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海霞
(山東大學 山東 濟南 250100)
地方自治是中國近代憲政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近代中國學者從西方引進的一個政治概念。內涵為:“國家于一定區(qū)域范圍內,予其人民所組織之團體,以自行處理區(qū)域內行政之權,使代為國家所當施于其區(qū)域內行政之權于自己區(qū)域內,而擔負其責任是也。”[1]黃遵憲的地方自治也是他推崇的君主立憲政體的重要方面。他的地方自治理論的基本內容是:“分官權于民,改革封建官制,去郡縣專政之弊[2]”。
黃遵憲在日本恰逢資產階級民權運動的高潮,得以閱讀福澤諭吉等人的著作,形成了地方自治理論的雛形??计湓搭^,黃遵憲關于地方自治的理論是其《日本國志》中允許民間“合眾之才力、眾人之名望、眾人之技藝、眾人之聲氣”政治體制設想的深化和發(fā)展。
地方自治理論的初次提出是在他給梁啟超的一封信中。他說“自吾隨使東西,略窺各國政學之要,以為國之文野,必以民之智愚為程度。茍欲張國力,伸民權,非民族之強,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何以自立?茍欲保民生,厚民氣,非地方自治,則秦人視越人之肥瘠,漠不相關,民何由而強?”[3]黃遵憲強調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提倡要給民眾權利,設立地方議會,籌建地方自治政權。
黃遵憲以中國的郡縣制為形式,融入西方資產民權自治的思想,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地方自治理論?!皶r寶箴為巡撫,行新政,遵憲首倡民治于眾曰:‘亦自治其身,自治其鄉(xiāng)而已。由一鄉(xiāng)推之一縣、一府、一省,以迄全國,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輒。’”[4]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發(fā)出了地方自治的呼喊,成為倡導地方自治思想的學者。
所謂地方自治,按照黃遵憲的理解,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涵:
1.“自治其身”,即“開民智”,通過宣揚灌輸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對國民性進行徹底改造,提高國民的的參政意識和參政能力,以準備立憲政所必不可少的國民素質條件。[5]這是我們實施自治理論的基礎,只有借助于民眾自我意識的提高,理解、明了自治的內涵,將這種意識內化為民眾本身的一種權利。
黃遵憲在湖南組織“不纏足”會,禁止婦女纏足,沖擊封建專制堡壘。他不僅僅解開了婦女纏了千年的裹腳布,而且砸碎了封建禮教的束縛,鼓勵女性的解放運動,鼓勵婦女自立、自為,而不是只是成為男性的附屬品。這在很大程度上為“自治其身”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呼聲。
2.“自治其鄉(xiāng)”,就是分官權,即按照行政、議政分開的原則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提高地方的自治能力,奠定立憲政體的制度基礎,強調在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中,加強地方的自治能力、自衛(wèi)能力,提高地方自我管理的水平。
黃遵憲最早在《日本國志》中提出了“官民分權”的思想。他認為“與西方民權思想主要針對封建專制的君權及教權不同,黃遵憲將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官權’,作為民權的主旨,把官權與民權尖銳的對立起來,突出重點,抓住要害,給民權思想注入了新的內容。”[6]黃遵憲的地方自治思想是為立憲政體服務的,他的具體實踐也會服務于這個目的。
保衛(wèi)局在黃遵憲地方自治思想的實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方自治理論實施的中心機構,為其他措施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支持。湖南保衛(wèi)局成立于1898年7月27日,它是維新派試圖以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改造封建官僚制度,以實踐其“地方自治”理論的嘗試。[7]
