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采訪不妨運用點心理學技巧

2015-09-10 07:22楊燁
新聞世界 2015年9期
關(guān)鍵詞:李文受訪者對象

楊燁

【摘要】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入的今天,記者面對的采訪對象的身份也由過去單一型變成復雜多樣型。因此記者要懂點心理學知識并善于在采訪中加以運用,這對提高記者采寫新聞稿件的效率和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采訪心理學運用

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入的今天,隨著戶籍改革、新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建設(shè)的加快和網(wǎng)絡(luò)信息化社會的來臨,記者面對的采訪對象的身份也由過去單一型變成復雜多樣型。同時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充滿著與被采訪者的心理互動的過程。因此記者要懂點心理學知識并善于在采訪中加以運用,這對提高記者采寫新聞稿件的效率和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記者采訪不僅要了解新聞事件,還要了解受訪者群體心理共性

采訪前,記者不僅要了解新聞背景,了解有關(guān)政策,設(shè)計好“作戰(zhàn)”方案,同時還需要對受訪者的身份及其所屬群體的共性有一定的了解。

采訪對象因其性別、出身、職業(yè)、經(jīng)歷、性格、氣質(zhì)等的不同,可被分為各種群體。同一群體人們的共同心理就是群體的心理共性。對不同群體心理共性的了解,可以幫助記者在較短時間內(nèi)和受訪者在心理上產(chǎn)生親近感,為成功采訪做好鋪墊。

采訪中,記者還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針對不同群體,因人而異,做到“見什么山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比如采訪普通農(nóng)民和工人,可以隨意家常一些;采訪知識分子,提問則要有理有據(jù)有邏輯性;對于一些新興的群體,比如遷居城市的外來人員、“海歸”人員、經(jīng)紀人、營養(yǎng)師等等,則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提出問題。采訪中,記者還要善于“接茬”,抓住受訪者的心理,結(jié)合事件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使采訪步步深入。此外還要注意到,即便是同一事件、同一群體的不同受訪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記者不僅應(yīng)該了解受訪者所屬群體的心理共性,還要了解受訪者個體在新聞事件中所處的位置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采用適當?shù)奶釂柗绞健?/p>

此外,在新聞采寫中,記者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也會影響新聞價值的實現(xiàn)。比如記者自身的知性、智性、感性、應(yīng)對性等人格特征。有的記者采訪一開始就有畏難情緒,采訪對象稍有不配合就泄氣。遇到受訪人員不愿回答的情況,不能旁敲側(cè)擊,迂回探問;還有的怕吃苦,不愿意沉下身子到基層深入采訪。比如同樣是采訪大山里的郵遞員,有的記者怕苦怕累,看看材料,開個座談會,雖然最后也寫成了稿件,但報道效果遠不如跟隨郵遞員走完全程、親身體驗后寫的報道好。

了解受訪者個性心理,能進入到對方的精神世界

著名記者柯天在《怎樣做一個新聞記者》一文中指出:“采訪是一種應(yīng)世最高的藝術(shù),也是新聞學最微妙而又最困難的技術(shù)。說起來并沒有什么一定的格式,只可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p>

在采訪中,當采訪對象情緒激動、脾氣暴躁時,記者要冷靜,不能跟著對方情緒,而要幫助對方平靜下來,按照記者的采訪“路線圖”進行;當遇到的采訪對象屬于“沉默寡言”型時,記者可以從對方熟悉的話題切入,比如從受訪者的工作、愛好或者家庭等等來打開話題,消除對方顧慮。同時記者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注意談話內(nèi)容的節(jié)奏,或請教說明、或夸贊理解,讓受訪者感到被關(guān)注、被接納。記者還可以不時地用肯定的肢體語言來鼓勵受訪者,用尊重的眼神與之交流,從而讓受訪者的心扉進一步敞開,暢所欲言。對于那些不愿談不想談的,可以“巧妙設(shè)疑”或“借題發(fā)揮”。比如說“有人對你最近發(fā)表的觀點存在這樣的異議……”“針對你們上次到貧困小學捐助行為,一些網(wǎng)友提出新的更好的建議”等等,從而激發(fā)對方,打開話題。

