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平 費建芳
摘 要:探討小學三年級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yè)后,進行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問題。通過日常教學中的情況,分析學生的現(xiàn)狀。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檢查作業(yè)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并提出了一些自行總結的作業(yè)檢查方法。
關鍵詞:三年級;檢查作業(yè);良好習慣
小學三年級孩子正處在小學教育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永動機”,是學生學業(yè)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習慣養(yǎng)成的特點來看,三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由于低年級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確定性和易變性,學生在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后,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所以如果在中年級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缺乏特別教育的情況下很難明顯改進原來的習慣,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所以,三年級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和自覺檢查作業(yè)的習慣就凸顯得特別重要了。
本學期開家長會時,有家長對我深情地說:我如果不守著我家小孩做作業(yè),他就邊做邊玩。另一家長也搭話說:我家小孩進家門就是開電視,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做作業(yè)。就這樣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來,充分暴露出了很多關于小學三年級學生做作業(yè)時的一些問題。
學生的作業(yè)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應該包括:態(tài)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等。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后后悔,我們習慣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馬虎。三年級學生剛剛步入獨立完成作業(yè)階段,而檢查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更是難上加難,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檢查。
讓學生掌握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在培養(yǎng)三年級學生檢查作業(yè)的習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檢查作業(yè)不是目的,只是備胎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檢查作業(yè)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我們完成作業(yè)后的一個后備動作。我們在開始做作業(yè)時,就要提醒自己應該認真分析、仔細計算。因此,完成第一遍時我們就應該努力把學生引入做作業(yè)的境界,確保作業(yè)的正確性。學生做作業(yè)的過程實際上是幫助學生總結所學知識,檢驗其掌握知識鞏固程度的過程,而有的學生卻不知道做作業(yè)有什么用,只因為是老師布置的,不得不做,有的學生課后不看書、不整理,不理解消化就忙著做作業(yè),這樣,即使做了作業(yè),也沒有多大效果,因此,要使學生養(yǎng)成先復習功課,弄懂所學知識,然后再做作業(yè)的習慣,使學生有“章”可循,讓學生在完成第一遍時就盡量少犯或不犯錯誤。檢查作業(yè)只是在認真完成后的一個輔助活動而已,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完成后的檢查。只有學生充分認識到檢查不是目的,他們才會第一次時高度重視完成作業(yè)的過程。
二、潛移默化的影響,優(yōu)于高談闊論的講解
“身教”更比“言傳”的效果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時刻抓住時機。在教育學生計算完成后應該要回過頭進行反思,那么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有沒有完成例題教學后,回過頭進行反思呢?或許有過一次、兩次、五次或者更多,我們有沒有形成一種習慣呢?可能有待考證,所以在要求學生檢查時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以身示范。不要害怕耽擱時間,因為回頭檢查的時候既是對學生批判思想形成、逆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還是教會學生如何檢查的方法,更是學生一個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例如,我把除法的檢查方法教給學生后,我故意拿92÷3商3余數(shù)是2板書在黑板上,剛開始學生覺得老師肯定是對的。有個同學突然就站起來說:“老師,你算錯了?!比嗤瑢W盯著他。我說我們馬上檢查一下,然后就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板書3×3+2=11。果真老師計算錯了,此時我利用這次故意錯誤。又一次讓學生加深印象:老師都有計算出錯的時候,那你們呢?你們做完作業(yè)后該怎么辦呢?引發(fā)學生深層次地思考,以此影響,經過反復強化達到學生自覺檢查作業(yè)的良好習慣。
三、作業(yè)檢查不是從頭再來,方法才是開鎖的鑰匙
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剛剛才從父母監(jiān)管下獨立出來。抽象思維、逆向思維發(fā)展都還很不成熟,要教給他們檢查的方法必須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他們在一二年級時絕大多數(shù)還只停留于完成作業(yè)的層面上,如何檢查、檢查作業(yè)有什么技巧和方法他們還很陌生。針對三年級學生有哪些檢查的方法和技巧呢?我把日常教學積累的方法簡要地敘述如下:
(一)尋找熟悉的參照物進行檢查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但往往學生沒有親身經歷的事物,他們的感知相對就比較弱。在作業(yè)訓練時,他們就會找不到方向,檢查時就更加無從下手了。例如,克、千克、噸的認識中,學生對自己的體重比較熟悉,對一袋食鹽的重量有感知,對一枚硬幣的重量有感覺。他們對噸的感覺就相對較弱,在完成一輛貨車載重5噸時,有同學就填寫成了克。我就讓他回顧自己的體重,一袋食鹽的重量,利用參照物進行對比檢查。頓時他知道貨車的載重怎么可能才5克。還有一次同樣是一輛貨車的載重5000克,有個同學就填寫成了5000噸。同樣我也是讓他尋找身邊熟悉的參照物,他檢查出來這輛車怎么可能載重5000噸呢。學生在學習沒有多少生活經歷的事物時,腦袋里面沒有概念。我們要讓他們在檢查時尋找到適合的、熟悉的參照物。
(二)利用乘積末尾的特征
利用乘積末尾的特征對三年級學生計算后的檢查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根據(jù)兩數(shù)末尾的數(shù)字相乘的特征初步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學生掌握也非常容易。例如在一次抽生筆算32×6的時候,有個同學計算出來得198。我就利用乘積末尾的特征讓學生進行檢查,同學們一下就知道計算錯了。因為二六十二,積的末尾肯定該是二而不是八。在日常教學中,我計算完成后就會讓學生利用乘積末尾的特征進行初步檢查判斷。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為他們的計算檢查也帶來了便利,檢查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三)估算
估算作為小學生對數(shù)感的培養(yǎng)的重要方法,其實估算也是學生進行檢查的一個重要方法。充分利用估算來對作業(yè)進行檢查,可以為學生提供便利。同時,也能起到對數(shù)感的鞏固學習。例如,在計算306×7時有學生計算等于252,我就讓學生利用估算的方法進行檢查。306接近300,然后300×7=2100。頓時,學生就感覺到252與正確答案相差太遠了,然后再次進行計算,找出出錯的原因。逐漸豐富學生檢查的方法。
(四)充分結合情景,利用生活實踐
諸多方法中,我覺得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實踐。這可能對于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發(fā)現(xiàn)、判斷。例如,在教學一個柚子4元,小明有50元,最多可以買多少個柚子?因為學生在近段學習中,坐車、乘船等余人時就需要增加一。對學生進行了思維定式干擾,有學生就列式為50÷4=12(個)……2(元)12+1=13(個),算完了就有同學站起來說:“老師,不對喲。余下的2元不能買到一個喲,這里不能加一喲?!逼渌瑢W頓時也感覺到,這個地方不應該加一。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就是應該結合實際情景,充分利用學生實踐。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悟反思,這樣更利于學生思維的充分發(fā)展。
總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