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軍 賈延輝
【摘要】目的:觀察納洛酮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1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 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納洛酮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醒腦靜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率(92.73%)顯著高于對照組(81.82%),P<0.05。結論:納洛酮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確切,安全可行,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納洛酮;醒腦靜;高血壓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多發(fā)性急癥,主要臨床癥狀為偏癱、突發(fā)性失語、顱內高壓、意識障礙、發(fā)熱等,治療的原則是在保證患者生存率的同時下,盡量完善患者后期治療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對55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納洛酮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10例,所有患者的診斷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會議腦出血診斷標準,排除有智力缺陷、癲癇、嚴重心肝腎肺等的患者。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齡45-73歲,平均(56.4±4.7)年;出血部位:小腦半球出血14例,基底節(jié)出血34例,腦室內出血17例,腦葉出血23例,硬膜下出血14例,丘腦出血7例。出血量:10-30mLl9例,31-70 mL26例,大于71m L 65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1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出血位置及出血量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顯微手術,術后給予降低顱內壓、止血、清除自由基、腦細胞營養(yǎng)劑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納洛酮治療,4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醒腦靜治療,20mg每次,每日2次。兩組均15d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前后按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ND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分?;救褐委熀蠡颊逳DS降低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治療后患者NDS降低46-90%,病殘程度為1、2、3級;有效:治療后患者NDS降低18-45%:無效:治療后患者NDS降低少于18%或者升高。總有效率為基本痊愈率、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NDS評分為(37.1±3.3),治療后NDS評分為(16.2±6.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NDS評分為(36.8±3.8),治療后NDS評分為(27.4±5.9;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率(92.73%)顯著高于對照組(81.82%),P<0.05。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如表1。
3 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病理生理過程非常復雜,發(fā)病時會產生血腫的占位性損害、血液裂解產物的毒性損害以及機體自身免疫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過程。納洛酮為阿片受體拮抗劑,可迅速阻止應激狀態(tài)下機體釋放的大量阿片肽與阿片受體結合,阻止病理損害的發(fā)生,可有效對抗或逆轉由阿片肽所致的意識障礙。醒腦靜注射液的組方為麝香、冰片、梔子、郁金,諸藥合用起到醒腦開竅、化痰通淤、止痛解痙、清熱解毒的作用。醒腦靜能減輕炎癥反應及自由基損傷,改善大腦微循環(huán)血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均顯著的好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納洛酮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確切,安全可行,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