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青 江榮高
摘 要 以丹桂為試驗材料,采用L9(34)正交試驗表研究萘乙酸(NAA)濃度、浸泡時間、息苗時間三因素三水平對丹桂扦插繁育成活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100 mg/kg的NAA、浸泡2 h、即插(息苗時間為0)效果較好。
關鍵詞 丹桂;扦插繁殖;成活率;萘乙酸;浸泡
中圖分類號:S68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02
桂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是集藥用保健、食品加工、芳香蜜源、園林綠化于一體,是實用與觀賞兼?zhèn)涞亩喙δ堋⒍嘈б娴恼滟F樹種,深受人們喜愛。丹桂是桂花中的名貴品種,目前已有的報道對丹桂的研究并不多,且丹桂的扦插繁育成活率較低。筆者采用L9(34)正交試驗表研究萘乙酸(NAA)濃度、浸泡時間、息苗時間、三因素三水平對丹桂扦插繁育成活率的影響,這對于探索提高桂花扦插生根率的最佳條件,為桂花扦插繁育推廣提供技術支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試驗點位于重慶萬州,該區(qū)地處長江上游地區(qū),重慶東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帶,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霜雪稀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丹桂(購自咸寧桂花苗圃);多菌靈(四川國光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NAA(四川國光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扦插土壤的選擇及處理
河沙用多菌靈消毒處理后裝入鋪好報紙的籃中、噴磷酸鹽緩沖液,至苗床澆透為止。
1.2.2 插穗的選擇及處理
供試丹桂插穗從五年生丹桂母樹上采集半木質(zhì)化枝條作為插穗。插穗剪成7~10 cm(一般保證有2個以上的芽),上端平剪下端進行斜剪(芽相背的方向),上端僅保留2片葉子,插穗隨機分到各試驗組。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裝入一定量處理液,以浸沒插條基部為度,將插條基部浸泡在不同的處理液中,每杯10~17株。處理后即插或息苗后扦插到沙床上,扦插深度以露出葉片為度,密度以插穗間葉片不會相互重疊為度,扦插好后在插床上用竹片搭蓋距床面約50 cm高的弓形拱棚,覆蓋白色塑料膜,棚上再搭1個高約1.5 m的遮陽棚。120 d后,統(tǒng)計各處理插穗的生根率。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設計采用L9(34)正交表進行試驗,以生根率為指標,考察浸泡時間(A)、萘乙酸濃度(B)、息苗時間(C)三因素的影響,因素水平詳見表1。
參照表1試驗,計算生根率(生根數(shù)/插穗數(shù)*100%)的試驗結果和方差分析見表2、3。以生根率為指標,從表2中可見浸泡2 h、100 mg/kg的萘乙酸、息苗0 h(即插)為最優(yōu)方案。從表3的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浸泡時間、萘乙酸濃度、息苗時間三因素在表1所列的三水平中分別對生根率無顯著影響。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水平 A浸泡時間/h B萘乙酸濃度/(mg/kg) C息苗時間/h
1 1 100 0
2 2 200 1.5
3 3 300 3
表2 正交試驗結果
編號 A B C D 生根率/%
1 1 1 1 1 100
2 1 2 2 2 100
3 1 3 3 3 91
4 2 1 2 3 100
5 2 2 3 1 97
6 2 3 1 2 100
7 3 1 3 2 100
8 3 2 1 3 100
9 3 3 2 1 92
K1 291.00 300.00 300.00 289.00
K2 297.00 297.00 292.00 300.00
K3 292.00 283.00 288.00 291.00
k1 97.00 100.00 100.00 96.33
k2 99.00 99.00 97.33 100.00
k3 97.33 94.33 96.00 97.00
表3 正交試驗丹桂生根率方差分析表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F0.05 F0.01
A 6.8889 2 3.4444 0.3010 19 99
B 54.8889 2 27.4444 2.3981 19 99
C 24.8889 2 12.4444 1.0874 19 99
D(誤差) 22.8889 2 11.4444
總和 110 8
3 結論與討論
筆者通過對土壤處理、插穗選擇與處理、扦插及后續(xù)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的試驗,結果表明丹桂的繁育成活率很高,均在91%以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表研究萘乙酸(NAA)濃度、浸泡時間、息苗時間三因素三水平對丹桂扦插繁育成活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100 mg/kg的NAA、浸泡2 h、即插效果較好。另外,正交設計試驗結果無顯著影響差異,這可能也源于每個因素在試驗所列水平差距不大,與文獻報道的數(shù)據(jù)范圍基本一致[1-3]。
參考文獻
[1]李秀娟,趙健,黃仁征,等.丹桂扦插繁殖試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5):1801-1802.
[2]管守忠.丹桂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0(2):107-109
[3]潘惠忠.桂花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1(1):75-7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