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币虼?,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靈活、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已經是新課程中的一項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該關注下面幾個不等式。
一、運用課件不等于電化教學
信息技術可以大大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具有多樣性、直觀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揮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因此,在實踐課程的過程中,教學手段新也成為其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猶如教科書、教案、黑板、粉筆融入教學過程一樣,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許多教師沒有真正了解信息技術,而是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甚至有些教師認為使用了課件就是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把大量不動的文字和圖片制成課件運用在教學中,結果使教學活動異常生硬、毫無意義。
二、利用網絡不等于唯其獨尊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的發(fā)展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tài),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一代高素質人才。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過分依賴網絡資源,而忽視了其他教學資源的利用是不可取的。在實際教學中,所有的教學步驟都使用了網絡資源,而對于教師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提問等教學方式不予重視,勢必會讓教學活動缺少生氣。如果只重視網絡資源的利用而忽視其他資源,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一節(jié)生動的教學活動,不單只是看中了利用多少網絡資源,而是要看網絡資源運用得是否恰到好處。
三、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不等于可以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為學生提供了較好學習方法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自主學習成了教學主要內容。因此有一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盡可能地讓學生多做、多說,教師少說甚至不說,從而過度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任何時候、任何技術都無法取代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師的個人魅力、情感魅力在于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知、接受、感染。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工具。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時,教師不要忘記自己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學習工具運用的幫助者,協作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