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紅
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楊誠的作品《剩山歸途》獲得了油畫展獲獎提名:《春雨時節(jié)》入選了綜合材料繪畫展,這使得人們不禁想起5年前他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那件獲獎提名油畫作品《有一座名叫敢梯的石山》。楊誠畫中的那座山越來越讓人們關注了。
一、聆聽山的生命脈動
“我獨自行走在群山之間,細細地體會著每個滑過我眼前的物體的生命進程。有時候,我會停下腳步聆聽奇花異草的訴說、樹木的故事、山石的回憶、水的樂曲、風的歌唱,仿佛在與密友對話。我真切地感覺到山中的萬物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他們相互依靠地活著?!边@是楊誠在山水間寫生時的感慨?!兑翈X巖村》中的石山仿佛經(jīng)歷了千萬年的雨水沖刷,光禿禿的裸露的巖石相互依靠擠壓著,但一簇簇灌木仍從石縫間生長出來,草也扎根在山石凹陷處堆積的薄薄的泥土上;人們在山腳下蓋了住房,在山前開墾出土地,種上木薯,一切都是那樣的寧靜和諧,生機勃勃。
“楊誠的畫里多了許多陽剛之氣,使得他筆下的山不僅有南方的秀美,還有北方的蒼茫,唯美之中透露出大氣的意蘊。而這一切,是他眼中的山起了變化,還是他心中的山起了變化?”當我們仔細地欣賞楊誠的油畫作品《北部灣印象——斜陽島》時,會發(fā)現(xiàn)畫中一座火山巖山峰凸顯在茫茫大海之中,大筆勾勒、皴擦的巖石層層疊疊地累積著,形成了流動的線條。有的巖石崩塌了,有的巖石被植物覆蓋著,有的巖石被海水沖刷出一道道溝壑。寫意的筆法,營造出巖石斑痕、洞穴、雜草、灌木等形象,生動而實在?;鹕綆r壁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耀眼的暖紅色,特別是在藍色的天空、白色的浮云、綠色的海水襯托下更顯明亮、濃烈、厚重,可以看出楊誠對山水深入觀察的程度和心聲?!霸跅钫\的風景里,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的喧囂和塵煩,這是一個山高水遠、意象無限的世界。它以光的燦爛、色的絢麗、形的穿插彈奏出視覺的和弦,與此同時,我們又分明從這里聽到了天地的混響,感受到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畫面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外部展現(xiàn),面對楊誠的畫作,你幾乎不能拒絕那種引力,它是唯美的、澄澈的,是生命以個體的感悟呈現(xiàn)的另一片風景?!?/p>
楊誠說:“作為一個畫家,不要盲目地跟從別人的感覺走,而是要在自已獨有感受中去尋找心靈受到震撼的那些東西,并上升到精神層面再度創(chuàng)新,以自己的繪畫言語通過作品表達出來。用心靈來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更具震撼力?!弊髌贰恫础分械纳酱甯蹫呈俏覀冏钍煜げ贿^的景致了:清晨,人們擺渡過河工作,黃昏再擺渡過河回家,返家的快樂沖淡了一天來為生活奔波的艱辛,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恬靜。此時,畫面中的山村港灣已不是生活中那個山村港灣了,它是畫家表達對生活理解的載體,那就是世間的分爭攪擾終歸要回歸于平靜,平平淡淡才是真。
用身體親近大自然之山,用心靈感悟大自然之山,畫家最終才會迷戀它。
二、體會山的生存法則
楊誠的寫生筆記中有這么一句話:“是大樹的種子才能長成大樹,是藤就要攀上大樹才能見陽光,巖石縫中才可能長出百年奇樹,珍貴的藥材才會長在崖壁上:風可以把大山吹成沙粒,水能把大山?jīng)_出溝壑……這就是自然之道?!比祟惖纳姹仨氁醋匀环▌t走,人是一定不能勝天的,就像想拔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一樣不可能。人若俱知敬畏、尊重、感恩,就能“有容乃大”。在作品《甘肅甘南甘家草原寫生》的小小畫幅中,表現(xiàn)了畫家心間的天地宇宙對話,層層疊疊堆積的草原上,散布著佛塔、藏寨、石墻,它們厚實、穩(wěn)重,草原上寬廣的天空變幻莫測地飄浮著一抹濃密的白云,其間夾雜著黑霧和風吹云動的痕跡,它飄渺,輕薄、飽含著水汽,陽光投射在天地云山之間,使天地渾然一體,相互交融。
“楊誠的風景作品就是敘事的風景,一種清醒而堅硬的敘事,展示了南方野氣、寂靜、干涸、貧窮、酷熱的另一面。楊誠的敘事方式是如此真實,以至小至一根水草、一塊泥土、一枝枯葉,一片沙礫:大至石山、江水、村落、道路、天空,無不畢肖,但楊誠并沒有讓這種真實的敘事方式變成旅游風景照片?!薄妒较碌泥l(xiāng)村》表現(xiàn)的是廣西南寧市郊外的一個小村莊。村莊前聳立著一座大石山,它高大、嶙峋、肅穆;在它的高大下面,村莊顯得那么的渺小,不堪一擊,周圍的樹木也要將村莊吞沒了,只有那條從遠處蜿蜒崎嶇地伸到村邊的泥濘山路帶給了村莊希望,也讓我們看到了幾乎完全被隱匿的那個村莊。這幅畫娓娓道來地講述著一個村莊及其村民如何堅強生存的民間故事。
