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寫作模式非常好,通俗、精致、實用。
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是典型的“切入”式開頭,是“開門見山”,也可以說是“輕點一筆”。作用是用極簡潔的語言寫出事物的一種結(jié)果,或者呈現(xiàn)一個生活的畫面。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yuǎn)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yīng)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這一段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過頭來對文章第一段所敘寫的事件進(jìn)行補(bǔ)說、解釋,可以說是“交代一筆”。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酷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xùn)|西——生命。
這兩段離開事件敘述的主線,筆觸主要指向時令與景物的描寫,用景物顯現(xiàn)美好,用景物顯現(xiàn)氛圍,用景物顯現(xiàn)生命之力,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這叫“穿插一筆”。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蔽覀兌夹α?。
這一段回到故事的主線,與第一段連了起來,開始出現(xiàn)“鏡頭”。從表現(xiàn)的手法來看,這是“點染”;從記敘的方法來看,這是略寫一家人的“散步”,這叫作“簡敘一筆”。
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說:“走大路?!?/p>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拔易卟贿^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蹦赣H對我說。
這兩段是文章的詳寫,寫了一家人散步之中的美好“分歧”。由于有了“分歧”,就有了散步中的“故事”,就有了故事中的“波瀾”,文章就有了“故事味”。這叫作“巧折一筆”。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xì),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這一段既抒發(fā)情感、表達(dá)感受,又透露意蘊(yùn),畫龍點睛,深化主題。這叫作“深化一筆”。
所以,從學(xué)寫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構(gòu)思上給我們這樣的啟迪:輕點一筆——概說事件;交代一筆——介紹原委;穿插一筆——烘托點染;簡敘一筆——略寫事件;巧折一筆——寫出波瀾;深化一筆——表達(dá)感悟。
(選自《這樣教語文》,余映潮著,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2013年,本刊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