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利
一、教材分析
“解讀主要地質災害”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選修V《自然災害與防治》中自然地理知識最集中、涉及面最廣的一個單元。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從課時容量考慮,教材有選擇地講述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及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危害、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以及地質災害的防御等內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之一,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及其與人們生活生產關系的密切程度;特點之二,從有利于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guī)律,這與全書以闡明地理環(huán)境和人地關系為主線相吻合。
二、目標導航
知識與技能:說出主要地質災害,解釋地震、滑坡、泥石流產生的原因及危害;能夠運用地圖說出世界和我國主要地質災害的區(qū)域分布。
過程與方法:通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圖片、音像資料的呈現,讓學生對地質災害的危害產生感性認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歸納的能力;通過對地質災害的成因和分布規(guī)律等問題的設置,激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和認識地理事物或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及其關聯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并樹立全球合作、共同防御地質災害的思想。
三、教學分析
重點:我國地震帶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
難點:我國地震帶的空間分布,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方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信息媒體輔助法等。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表1)
專家點評: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科學設計。教師解讀學生感興趣的主要地質災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下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展示小組研究成果、合作探究、分析解答問題,教學理念先進。課堂設計運用由淺入深、由理論到現實的方法,利用視頻、圖片和最新資料,在對比中分析震級與烈度的相互關系、滑坡和泥石流的差異等。運用地理分析方法,分析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空間分布特點和產生原因。學生在課堂活動教學中不僅學會從地理圖表和數據中提取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還學會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掌握避災減災技能。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合作探究完成問題,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本節(jié)課改進建議如下:各研究小組展示的研究成果應進一步探究,細化相關知識;小組課堂探究討論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應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性,合理分配學生課堂探究和討論的時間,促進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河北省承德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員 楊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