山中的萬物充分體現(xiàn)出大自然的生存法則,畫家只有體會自然之山的生存之“道”,才能感悟到山之內涵。
三、表現(xiàn)受傷的山水
“我整日里在采石場里躥來躥去,用相機拍這拍那,記錄了一幕幕開采石山時的慘烈的景象,某一采石場負責人以為我是記者暗訪未了,便派人追蹤攔截,搶奪相機,刪除照片;幸好我未了個偷梁換柱,才保留下了那些資料。采石場邊上有位正在種地的農民見我拍照,便說:‘這山有什么好看的,以前你來拍才好看呢。我說:‘山挖掉了,你們可要發(fā)大財了!農民無奈地說:‘得的錢全是老板的,我們一分錢也不得?!边@是楊誠在創(chuàng)作系列作品《受傷的家園》時,面對石山的遭遇而被深深觸痛的內心述說。作品《有一座名叫敢梯的石山》中,只有一座山,只有一座……只有一座底部堆滿了侵蝕山體的機器并在山腳下站立著得意的礦主的山!還有兩條橙色的鋼臂在撕扯山的肌體。山,毫無反抗,只任憑那流著鮮紅血液的肌膚被傷害。不過那僅僅是萬道鞭笞中的一些傷痕罷了,山體中間龜裂的巖石,是創(chuàng)傷無法痊愈的傷口;巖石上千枯的帶血色的泥土,是飽含著山的疼痛的血痂,這些都是楊誠最真誠的內心吶喊?!霸谌缃窀≡甑氖缿B(tài)下,竟然還有藝術家如此深度地關懷社會,關懷社會的發(fā)展,關心城市化進程中‘人的命運。如今,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已經(jīng)屈指可數(shù)!慶幸我們還有一個楊誠?!?/p>
看楊誠的畫,著實讓我們深深地感到當今中國“社會的寬容”,這種寬容給了那些謀取一己之利而隨意破壞環(huán)境者的極大自由。在《伊嶺巖·剩山》中,楊誠努力地用他的作品來喚醒人們,提醒人們在面對一群即將消失的剩山時應該擔當?shù)纳鐣熑螢榱俗龅竭@一點,楊誠一定是用了許多的時間深入到現(xiàn)場,與民工們打成一片,同吃同睡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們如何計劃著開挖山的哪一部分,靜靜地看著他們炸開石山,敲碎石塊,運走石沙。其實,我們可以想見,一個以石山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象的藝術家,怎能忍受著這一切的發(fā)生?就像親眼看著你所鐘愛的對象在你的眼前被人一點一點毀滅掉,楊誠的心在流血。
藝術家的作品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是因為作品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作品能活在人們的心里。
四、展現(xiàn)中西文化碰撞出的那座山
只要有空,楊誠總在翻閱《中國山水名畫鑒賞》畫集。他坦言:“中國山水畫是中國藝術文化中的一座高山,她給了我許多藝術啟迪,我力求用純粹的油畫語言表現(xiàn)那座中西文化交融的高山?!?/p>
楊誠作品《太行豐碑》的橫幅構圖具有中國山水畫手卷的樣式,大寫意式的縱向筆觸點染出陡峭兇險的巖壁,層疊皴擦的筆觸書寫出山峰峽谷的峻峭曲折,橫向拖寫的筆觸構造出山腳下的山坡,連綿千里的太行山就這樣堅實地鋪陳在人們的眼前?!斑@些無名風景在其筆下呈現(xiàn)為大氣、舒展、自由而莊嚴靜默的圖像,從而使這些平凡的山水具備了一種廟堂的風范,這正是他在多年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山水畫之后,用古人觀察山水、表現(xiàn)山水的方式重新闡述風景的獨到收獲。楊誠用地道的中國畫式的皴、點、勾、勒的藝術語言講述著一個個山水故事”。
作品《華山雄姿》則采用了中國畫中立軸式畫幅,在高聳的絕壁與生風的山谷中,巧妙利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黑與白的布局方式,大面積地涂抹白色與黑色,其點染的筆法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表現(xiàn)方法如出一轍:但那厚堆、薄涂、拖寫的筆觸又不失油畫材料自身表現(xiàn)的厚重和深度,使整個畫面充滿大氣和濃濃的中國畫意味。此外,作品《受傷的家園》畫面左右上方分布的若干個“印章”,無疑也是楊誠進行“中國畫式”表現(xiàn)的又一次嘗試。“楊誠的作品始終凝聚著一種深沉的文化思考,在點掃涂抹間,寄寓著心意、詩意,也記述了他對于東方山水的精神的執(zhí)著?!?/p>
對文化藝術的關懷,成為了楊誠藝術創(chuàng)作的學術自覺。作品《夢回吳哥》中,畫面上的大吳哥四面佛在歲月的洗刷下開裂、穿孔,邊角掉落,風化平滑,但它仍巍然挺立,就像一座人類文化藝術的高山,接受著四方朝圣者的禮拜。在油畫藝術板塊與中國山水畫板塊碰撞的過程中,必將崛起一座山,一座不可估量的山,或許這一切都能在楊誠的作品中見到。
楊誠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山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他的畫筆給了人們一個全新的視點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