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fēng)。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譯文】
單純的顏色,樸素自然。圓潤的弧線扇面,是有心裁剪而成。扇子的風(fēng)仿佛過松林時發(fā)出的聲響,翩然的姿態(tài)如白鶴翻飛于天空。一如在最炎熱的夏季,也有未消融的冰雪,一年至終都可以有無盡的風(fēng)。仿佛手中掌握了引來秋天的能力,又如一輪明月藏在心中。麈尾的斑紋與它不同,蒲扇的粗陋也不能與白羽扇相比。什么樣的人才能配得上白羽扇呢?應(yīng)該是清瘦、有白須的老人吧。
【經(jīng)典背后】
自從有了空調(diào)、電扇,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能看見扇子。不過,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扇子都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陶谷的《青異錄·器具》中就有“凈君掃拂塵,涼友招清風(fēng)”之句,“涼友”便是代指扇子,也以此說明扇子扇風(fēng)清涼的作用。
不過,最早的扇子并不是乘涼用的,它只是作為一種禮儀工具,一般都是宮廷之用?,F(xiàn)在的影視劇中也可以看到,皇帝坐在龍椅上,兩邊的宮女或者太監(jiān),舉著兩個相互交錯的圓形扇面,這種扇子叫“宮扇”,或者叫“禮儀扇”。
到后來,扇子在文人士大夫之間就流行開來。最初估計是納涼之用,后來發(fā)現(xiàn),一邊輕搖扇子,一邊飲酒賦詩,自有一番風(fēng)雅之意,于是漸漸就流行開來。尤其是出現(xiàn)“折扇”之后,可以在扇面繪畫作詩,又升騰為一種時尚。文人都好面子,自己作的畫,寫的詩,并不好直接拿出來讓大家賞評。扇子就不一樣了,折扇展開,詩呀畫呀就顯露出來,這樣,就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招來一番品評。結(jié)果,群起效仿,扇子就風(fēng)靡一時了。
扇子還有一種功用,就是定情信物。尤其像唐寅、祝枝山一般的風(fēng)流才子,喜歡玩弄紙扇,一來賣弄才情,二來遇到中意之人,以扇相贈,換來對方的手帕香囊。一樁甜美的愛情就此開始,一嘆三詠,一波三折,兩人最終喜結(jié)良緣,也不啻為一件浪漫的事情。
此時,扇子不僅是一種清涼工具,更是一種東方的文化代表,折合疊起都是古代文化的雅致,圓形扇形都是古代文化的輕繞。古代吟詠扇子的詩詞很多。這首《白羽扇》中說“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對白羽扇是不吝褒獎。劉禹錫說“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當(dāng)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以扇喻人,讓人感傷。羅隱有“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fēng)次第開”比喻扇子上的牡丹畫栩栩如生。項斯的《古扇》寫“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fēng)休動麝香衣”,看來,在唐代,古扇已經(jīng)只作為收藏之用了,面對它,只能發(fā)“思古之幽情”,而不是“乘涼扇風(fēng)”了。文學(xué)作品中扇子也占有很大的篇幅。像孔尚任的《桃花扇》,寫李香君誓死不從閹黨,以頭撞壁,血濺紙扇,被點(diǎn)綴成斑斑桃花,令人感動;《西游記》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紅樓夢》中,有“晴雯撕扇”,也讓人感懷不已。
(黑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