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遙 胡佳佳[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烏魯木齊 830046]
試析《戈壁母親》對于軍墾歷史記憶的書寫
⊙程遙 胡佳佳[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烏魯木齊 830046]
本文試從“兵團軍墾精神中的女性傳統(tǒng)美德”“以人性光輝書寫軍墾記憶”“軍墾女性對個人幸福的追求”三方面探析《戈壁母親》對于軍墾歷史記憶的書寫與重構。
軍墾 歷史記憶 人性光輝
導師推薦語
新疆兵團是新中國行政版圖里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其興衰起落緊緊牽系著新中國的歷史發(fā)展蹤跡與社會變遷?;谔厥獾臍v史情境與地緣政治意義,新疆兵團曾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文化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既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集中顯影的敘述對象,又是“十七年”文化話語的典型表意空間。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兵團再度陷入困境:一方面作為特定的準軍事化組織,其承擔的“固疆穩(wěn)邊”政治使命在后冷戰(zhàn)時期更顯重要;另一方面,市場化改革對兵團的高度計劃經濟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與此同時,隨著知青返城、兵團第一代退休、兵團第二代和第三代到內地求學以及大量內地新移民的涌入,新疆兵團的主體構成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兵團第二代、第三代與新移民較難形成屯墾戍邊認同,其價值觀念在市場化語境與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發(fā)生了急劇“偏移”,因此,如何重構一種接合時代語境的兵團文化認同,就顯得尤為急迫。
這組論文立足大眾文化興起、大眾傳媒深入滲透的時代大背景,問題意識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軍墾題材影視劇如何有效運用文化再現(xiàn)機制,書寫、重構半個世紀以前的軍墾戍邊歷史,旨在重新喚起一種軍墾文化認同意識。論文以文化分析為基本路徑,細讀幾部有代表性的軍墾題材影視劇,視角廣涉敘事學、性別政治、再現(xiàn)理論,雖略顯粗淺,但不失為一次有益的文化實踐。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組論文的作者都是新疆大學中文系本科三年級學生,她們參與了筆者主持的“新疆兵團軍墾題材影視劇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傳播策略”課題。盡管剛剛接觸理論,但她們鉚足了勁,利用假期狂補影視傳播專業(yè)知識,尤為可貴的是,她們都是生于斯長于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她們將一種濃郁的鄉(xiāng)土情誼揮灑在影像書寫之中。所以這組論文呈現(xiàn)給讀者的,不僅是細致的文本解讀與個性化思考,更相當清晰地透射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年輕人特有的夢想和激情。
鄒贊(新疆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站博士后)
新世紀以來,新疆軍墾題材影視劇頻現(xiàn)熒屏,形成集群效應,在這個作品序列中,《戈壁母親》獨具特色,比《走天山的女人》《熱血兵團》《化劍》更受歡迎,主要因為編劇并沒有著力描寫宏大的建設背景與屯墾場面,而是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女性角度出發(fā),結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關注軍墾第一代在大歷史背景下的人生命運。
一
《戈壁母親》沒有著重描寫規(guī)模宏大、轟轟烈烈的生產建設活動和作為軍墾主力軍的生產部隊,而是將主要形象定為與荒涼戈壁不相符的柔弱女性。以女性視角描寫兵團軍墾歷史,《戈壁母親》并不是第一個,早在《走天山的女人》等電視劇中,女性形象就已經作為主角出現(xiàn),女性形象以其柔弱中的堅韌、奉獻,更能突出屯墾年代的艱辛,從而從更加細膩的角度反映出整個時代的歷史特征。與其他軍墾題材影視劇的女主人公不同,劉月季一開始就承擔著雙重身份:妻子、母親。作為妻子,劉月季是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丈夫當兵之后要與她離婚,兩個兒子也是從丈夫那里求來的。本應自怨自艾的劉月季卻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勇氣,她帶領著兩個兒子毅然離開山東老家,踏上了千里尋夫的路程。
