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琦
《秋聲賦》是歐陽修著名的抒情小賦,這篇奇文堪稱悲秋文學中獨樹一幟的經(jīng)典之作,是歐陽修精神突圍的一次艱難之旅,可謂景、情、人、事、理完美統(tǒng)一。但這篇文章難懂難教,在平常的教學中常常被一掠而過,沒有得到應有的鑒賞。
《秋聲賦》中歐陽修對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深切感慨是文章的靈魂精要所在,也是難點所在。作者是如何將人事憂勞的感慨與秋聲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的悲秋到底有何獨特性?在“異秋聲、悲秋心、嘆憂思”的行文中,呈現(xiàn)的是怎樣的一個歐陽修?這些難點不容回避也不可回避,不可“硬教”,也不能“淺教”,而需“巧教”。
提到秋,自然會聯(lián)想到與秋有關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薄白怨欧昵锉帕?,我言秋日勝春朝?!泵鎸Σ菽镜蛄愕纳钋?,雖有劉禹錫的“我言秋日勝春朝”,但眾多的文人發(fā)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愁之嘆,那么歐陽修筆下的秋有何獨特之處?
師:寫秋的文章,題目卻不是《秋賦》,是《秋聲賦》,從秋聲入筆,角度獨特。文章哪些文字直接描寫“秋聲”?(板書:秋聲)
明確:“初淅瀝以蕭颯……人馬之行聲”。
師:說說秋聲的特點,并通過朗讀體會秋聲的特點(個別讀、齊讀)。
明確:變化:由弱到強,由隱到顯,由小到大。氣勢:迅疾壯大之氣勢。
師:秋聲的描寫很精彩,精彩體現(xiàn)在哪里?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生動
師:秋聲,本看不見摸不著,歐陽修卻能化抽象于具體,化無形于有形,突出其迅猛急促壯大的特點,實為大家手法。
師:面對這樣的秋聲,歐陽修發(fā)出了怎樣的一聲感嘆?(異哉)體會“異哉”的情感?(板書:異)
明確:不僅僅是好奇,而是“悚然”驚懼。
師:令歐陽修悚然驚懼的秋聲到底是什么聲音?
明確:“聲在樹間”,實為風吹樹林之聲。
師:那么這稀松平常的風聲為何會讓歐陽修發(fā)出“異哉”的驚懼之嘆?暫且按下不表,留待文末來回答。
師:面對秋聲,歐陽修發(fā)出了“異哉”之嘆,然后再嘆“噫嘻悲哉”,請思考“悲秋?”請在原文中找一個名詞性質的字。
生:秋狀、秋色、秋容、秋意、秋氣、秋心。
師:答案的豐富多彩恰恰證明了我們與前人的點評思路是一致的,請看吳楚材《古文觀止》的點評:“秋聲,無形者也,卻寫得形色宛然,變態(tài)百出?!薄白儜B(tài)”的表面意思是變化的形態(tài),在這里為秋聲的豐富內容,把秋聲變化為不同的秋的對象,“百”乃虛指,為多之意。
師:這里有多種秋聲的變態(tài),大變態(tài)和小變態(tài),請梳理其中的關系。
明確:秋聲之變態(tài),乃秋狀也,乃秋心也。(出示幻燈片)
師:悲的到底是什么?是悲秋聲?悲秋狀?悲秋心?
明確:噫嘻悲哉!悲秋狀,實謂悲秋聲也;悲秋聲,終乃悲秋心也。層層翻出,如剝筍也。(出示幻燈片,板書:悲秋心)
師:正因為揭示出秋聲背后的秋心乃肅殺、自然的盛衰之理,此處的秋聲不同于“異秋聲”中有外在變化、氣勢的秋聲。
(朗讀“噫嘻悲哉”部分,體會其凄切秋聲背后秋天的本質)
師:此部分提及“秋聲”的文字中對秋聲的態(tài)度是什么?