無論遇到何種采訪對象,采訪中,記者若善于運用“共情”法,無疑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共情,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也就是在采訪中,記者能設(shè)身處地體驗受訪者的處境和感受,能與受訪者產(chǎn)生某種“共鳴”。

筆者2011年采寫《心理矯治,讓年輕的心不再迷惘》報道時就有這樣的體會。筆者來到省女子戒毒所,一共采寫了兩位女性戒毒人員。其中一位是音樂學院高材生,交友不慎染毒。筆者面對的這位受訪者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采訪對象。首先,她是女性戒毒者,其次,她是從大學生淪落為吸毒者的。因此,她除了具有一般女性戒毒者共有的心理特征外,還有其個性化的心理特征。比如在戒毒所,她比一般戒毒者有知識,更在乎自己將來的前途,懂得疼惜自己,渴望被尊重,同時她過于自憐自愛,不能與別的學員相處,時有大小摩擦發(fā)生,造成她不被群體接納的孤獨。戒毒所一直在對其進行心理矯治。其被矯治的過程很具教育性與服務(wù)性。針對這位采訪對象的隱私情感及心理變化,筆者事先做了充分的案頭準備工作。但無論怎樣精心準備,筆者只有得到她的信任,讓她感受到被尊重,這樣才有可能打開她的心扉,使采訪進行下去。當時筆者身著素凈衣服,穩(wěn)重而平靜地坐在她旁邊。看到高挑而秀氣的受訪者,和她那受傷的眼神,筆者控制住為她惋惜的心理,用淡定而和善的目光應(yīng)對。

接下來,從她愿意談的話題進行。她聊她的音樂與學院生活,父母對她的培養(yǎng)與疼愛,平常愛做的事。筆者認真聽著、點著頭,有時還忍不住夸贊她,讓她覺得記者可以理解她,慢慢地她消除了心理顧慮,盡情訴說著如何走下坡路、不珍惜自我、與有毒癮的男友相處的經(jīng)歷以及戒毒所中的生活及心路歷程。筆者用家常的話語、自然的口吻,讓她感到關(guān)心與尊重,并對她誤入歧途給予惋惜和同情,與她產(chǎn)生了某種情感“共鳴”。采訪結(jié)束后,筆者還特別表達了對她的才氣和知錯就改品質(zhì)的欣賞,激發(fā)其面對困境的勇氣。此稿寫得生動感人,很有教育性。

新聞采寫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筆者認為要寫出一篇好的新聞,記者不僅要有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深入基層的行為,還要在采訪中做到“共情”,這種雙向互動會讓采訪對象暢所欲言,使記者更確切地了解新聞事件,從而寫出真實反映社會、體現(xiàn)“三貼近”精神的新聞。

做受訪者的朋友,既參與又保持距離,合理運用心理學技巧

采訪者與被采訪對象的關(guān)系是一種平等的關(guān)系。記者居高臨下、態(tài)度傲慢固然不行,而過于隨和、遷就,又很難得到想要的東西。因此記者要在平等的氛圍中把對方帶到自己的思路中,實現(xiàn)有效提問,讓對方回答自己設(shè)定的問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能被采訪對象“牽著鼻子走”。要做好這點,筆者覺得采訪新聞尤其是采訪情感類新聞,記者做受訪者的朋友,采用體驗式采訪是較好的一條途徑。

有研究表明,初次見面的兩個人在信息表達中,很大部分的信息不是靠語言表達,而是憑動作、表情、語音、語調(diào)等非語言方式實現(xiàn)的。這些表達方式都是記者和受訪者內(nèi)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因此采訪中,記者還要對受訪者的細微表情或者一舉一動時刻關(guān)注,“察言觀色”,并隨機應(yīng)變。記者與受訪者彼此的神態(tài)、表情、細微動作等,都是傳遞心理活動的信息,這就要求記者善于使用觀察法。

