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超峰
[摘 要]
錯題是教學中的一種寶貴“資源”,它暴露了在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學生的物理錯題進行“變式教學”,對提高學生更正錯題的有效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等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
錯題;變式教學;有效性
愛因斯坦曾說:“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并不是壞事,更不是什么恥辱,要在實踐中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睂W生在平常的學習中難免會有做錯的題目,作為老師不應該去埋怨學生,作為學生不應該有畏懼心理,要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要勇于面對并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改正錯誤。
一、概念界定
錯題:指學生在練習、作業(yè)或考試中做錯的題目。
變式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改變習題的內(nèi)容、形式、條件或結(jié)論,變換習題中概念的非本質(zhì)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式習題中發(fā)現(xiàn)“不變”的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研究對象的本質(zhì)屬性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學生錯題更正中存在的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物理錯題的處理往往是就題講題,學生按照老師的講評快速更正,學生對于選擇、填空、實驗、計算等錯題的更正基本上變成了抄寫正確答案的過程。由于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沒有新的信息加工,錯題的更正變成了一項低效的工作。
三、對學生錯題進行變式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要提高錯題更正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原因分析,在錯題原因分析的基礎(chǔ)上選擇恰當?shù)牧曨}變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新的信息加工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知識的內(nèi)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解法變式
解法變式也稱為“一題多解”,是指以不同的解答方式反映物理習題中條件和結(jié)論的必然本質(zhì)聯(lián)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提高錯題更正的有效性。
例如:小明有一款額定電壓為3V的CD播放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6Ω,現(xiàn)有一個電壓為8V的電源,要使其正常工作,需串聯(lián)一個多大的電阻?
這道習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guān)系、電流關(guān)系、電阻關(guān)系以及歐姆定律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從學生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做錯的原因是不熟悉串聯(lián)電路的特性,不能把這些知識綜合應用,導致解題思路混亂。
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類錯題的更正效果,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解法變式訓練。如:①由待求量向已知量分析求解②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求解③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求解④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阻特點求解。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同時還可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提高錯題更正的效果。
(二)圖形變式
圖形變式就是對圖形的方向、形狀、結(jié)構(gòu)等非本質(zhì)因素進行變化,讓學生對不同的圖形進行分析、推理,從而掌握其本質(zhì)特征,提高錯題更正的有效性。
例如:如圖1,一重為G的物體A放在傳送帶上,不計空氣阻力,請畫出物體A隨傳送帶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力的示意圖。
這道習題學生做錯表現(xiàn)為畫了三個力,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從學生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做錯的原因是認為A物體向右運動,而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所以A物體受到了向左的摩擦力。
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后可知:題中給出的信息是“物體A隨傳送帶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題中隱含的信息是“物體A與傳送帶處于平衡狀態(tài)”,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在某一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或不受外力的作用。因為物體A在水平方向作勻速直線運動,且找不到其他力與摩擦力平衡,所以物休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只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下重力和傳送帶對它豎直向上支持力這一對平衡力的作用。
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類錯題的更正效果,接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本題進行圖形變式訓練。如圖2: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在拉力F的作用下,它們一起在水平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方向如圖所示,請畫出A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
學生根據(jù)剛才對自己錯題的分析,掌握了相關(guān)問題的解題技巧,這時他們就會去思考:這個新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么區(qū)別?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再次分析、解答后他們對平衡力知識的掌握就更到位了。
(三)階梯變式
階梯變式是指將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物理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基本小問題,像登臺階一樣引導學生層層遞進,通過對基本問題的解答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階梯變式有利于重新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錯題更正的效果。
例如:如圖3所示,A物體重1000N,它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300N,若物體A在拉力F的作用下勻速移動了2m,已知拉力F等于120N,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對于這道綜合性較強的物理題目,很多學生在解題時往往無從下手或是思路不清而做錯。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道習題的問題是由幾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為了提高這道題的更正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這個問題進行階梯變式訓練。如:①繩子自由端移動了多少m?②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③滑輪組做的總功是多少?④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通過這些基本問題的解答,像上臺階一樣引導學生層層遞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對比變式
對比變式就是對相反、相近或是易混淆的習題進行對比呈現(xiàn),讓學生在對比訓練中掌握物理概念或公式的內(nèi)涵,區(qū)別易混淆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提高他們錯題更正的效果。
例如:某同學站在體重計上保持靜止,則:該同學對體重計的壓力和體重計對該同學的支持力是一對 。(填“相互作用力”“平衡力”)
這道習題很多學生誤填“平衡力”。從學生中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他們做錯的原因是認為題中所提到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所以是平衡力。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后可知:“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區(qū)別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