明確:“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不必恨秋聲。
師:“念誰為之戕賊”,是誰在戕害我們?是人們自己。那人們?yōu)楹螘约恒藓Φ阶约?(從此部分原文中找原因)
明確:“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薄岸鴽r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蓖庠诘陌賾n萬事、內在自身的憂思。(板書:嘆憂思)
師:歐陽修寫此文時53歲,晚年身體有疾,40多歲就白發(fā)稀疏,曾二度被貶,晚年雖位居高位,但受嫉妒排擠,在朝致書彈劾,外出馬頭被攔,遭人辱罵,居家被投送祭文,咒其早死,在“內困外迫”“人事攻百箭”中,年老憂國,卻感力不從心。
歐陽修從悲秋心的自然之秋嘆到人事之秋,一方面有人事憂勞力不從心的愁苦之嘆,另一方面一反常理,將秋之思考推向更深,提出“大可不必嘆秋,應自省。”秋不再是傳統(tǒng)文學中的興寄之物,而是將人、秋放在天平上衡量出戕害的深淺。文字中有感性之情,又有理性之音,實為獨特。
(全文朗讀)
師:從秋聲入手,在“異哉、噫嘻悲哉、嗟乎”三嘆中讀到了歐陽修對秋聲的驚懼之嘆,悲秋的盛衰肅殺之嘆,人事憂勞之嘆。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老、憂愁的歐陽修。為了更好地理解歐陽修,還有一個人很重要:童子。童子出現(xiàn)了兩次,有何作用?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
明確:形式:賦的體裁決定了主客對話的形式。內容:童子耳中的風聲稀松平常,歐陽修卻驚懼:以童子的無知無覺、遲鈍襯托歐陽修的豐富敏銳;童子的“垂頭而睡”,歐陽修卻一嘆二嘆三嘆:用童子的無知無覺、少不更事襯托歐陽修的人事閱歷豐富。
師:由此,可以回答開頭埋下的伏筆:為何歐陽修面對平常的風聲會發(fā)出“驚懼”之嘆?是因嘆憂思的心緒涌動。
總結:由童子,我們看到的歐陽修不僅年老有疾,憂思繁多,還是一個有著豐富感受力、敏銳洞察力、豐富閱歷的人。
師:全文從滿耳的秋聲到唧唧蟲聲,都是歐陽修的那一聲嘆息聲,而嘆息聲就是歐陽修的一曲獨特的心聲。林賢治說:看風景,就是看靈魂,我說,聽秋聲,就是聽心聲。這曲心聲固然有悲愁之嘆,但它與我們開頭提及的悲秋詩作不同,除感性之情以外,還有理性之思,看到了人事憂勞的戕害甚于秋,這就是文學宗師的獨特的生命體悟,在座的各位同學包括我在內,可能都還只是童子,并不能通過一節(jié)課完全參透其情其意,留待以后慢慢體悟吧。
在高一的課堂上,《秋聲賦》該以何種樣貌呈現(xiàn)?該怎么在經(jīng)典文本和教學中找到契合點?如何恰當?shù)伢w現(xiàn)文本的教學價值?如何讓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狀態(tài)?
《秋聲賦》在蘇教版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是高一階段所學的第三篇賦文,之前學生學習了必修三的《阿房宮賦》、《赤壁賦》,應該說對“賦”這種文體有了一定的認識。
《秋聲賦》的教學重點應是:(1)學習文本運用多種手法將無形的秋聲寫得具體可感的特點;(2)學習理解文中“異哉、噫嘻悲哉、嗟乎”三嘆的內容;(3)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抒發(fā)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深切感慨。教學的難點是如何理解作者關于世事多艱、人事憂勞的感慨。關于歐陽修在宋代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可作為補充資料,讓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去研究。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厚處,需要對三嘆的內容精講深悟,而賦文的特點、作者的文學貢獻等作為旁枝就需要舍棄。
語文教學改革的前輩錢夢龍先生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指出:“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詞句的任意堆砌。教文言文,當然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但理解詞句的著眼點在于更準確、深入地把握文意;反過來說,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詞句?!?/p>
教師想讓學生跟著教師走進文本、走近經(jīng)典,就有賴于教師“運用腦髓”、放出眼光,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輔以靈活多變的問題設計,變單調的串講為信息搜尋、篩選、分享。筆者在《秋聲賦》的教學中,每一部分的內容都精心設計了不同的教學形式,如“異秋聲”部分主要通過誦讀,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體會秋聲的特點;在“悲秋心”部分,抓住《古文觀止》的點評設計了兩段填空,如層層剝筍般將第二段落解讀到位;在結尾部分,設計了童子與歐陽修對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更好地參透文本的情感要義。而關于文言字詞的部分,因《秋聲賦》是一篇賦文,重點難解的字詞很少,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完成。傳統(tǒng)的串講形式早為學生厭煩,教師需要多動腦巧設計,讓經(jīng)典文本這桶米能經(jīng)過十八般變化烹飪出醇厚香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