《湖南保衛(wèi)局章程》闡述了其宗旨:“去民害、衛(wèi)民生、檢非違、索罪犯”。他從民眾的角度出發(fā),用強制力來制約違法犯罪行為,從而促進地方的安定。保衛(wèi)局的章程中體現(xiàn)著三權分立的思想?!暗谌龡l,本局議事紳商十余人,一切章程,由議員議定,稟請撫憲核準,交局中照行。其撫憲批駁不行者,應由議員再議,或撫憲擬辦之事,亦飭交議員議定稟行。”[8]從重大事務的決策方面,應用了西方的“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民主原則,并且可以多次商議,群策群力,保證了決策的正確性?!暗谒氖臈l,本局總辦,以司道大員兼充,以二年為期,期滿應由議事紳士公舉,稟請撫憲扎委。議事紳士亦以二年為期,期滿再由本城各紳戶公舉。”[9]第四十四條,可以看出當時職員的任用難能可貴的采用了選舉的方式,彰顯著民主的光輝。保衛(wèi)局鑒于上的表現(xiàn)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方政權機構。
保衛(wèi)局的組織機構設置采用了分區(qū)管理的新方法。保衛(wèi)局配置的官員分區(qū)巡邏,各部門和地區(qū)有了明確的分工,科學管理,提高了辦事效率。
保衛(wèi)局發(fā)揮著維護地方治安的職能。如捕獲了匪頭張德云、周子彬以及賭犯劉桂生、馮漢章等人。在《湘報》第147 號上記載了保衛(wèi)局報院各案共15 起,其中竊案7 起,搶奪財務案1 起、拐人案3 起、賭案1 起、巡查違法及被打案1起,失火案1 起、假票案1 起。這相比于保甲制度實行后期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此外,保衛(wèi)局“為從根本上整頓城市秩序,穩(wěn)定流動人口,固定居民,保衛(wèi)局十分注重清查戶口,把清查戶口視為治安的“第一要義”。[10]掌握人口的流動,全面了解戶籍情況,區(qū)別對待,從而維護提前避免和預防了一些犯罪的發(fā)生,從源頭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此外,保衛(wèi)局在戰(zhàn)時具有預防侵略的功能。保衛(wèi)局設立之初就具有挽救國家危亡的目的。
課吏館是黃遵憲地方自治理論實施的中樞機構,為地方自治實踐提供基層官吏的保障。課吏館不同于學校機構,他注重培養(yǎng)官吏處理事務的能力與才干。課程設置比較務實,共分六大類:一、“學校”,關于造士育才的普通教育;二、“農工”,關于務財、訓農、勸工、興業(yè)的實業(yè)教育;三、“工程”,關于治道路、通溝洫、修城池的工程培訓;四、“刑名”,關于考律例、清訟獄、處罪犯的法律培訓;五、“緝捕”,關于盜賊、會匪、棍惡的查緝培訓;六、“交涉”,關于通商、游歷、傳教的保護培訓。[11]這些課程的設置全面、務實,官吏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可具備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此外,課吏館也為舊式官僚接觸西方新的知識、新的民主觀念,提供了契機。
遷善所負責整頓刑獄之事,收留失業(yè)人員及羈管犯人。黃遵憲親自擬定了《遷善章程》34 條,明確規(guī)定遷善所主要職能是用于收留犯人進行勞動改造,同時也收容失業(yè)人員,每所限收容40 人;遷善所由由官紳合辦,“理事官紳相助為理,刑法為官專管,銀錢為紳專管”,“所有未盡事宜及應增應改章程,再隨時由保衛(wèi)局總辦邀議事紳商議定照行。本所各委員會亦只有行事之責,并無定例之權。”[12]其中以教化為主,教之以技能,如裁縫、織布、刻字等,賦予他們擁有謀生的能力,為改過自新提供機會。此外,黃遵憲制定了整治監(jiān)獄辦法十五條,“這些條例,對于改善罪犯的獄中生活待遇,禁止獄吏獄卒勒索凌虐犯人,以及促使犯人悔過自新,都有其一定的意義?!保?3]他注重用道德、教育等來感化罪犯,改善他們的生活待遇,體現(xiàn)了黃遵憲愛民、關心民眾的情懷,其中蘊含著人文主義的色彩。
此原則符合國情。就如高旺在《晚期中國的政治轉型》中所說:“地方自治受國家行政的控制,在政治現(xiàn)代化的初期是必要的?!鼻宄侵醒爰瘷喔叨劝l(fā)達的時代,君主專制已達頂峰。長期的思想文化控制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遠遠落后于世界其他國家,國民素養(yǎng)不高。國民自治素養(yǎng)達不到自治要求,很難依靠民眾自己來管理地方事務的。以政府為主導來指導,有利于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贏得政府的支持,減小自治實施的阻力。
1.保衛(wèi)局的創(chuàng)立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地方管理體制:運動三權分立的組織原則;采取分區(qū)管理的方式;地方自籌經(jīng)費,自我管理。這些在近代史上都是第一次將西方的資產階級民權思想和中國的地方實際相結合,產生出中國地方自治機構。
2.開創(chuàng)了監(jiān)獄管理的新體制。黃遵憲的寬待罪犯的政策,使一部分人免于牢獄之災,從源頭上就減少了犯罪的數(shù)量。對于監(jiān)獄的管理則善待罪犯,體系完善,整頓獄中官吏,并且教育犯罪人員改過自新,聘請專門的人才來傳授謀生技能,使之擁有一技之長。從而有助于斷絕他們再次走上犯罪這條道路。
