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摘要】本文認為社交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眾的審丑行為,并以新浪微博為例,分析其在設置議程、建構公共話語空間、造就“烏合之眾”三方面對審丑行為的促進作用,并提出大眾應提高媒介素養(yǎng),做到理性審丑。
【關鍵詞】社交媒體新浪微博審丑媒介素養(yǎng)
關于“丑”,在人們的普遍認知里,它是美的對立面。人們習慣于欣賞美好的事物,在審美中收獲身心的愉悅、陶冶性情,對丑惡的事物則多有鄙棄。然而有學者認為,審丑同樣會給人帶來一種微妙而特殊的快感,在憤怒、厭惡、羞恥等情緒中人們能實現(xiàn)情感的釋放。
大眾的審美傾向跟隨大眾娛樂的發(fā)展不斷變化,形成了強烈的審丑傾向。丑角、丑聞、丑態(tài)等等,這些都是審丑的大眾所津津樂道的對象。關于審丑,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審丑現(xiàn)象、審丑文化、審丑意識及審丑成因的探討,而關于媒介尤其是社交媒體與審丑行為之間的關系還鮮有討論。筆者認為,社交媒體因其獨特的功能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大眾的審丑行為。本文試圖以新浪微博(以下簡稱微博)為例,嘗試分析其作為社交媒體在多方面對大眾審丑行為發(fā)揮的促進作用。
一、社交媒體的特性
何謂社交媒體?學者們對此有著不同的定義和看法。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熟知并經(jīng)常接觸的社交媒體有微博、微信、天涯、豆瓣、百度貼吧、BBS及其他各種論壇等等,這些社交媒體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獲取信息、發(fā)表言論、與他人進行互動和交流。社交媒體吸引了眾多的用戶群體,并培養(yǎng)了用戶對其嚴重的依賴性。社交媒體之所以自出現(xiàn)以來就廣受大眾歡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用戶可以自由發(fā)表意見和看法,平等地進行交流。所以盡管學界對于社交媒體的定義一直頗有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學者們普遍認同賦予用戶創(chuàng)造內容、傳播內容的能力,是社交媒體最大的特點。
二、微博對大眾審丑行為的促進
根據(jù)新浪微博最新發(fā)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1.76億,全年凈增長達到4700萬,同比增長36%,為微博推出以來的最高紀錄。①微博作為目前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之一,聚集了很大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群體包括政府機構、名人、企業(yè)以及其他普通用戶。“刷微博”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發(fā)表狀態(tài)、獲取所關注人的動態(tài)、評論他人微博……花去許多微博用戶每天大部分的休閑娛樂時間。微博在發(fā)揮娛樂、社交、信息交流等作用的同時,也在無形中促進了大眾的審丑行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微博首頁熱門話題的議程設置作用
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公眾會按照媒介對各種問題的重要程度的設定來調整自己對這些問題重要性的看法。②微博首頁的熱門話題,就是按照關注程度的高低,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社會關注程度比較高和熱議的事件、信息會被置于微博首頁熱門話題的位置,微博以此完成對各種議題重要性的設定,從而影響用戶對于這些議題重要性的判斷。用戶在進入微博之后,首先會被首頁顯示的熱門話題所吸引,以此對周圍世界發(fā)生了什么、人們都在討論什么、什么事情比較重要形成初步的認知,進而關注這些話題并加入討論。而在微博每天的熱門話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各界的“丑聞”。筆者以2015年7月5日的微博熱門話題為例,發(fā)現(xiàn)有以下負面新聞和消息:“大學生合唱搖塌舞臺”、“誤闖赤身女子房致死”、“因愛慕強吻惹來警察”、“走私‘僵尸肉’”、“南昌大學自稱南大”、“投訴愛奇藝”,這些熱門話題都擁有很高的閱讀量,有的甚至高達幾百萬,可見網(wǎng)民對其關注程度之高。廣為人知的復旦投毒丑聞,從發(fā)生伊始就在微博引發(fā)了激烈了討論,截至目前,微話題“復旦投毒案”閱讀量達5351萬、討論量3.5萬。從事件發(fā)生到審判結果公布,再到案情發(fā)生變動,最后到事情的塵埃落定,每一個過程都會掀起網(wǎng)民對這一話題的重新關注和討論??上攵?,如果微博在首頁沒有設置“熱門話題”這一版塊并不顯示很多負面新聞和信息,那么,即使丑聞發(fā)生了很多微博用戶也可能處在不知情的狀態(tài),因而就不會關注這些丑聞并對其進行議論??梢?,微博熱門話題的議程設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大眾的審丑行為。
2、微博建構的公共話語空間賦予網(wǎng)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
