jù)應當與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或者其他爭議的事實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證據(jù)的相關性,不僅是解決證據(jù)資格即證明能力的實質標準,更是證據(jù)能否完成證明的核心,是證據(jù)力的唯一內容。
2.真實性標準。電子證據(jù)一大特點就是易破壞性和不安全性,因此保證電子證據(jù)的真實性是決定該證據(jù)是否得到采納的關鍵。
3.合法性標準。證據(jù)的合法性體現(xiàn)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上,即證據(jù)方法的合法性及證據(jù)程序的合法性。有人認為,在刑訴法未規(guī)定電子證據(jù)形式的情況下,電子證據(jù)不能采納。筆者認為,對此應作擴大解釋,解決當前電子證據(jù)法律地位的問題,今后在制定證據(jù)法中再予以明確。
(二)電子證據(jù)是否能作為直接證據(jù)使用
有人認為,由于電子證據(jù)容易被偽造、篡改,而且偽造、篡改后不留痕跡,再加上電子證據(jù)由于人為的原因或環(huán)境及技術條件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差錯,故應當將電子證據(jù)劃歸間接證據(jù)。筆者認為,這是對電子證據(jù)法律本質屬性的一種誤解。直接證據(jù)和間接證據(jù)的分類是以其是否能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標準所做的一種分類。電子證據(jù)在不同情況下,其可以作為直接證據(jù)出現(xiàn),也可以作為間接證據(jù)出現(xiàn),我們不應該以其易破壞性而否認其直接證明案件真實性的作用。
三、訊問同步錄音錄像的運用
近幾年來,一批嚴重刑訊逼供的案件被爆光,社會影響惡劣。案件審訊質量,特別是當事人口供質量下滑嚴重,當庭翻供的比例逐年提高。因此,檢察機關進行“三項制度”(律師在場、問訊同步錄音、同步錄像)的改革,特別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的對職務犯罪嫌疑人實行同步錄音錄像的規(guī)定,將其作為一項強制性制度在全國推行,一方面是希望遏制刑訊逼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固定證據(jù)。
同步錄音錄像是偵查機關在刑事偵查過程中,以同步錄音錄像方式記錄偵查行為的訴訟活動,它所形成的是以錄音磁帶、錄像帶、電子計算機硬盤、光盤等為載體的,以用于刑事訴訟活動為目的的視聽資料,其目的在于推動辦案方式從“由供到證”向“由證到供”的轉變。貪污賄賂、瀆職侵權類案件本身就有犯罪隱蔽、難以偵查等特點,同步錄音錄像無疑會讓犯罪嫌疑人覺得有了一道遮掩屏障,想在攝像機前拿下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當然會更難一些。訊問時外圍證據(jù)不扎實,會導致檢察官對訊問的局面難以控制,某些犯罪嫌疑人可能會沉默或兜圈子,如果這時候辦案人員還是一味地想要拿下口供而與犯罪嫌疑人僵持,那么,同步錄音錄像就沒有什么意義。筆者認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對具有良好訊問技能、依法辦案的檢察官來說,并不會造成太多的壓力。因為他們以前突破案件從沒采用過任何違法的誘供、指供甚至刑訊逼供,在錄音錄像狀況下只不過可能更注意一些細節(jié),比如訊問的口氣及檢察官的儀表、坐姿等。
全程錄音錄像制度中,最關鍵的是視聽資料的公正性。由于視聽資料具有按照人的意圖增減、掩飾、改變真相的可能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操作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也就是說,視聽資料記錄的原始性只能通過操作人的說明,才能得到確認。那么,如何才能保證錄音錄像資料的全程不間斷?怎樣避免后期篡改?為了保證錄音錄像資料的客觀公正,首先,目前檢察機關在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在整個審訊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前端是錄像區(qū)域,包括訊問室和接待室,每個房間裝有全景、特寫和證物展示攝像等鏡頭,如果當事人突發(fā)疾病需要救治也可即時跟蹤;后端是偵查指揮中心和監(jiān)控中心,進行重大案件的現(xiàn)場指揮和錄像資料的同步刻錄。為了保證錄像連續(xù)不中斷,訊問室墻上掛有醒目的電子顯示器(時間、溫度、濕度等),顯示當下時間,錄像開始以后,在屏幕下方會有一個硬盤錄像機顯示的時間,如果中間有間斷,兩個時間就無法保持一致;除此之外,錄制過程中還會加密,任何裁減都會留下痕跡。其次,同步刻錄,邊錄邊刻;錄像資料一式兩份,問訊完畢立刻貼上封條,辦案人員、技術人員和當事人三方簽名;原盤密封,在檢察院技術處保存,之后歸入檔案室;復制盤跟隨筆錄卷宗等作為視聽資料證據(jù)提交法院。另外,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案人員和錄制人員相分離的要求,由檢察技術處人員專門負責錄制工作,不插手具體案情。職務犯罪案件的同步錄音錄像工作目前剛剛起步,雖然會有一些困難,但隨著技術設備的到位、人員的培訓,這些困難會逐步被克服。
總之,對視聽資料作證的運用,目前實踐經驗的積累還不足,需要辦案人員進一步研究、探索、總結,同時還需加大技術裝備投入,以不斷探索和提高在辦案中充分運用視聽技術裝備的能力,讓科學技術在現(xiàn)代偵查活動中廣泛運用,以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們的偵查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