3.開啟了近代中國警政制度的現(xiàn)代化進程。黃遵憲在《日本國志·職官志一》中寫道了日本警察制度“凡警察職務在保護人民,一去害,二衛(wèi)生,三檢非違,四索罪犯。考西法有行政警察,其職在保民衛(wèi)國、防患未然?!蓖ㄟ^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它與黃遵憲在湖南設立的保衛(wèi)局的宗旨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說當時湖南保衛(wèi)局也具有著近代警察的職能。而且黃遵憲在湖南還設置巡查分區(qū)進行管理,維護地方治安,這更顯示了其中的警政色彩??梢哉f,保衛(wèi)局的設立是中國近代警察制度的濫觴。
維新變法、民國時期的聯(lián)省自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毛澤東思想都受到了黃遵憲地方自治理論的影響?!翱涤袨殡S著變法運動的深入,面臨的問題愈益復雜的情況下,暫時避開議院的問題,力主開制度局作為變法的總綱,切實地從人事掌握政權,除舊布新的改革活動,這與黃遵憲在湖南變法中提出緩開地方議院,創(chuàng)辦保衛(wèi)局以作為推行新政的權力機構和基層組織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保?4]“值得注意的是,周錫瑞認為,毛澤東的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思想是受了湖南新政中‘地方自治’觀念的影響?!保?5]。
此外,黃遵憲的地方自治理論發(fā)揮重大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具有“大權政治”和“精英統(tǒng)治”的局限性。
黃遵憲在湖南的地方自治中府縣會議中雖然議員選舉產生且采用多數(shù)通過的方式帶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也指出“大權悉操之政府,重內輕外,于勢較便也”。[16]他的這種把地方自治作為官方政權的輔助機構,即重視官權,限制地方自治權利。
普通民眾未能掌握到真正的實權。精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主性,地方自治機構的特征是:“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實行的統(tǒng)治[17]”。黃遵憲始終是無法擺脫其地主階級的屬性,本質上還是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其進行的是一次改良的嘗試而已。
我們應辯證的看待黃遵憲的地方自治理論,既要看到其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的成就,又要看到“大權政治”和“精英統(tǒng)治”的局限性,雖未曾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治理,但是也是資產階級改良的偉大嘗試,是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化國家轉型路上的一次試驗。
[1]《地方自治譚》,《廣益從報》,第六年第二十四期,1908年10月14日.
[2]鄭海麟:《黃遵憲與近代中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年.
[3]《黃遵憲致梁啟超書》第33 號,載《中國哲學》第八期,三聯(lián)書店1982年版.
[4]《清史稿·黃遵憲傳》,中華書局.
[5]李華興,吳嘉勛編:《梁啟超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盛邦和:《黃遵憲史學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7]徐順富:《湖南士紳與清末地方自治》,文史博覽(理論)2011年1月.
[8]《湖南保衛(wèi)局章程》,《湘報》第7 號.
[9]《湖南保衛(wèi)局章程》,《湘報》第7 號.
[10]蔡開松:《湖南保衛(wèi)局述論》,《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1 期.
[11]黃遵憲:《湖南改定課吏館章程》,載陳錚編:《黃遵憲全集》(上)中華書局,2005年.
[12]黃遵憲:《湖南遷善所章程》,載陳錚編:《黃遵憲全集》(上),中華書局,2005年.
[14]鄭海麟:《黃遵憲傳》,中華書局,2006年.
[15]張玉平:《黃遵憲的地方自治思想評述》,《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6 期.
[16]朱俊:《黃遵憲地方自治思想初探》,《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 期.
[17]廖香錢:《清末地方自治的制度價值分析》,《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