哈貝馬斯充分闡釋了德國學者漢娜·阿倫特所提出的“公共領域”的概念,他認為“公共領域”是社會公民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或公共場所,是“一個松散但開放和彈性的交往網(wǎng)絡。”③有學者認為,微博在建構了如哈貝馬斯筆下的網(wǎng)絡公共空間之外,更是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單向性、壟斷性傳播的特點,具備了一種全民互動性傳遞與全民互動性接受、信息裂變式傳播的特點,因此,微博更是拓展了哈貝馬斯所定義的公共話語空間,對于信息的互動與討論效果有了明確的闡釋。④正是因為微博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個空間自由、平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而不受限制,因此當丑聞出現(xiàn)之后,網(wǎng)民會就此不斷進行議論和討論,從而使丑聞被持續(xù)關注并維持一定的熱度。前不久,央視主持人畢福劍因在飯局上的不當言論被曝光引發(fā)了網(wǎng)友激烈的討論。一時間,各種觀點、聲音涌現(xiàn)。該事件在一段時間內堪稱微博最熱門事件,持續(xù)被網(wǎng)友議論。微博因其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在傳統(tǒng)媒體面對一些敏感問題普遍失語時,微博用戶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依然活躍和熱烈。通過微博這一社交平臺,大眾可以迅速就事件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和他人進行即時交流和互動,以此形成裂變式傳播。微博公共空間賦予網(wǎng)民的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力也是促進大眾審丑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微博造就“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對“烏合之眾”的形成及其特點都進行了深刻的闡釋。他指出,當個人轉化成群體中的一員時,其心理和行為都會發(fā)生極大的轉變,從而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勒龐認為,群體具有沖動、易變、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他人、易受群體中其他成員的感染;情緒夸張和單純;偏執(zhí)、專橫和保守等等明顯的特征,十分不同于獨處時的理性的個人。⑤
正是通過微博這一社交平臺,許多的個體集聚在一起而成為了一個群體。而由于群體所具備的易怒、情緒夸張等特征,當丑聞發(fā)生時,網(wǎng)民往往會缺乏理性思考,情緒、言語、行為都極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和影響,最終淪為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此外,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的闡釋性報道,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對事件和信息的片面性展示,更加容易導致群體的非理性思考和行為。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文章出軌姚笛”丑聞出現(xiàn)之后網(wǎng)民群體的反應。該丑聞發(fā)生之后,網(wǎng)民群體的激憤情緒迅速被點燃,很多網(wǎng)友甚至跑去文章和姚笛的微博進行侮辱、謾罵,其言語之偏激、措辭之極端,讓人無法想象大眾居然會對毫不相關的他人表現(xiàn)出如此令人驚恐的憤怒。這些人平時也許是理性的個體,但一旦進入微博,成為群體中的一員時,便迅速轉化為非理性的“烏合之眾”。群體的力量是強大的,無論是其煽動性還是感染力。群體情緒和行為的沖動和夸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丑聞的進一步發(fā)酵,容易使事態(tài)往極端方向發(fā)展。
三、公眾需提高媒介素養(yǎng)從而理性審丑
媒介素養(yǎng)(media literacy)又稱為媒介認知能力、媒介識讀能力等,是受眾對傳播的信息來源和技術、所用的符碼、所生產(chǎn)出來的訊息,以及對這些訊息的選擇、讀解和影響的理解。⑥微博作為現(xiàn)如今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之一,以其自發(fā)性、集體式的信息傳播特點,儼然成為了各類事件的輿論中心。因此,微博用戶亟需提高自身媒介素養(yǎng),從而做到在面對微博議程設置功能時不受其影響,在公共話語空間不輕易發(fā)表不當言論,在群體力量面前不受其感染。
社交媒體使用者需學會批判式地看待問題,學會分析和質疑所獲取的信息,學會深入到事件的背后,從而在丑聞發(fā)生之后能夠理性看待、正確理解社交媒體上的各種信息和言論而不受其影響輕易發(fā)表不適當?shù)难哉撘嗷蚴遣扇〔磺‘數(shù)男袆?,做到理性審丑?/p>
參考文獻
①《微博發(fā)布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http://tech.sina.com.cn/i/2015-03-11/doc-iawzuney0631454.shtml
②Maxwell E. McCombs and Donald L. Shaw,“The Agende - 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1972
③哈貝馬斯著,曹衛(wèi)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學林出版社,1999
④李振營,《從眾聲喧嘩到話語權失衡——試論微博公共話語空間的嬗變》[J].《新聞研究導刊》,2014(6)
⑤古斯塔夫·勒龐著,馮克利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⑥斯坦利·巴蘭、丹尼斯·戴維斯著,曹書樂譯:《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4級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