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蓉
【摘 要】教育就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圍繞主題,闡述了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明確基本要求,認真組織落實;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還要創(chuàng)設優(yōu)良集體,強化行為習慣;并且在學習中逐步滲透,循序漸進地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行為;習慣;培養(yǎng)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迸囵B(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對小學生以后的成長乃至一生將會產(chǎn)生不可小覷的影響。作為班主任,要將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好。
一、明確要求,組織落實
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非常重要。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據(jù)《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結(jié)合本班的實際提出具體的要求,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班規(guī)班約,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逐條學習,讓學生明確班級建設的目標要求。如集會站隊時,一聽到集合號響起就要立刻排隊,而且還要做到“快速、安靜、整齊”;上學放學時要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能得在路上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又如在學習上,也向?qū)W生要求,做作業(yè)時要做到四點:①書寫規(guī)范;②格式正確;③正確率高;④先完成作業(yè),再玩耍;朗讀時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有感情。總之,筆者會根據(jù)不同階段或不同情況,及時地向?qū)W生提出各方面的具體要求,使學生明確并認真落實。
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生理和心理特點的限制,他們對一些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不能完全理解。但他們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強,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苯處煹囊谎砸恍袑λ鹬δ咳?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道德觀念是學生的楷模。因此,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平時教師要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覺拾起一片廢紙,扶正課桌椅、見到學生問早問好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都會模仿學習。長期以往,學生就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內(nèi)涵,大道理小行為?!币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光動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要求學生每天7:50到教室早讀,教師就會在教室和學生一起讀書;要求學生不在教學樓內(nèi)大聲喧嘩,跟學生說話時筆者一定會輕聲細語??傊髮W生做到的,老師都會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三、創(chuàng)設優(yōu)良集體,強化行為習慣
小學生集體榮譽感強,好勝心強。教師要善于用集體力量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校的衛(wèi)生評比,領巾佩帶,紀律評比等等,都是班級之間的競爭,是以班集體為單位的參與活動。集體榮譽來源于每個同學,要靠大家共同維護,因此就形成了壞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評,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為集體榮譽爭光,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隨手丟垃圾,將垃圾丟到指定的位置,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nèi)輕聲慢步的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學習用品擺放,坐立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集會思想專注,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放學出校門有序等。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種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之上的。
四、在學習中滲透,循序漸進
俄羅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烏申茲基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這個比喻非常好。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zhì),習慣影響人格。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1.在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lián)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有機的滲透讀書習慣、寫字習慣、聽的習慣、復習習慣、獨立作業(yè)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的習慣、熱愛勞動、熱愛勞動的習慣等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現(xiàn)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彎腰駝背的不少,現(xiàn)在班上的孩子才二年級就有幾個近視了,近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老師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寫字姿勢端正,讓家長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上網(wǎng)時間。
2.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班上孩子每天都有一兩個不是忘記帶書本,就是忘記戴紅領巾。問他們?yōu)槭裁??有的說:“我媽沒把我的書裝進我的書包里?!庇械恼f:“我奶奶幫我洗紅領巾忘記幫我放進書包了?!惫P者就耐心告訴她們,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們自己應該準備好的,你們應該養(yǎng)成自己的學具自己準備的好習慣。
3.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班上有一個小男孩,挺聰明,可是每回考試的時間都不夠,原因就是寫得太慢了。原來這個小男孩一直都是用左手寫字,不僅寫得慢,而且寫字基本上都是拼成的,很少有按筆順寫的。比如凡是最后一筆是橫的,他一律變成勾來寫,只是勾寫長了封口就算了,說了他多少遍都是這樣寫。筆者覺得奇怪。后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這個小男孩在一開始寫字的時候,就是用左手寫,家長認為這樣會能更好地開發(fā)好孩子的右腦,認為是孩子的本領。其實這是孩子一開始養(yǎng)成的壞習慣造成的錯誤。這么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錯誤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所以孩子才會一直把錯的當對的?,F(xiàn)在要糾正已經(jīng)很困難了。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從點滴做起,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日積月累的話,就可小中見大,小事情中體現(xiàn)高品質(zhì),小事情中成就大事業(yè)。總而言之,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應當作為一項長期的常規(guī)工作來抓。它需要不斷地給予督促與引導,需要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