“觀察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者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盡的記錄,然后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雹佟坝^察又可以分為參與觀察型和非參與觀察型、隱蔽型與公開型等?!雹?/p>

在一次采訪中,筆者采用“參與型觀察”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4年8月,筆者采訪合肥一位美麗的重度肢殘女士李文。李文有姣好容顏卻自小重度肢殘,靠雙拐和輪椅行走,但她不抱怨命運,熱愛生活,努力學習進取,堅定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她對生活的熱愛、自立自強的精神,吸引了一位英俊健全的小伙。她在工作之余主持電臺扶殘助殘節(jié)目,與健康的愛人相知相戀,結(jié)婚19年依然恩愛,還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兒子。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妻子溫柔上進,丈夫情比金堅,而且夫妻倆還一同幫助了很多殘疾朋友,分別被評為“中國好人”。

但筆者采訪他們一家時卻不是很順利。李文講話很散,往往說很多卻不達主旨,而她愛人柳旭和她兒子都是不太說話型。想問出李文和柳旭為什么相知相戀?有什么波折感悟?如何協(xié)調(diào)生活?短時間內(nèi)很難。想挖掘出他們的情感共鳴點,負重生活的心理基礎(chǔ)更難。

筆者采訪陷入困境,這時李文要上衛(wèi)生間,柳旭立即起身,先進了衛(wèi)生間,然后回頭再推著輪椅上的妻子進入衛(wèi)生間。為何柳旭要先進衛(wèi)生間?原來是看看衛(wèi)生間是否有水,怕妻子滑到,19年來,天天如此。筆者詢問、觀察得知,生活中這對夫妻類似動作還有很多。他倆常常不用語言,只看彼此的表情就知道該做什么了。這些細節(jié)讓筆者找到了靈感,于是筆者放下采訪本,走進他們的生活,完全用家常式說話,和夫妻倆聊天、一起做飯……筆者發(fā)現(xiàn)坐在輪椅上的李文有一頭長長的秀發(fā),卻是很隨意地披著,同樣扎著頭發(fā)的筆者干脆給她設(shè)計一個很好看的編發(fā)造型,并親手把她的頭發(fā)盤好,還給她拍了照。李文看著鏡中的自己,開心地笑了。漸漸地筆者和李文的心理距離拉近了,李文于是把自己的日記本拿出來給筆者看,讓筆者了解他們的情感生活。

接下來,筆者又幾次來到李文家,和李文、柳旭一起送孩子上學、一起散步……漸漸地這對夫妻不再把筆者看成記者,而是當作朋友。筆者一方面體驗著他們的生活,一方面注意“察言觀色”,觀察他們的生活細節(jié)和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

在上述整個采訪過程中,筆者既是“參與者”(他們中的一員),又是一名觀察者。這種“既參與又保持距離”的采訪方式,使筆者能客觀真實地記錄下這對夫妻的酸甜苦辣,進一步了解到他倆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況以及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相互幫助的感人細節(jié),也找到了自己行文的主題和靈感,寫成的稿件《比翼雙飛,與子偕老》刊登在2014年8月6日《安徽日報》“人生百味”版。該稿件生動感人,很多殘疾人和健全人都來電表示深受感動。

總之,在新聞采訪中,記者要學習、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并巧妙地加以運用,這需要記者在實踐中不斷揣摩,總結(jié)提高,從而使新聞采訪取得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①②劉京林主編:《新聞心理學原理》[M].新華出版社,2012:44

(作者:安徽工人日報社記者)

責編:周蕾

猜你喜歡
李文受訪者對象
認識亞健康
“民生清單”承載幸福期待
曬曬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擬推薦對象
買狗糧
攻略對象的心思好難猜
圖說車事
心臟在哪兒
房價還會漲嗎?
個性簽名
究竟有幾個好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