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嬌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而語文恰恰就是一門充滿農郁生活氣息的學科,它來自于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因此,教師應走出傳統(tǒng)的腳本,沖破束縛枯燥簡單的解釋文本,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回歸生活。本文從聰明的小妙撥、誘導的口頭禪、親身實踐重現(xiàn)情境和角色扮演體驗生活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使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巧點妙撥;實踐;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語文并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它是人類生活的濃縮。讓語文教學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生活。身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從傳統(tǒng)的依賴課文中走出來,擺脫單調乏味純真的課文講解的桎梏,引領孩子們走進生活,回歸生活,充分發(fā)展他們的觀察、思維、想象、實踐和探求新知的能力。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讓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希望,讓語文課真正成為,對各基礎學科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需要形象的生活情境輔助對教材的理解,從生活中感悟文本情感,從文本中積累生活經驗,相輔相成!
一、巧點妙撥——誘其真言
教師應該將能說的話轉化為聽他的話,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談自己的生活經驗,我相信,學生不僅要樂于學習,但也知道所有的詞和態(tài)度。師生之間就能很好地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師生、生生互動,課堂效率更好地提高了。
例如在上《秋游》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秋游時的自由和歡快,我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春游或者是秋游時的情景。學生興致勃勃地說了起來。我的學生往往是出生在農村,伴隨著他們的是田野、河流,自由發(fā)揮,讓他們的親密友誼的本質。再讀讀課文中秋游的場景,一對比,學生自然都明白了。
因為學生中有一部分來自外地,他們從小和父母分別,長大后才被父母接到身邊, 他們體會過和父母分別、團聚的感覺,所以在教學《陳毅探母》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出陳毅對母親的愛以及母親對陳毅的不舍和感動之情,我讓學生自己談談和父母團聚時的表現(xiàn),以及當時的感受。雖然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沒有動人的言語,但是孩子們觸景生情,有的淚水含在眼眶里談,有的紅著眼睛談,學生們都一下子理解了文中濃濃的母子之情。《奶奶的白發(fā)》《好學的爸爸》《母親的恩情》等感動于心的文章,學生都曾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經驗,都有自己的體會,讓他們從身邊的實際入手,說出自己的內心話,即使是一個詞語,也是真情流露。教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場景是需老師撥一撥,就可見“青天”。
二、親身實踐——再現(xiàn)情境
俗話說,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要去品嘗。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學習和做是一個教學的生命規(guī)律,也是教育的方法。這意味著,教學方法是基于學習的方法。 “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 由此,他強調,學生應該可以做的知識,即實踐活動。
如一年級下冊《春筍》一文,文章雖然短小精悍,但是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細膩傳神地描繪春筍可愛的外形,特別是破土而出的“冒出來”的頑強的生命力。盡管班上的同學都生活在農村但對于春筍的生長是了解甚少的。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那么學生仍然是竹筍的粗淺認識。為此,在學習課文內容之時,我組織學生到學校的小竹林中,親身觀察體驗,當場交流,交流時學生對春筍的描述生動形象,特別是看到石頭下冒出的春筍,驚訝不已,感嘆春筍旺盛的生命。而且經過親身觀察后,學生的記憶也十分深刻。
類似的課文如《看菊花》《春到梅花山》,我都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學生親臨現(xiàn)場觀察感悟,不拘泥于書本的語言文字,從生活中學,學到生活中。
三、扮演角色——體驗生活
作為教師應善于把握和利用生活中的資源,能把教材中的語言表達得更形象。在課堂上,對材料的復制內容的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自己的相關情況,試著去找,可有效縮短材料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在低年級的文本中大多數(shù)的童話,雖然它是一個童話故事,但每一段文字都用生命信息載體的語言記錄下來,學習漢語在語言的思想歸結為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講授時,我借力于情景的設置重現(xiàn)文章所描繪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如臨其境,激發(fā)學習熱情,引發(fā)高度注意,更好地詮釋了課文的內容。
在《狐假虎威》教學時,我組織學生表演,把語言變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扮演角色時,我提醒孩子們注意狐貍和老虎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去。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狡猾的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你敢吃我?”……“狐貍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老虎由之前的兇猛到懷疑最后相信,狐貍的狡猾,抓住語言文字通過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學生在扮演角色時,因為已學習過課文,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早已記住了他們的特點,觀看表演的學生也通過學生的“演出”再現(xiàn),牢牢記住了這些動作和神態(tài),在場的所有的人,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缎∷蓸浜痛笏蓸洹贰逗偤蜑貘f》《狼和小羊》……太多太多這樣的文章可以讓孩子們說,讓孩子們唱,讓孩子們跳,讓孩子們演,又有何不可呢?讀只是文字,聽只是故事,看只是過客,學需要讓孩子們體驗,體驗角色,體驗情境,才能體驗生活!
在語言生活中隨處可見,而且到處都是。將語文教育與孩子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不但能夠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語言智能化的弊病,而且是優(yōu)化了教學進程的,使以立異心靈與實際能力為主旨的素質教育真正地落到實處。生命是萬物的生長和發(fā)展的源泉,教育的生命——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土壤中才能蓬勃發(fā)展,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使學生個性得到發(fā)揮!
參考文獻
[1]蘇立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大學出版社,2003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薛炳群.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