劉月季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堅強、善良、隱忍,與劉月季的傳統(tǒng)相比,鐘匡民與孟葦婷則代表著新潮與自由,二者在接觸過程中產生了大量觀念上的沖突,鐘匡民不想讓劉月季來新疆,丈夫的一封離婚信無疑意味著羞辱,可是劉月季卻堅信著一點“你們的父親可以不要我,但是孩子們不能離開父親”。鐘匡民、孟葦婷甚至是反派王朝剛,都是新潮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們滿懷一腔熱情來到兵團,卻不免有著知識分子自身的局限性:自負、固執(zhí)、自私。而像黃土地一樣樸實的劉月季則用自己古老的信念,救贖著身邊的人,她用愛和寬容感動孟葦婷,讓她理解鐘匡民;用“做好事有好報,做惡事有惡報”勸說王朝剛留下劉玉蘭;用“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勸說鐘匡民與鐘槐理解鐘楊與父親劃清界限的行為,每一件事,她都能用愛和寬容指導著那些比她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找到迷失的自己。該劇成功以女性傳統(tǒng)美德反觀了兵團軍墾歷史記憶中的根基——中華傳統(tǒng)美德:愛與寬容。這也是一代又一代兵團軍墾人能在極度艱苦的環(huán)境下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支柱。
劉月季的另一重身份是“戈壁母親”,是她從一個農村婦女到實現(xiàn)自身價值、成為兵團司務長的重要動力?!澳赣H”這一重身份意味著責任與奉獻,就像主題曲中的話“壓得住歲月,抵得上黃金;養(yǎng)育了兒女,也養(yǎng)育了精神”。
劉月季身上的母愛與母性以推己及人為特點,不僅表現(xiàn)在對自己孩子的小愛,更表現(xiàn)在對身邊每一個人的大愛。在千里尋夫的艱苦路程中,她收留了母親去世的程瑩瑩;在孟葦婷懷孕后,她提供著無微不至的關懷,并且在孟葦婷去世后全心全意地照顧鐘桃與孟少凡。
劉月季身上體現(xiàn)出的母愛是最人性化的母愛,也是兵團軍墾精神中人性的體現(xiàn)。鐘匡民將鐘槐送去邊境農場鍛煉,劉月季的回答是:“去邊境做貢獻是好事,但不能背著罪名去?!彼J為兒子收留劉玉蘭是對的,并指責丈夫“只關心政治影響,不關心自己的兒子”“孩子的前途不應該由父親來包辦”等開明思想。鐘匡民經常說的政治、原則在劉月季的理解與寬容面前,顯得如此生硬。這種母性之美也是《戈壁母親》在同類型影視劇中勝出的重要原因,集中體現(xiàn)了兵團軍墾精神中的博愛與奉獻。
二
相比于其他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視劇,《戈壁母親》在書寫軍墾記憶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從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出發(fā),刻畫人性之美,這也是軍墾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性是永恒的話題,在軍墾的歷史記憶中,“壯士五湖來,浩浩慨而慷”,熱血青年紛紛前往兵團,大家都坐著火車熱情高漲地來新疆支邊。劉月季帶著孩子擠火車時,鐘楊被火車門夾掉了一只鞋,穿著綠軍裝的王朝剛慷慨地送給了鐘楊一雙鞋,劉月季望著軍人遠去的身影感動不已。人性是復雜的,當初慷慨的王朝剛在“文革”時變成了造反派的領袖,將對自己有恩的領導全部下放農場勞動。所有人都對王朝剛痛恨不已,只有劉月季始終抱著一顆寬容的心,引導他、教育他,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讓本已蒙灰的人性得以復歸。
越貼近人性的東西越美好,這種美好在該劇中處處得以體現(xiàn)。劉月季明知道收留劉玉蘭會給自己惹麻煩,但還是將她保護起來,理由是“做人要積點德,不能把人家姑娘往火坑里推”。郭文云沒有參加好友鐘匡民與孟葦婷的婚禮,而是在婚禮舉行時提著一籃子雞蛋來看望劉月季。雖然在劉玉蘭愛上鐘槐后他一度很憤怒,但最終還是接納了他們的愛情。編劇對于人物形象的原生態(tài)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在軍墾戍邊的特殊歲月,很多女兵的個人幸福很難得到實現(xiàn),《戈壁母親》中除了劉玉蘭被王朝剛用一張郭文云年輕時的照片騙到新疆結婚之外,并沒有出現(xiàn)軍墾女兵被招募至兵團介紹給士兵結婚、養(yǎng)育后代的描述。女兵趙麗江的形象是當時熱血青年的代表,她與鐘槐的愛情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起初認為嫁給英雄就是完成自己的理想,但是最終意識到,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在劉玉蘭去世后,趙麗江再次來到邊境農場,最終在共同生活與工作的情況下,他們逐漸產生了愛情,走向了婚姻。
《戈壁母親》所書寫的屯墾記憶以人性為基石,劉月季雖然不懂政治,但她身上樸素而美好的人性卻能夠帶動著身邊的人愈發(fā)寬容、團結,就像她指責王朝剛時說的:“你連人之常情都不懂,還懂什么是政治?”“人之常情”是人性最原始的形態(tài),也正是這樣一批信奉“人之常情”的兵團兒女,以人性光輝鑄就了屯墾精神,書寫了屯墾的歷史記憶。
三
《戈壁母親》塑造了近乎完美的好人劉月季,她有著寬廣的胸懷,編劇韓天航說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所積淀下來的道德傳統(tǒng)和主流價值觀就體現(xiàn)在劉月季這樣的好人身上?!雹倬巹∷茉靹⒃录緯r,將她定位為一位母親,并用她的年齡巧妙地避開了其個人感情問題,但縱觀全劇來看,劉月季從沒有為自己的個人幸??紤]過,鐘槐曾經對母親說過:“你誰都心疼,連小毛驢都心疼,就是不心疼自己。”這是女性形象在政治主旋律敘事中被遮蔽的表現(xiàn)。但值得慶幸的一點是,劉月季有著一個女人的骨氣,雖然一直善待鐘匡民一家,但是在孟葦婷去世之后,鐘匡民讓劉月季搬去鐘家居住,劉月季斷然拒絕:“我這輩子再也不會住到鐘家去?!边@是她作為女性自尊的體現(xiàn)。
劉玉蘭是被遠方親戚王朝剛騙來新疆的,她充滿了叛逆精神,雖然也沒有文化,卻有著自己的原則,她不愿聽從母親的安排嫁人,來新疆就是為了躲開家人對她婚姻的干涉。火車站初見鐘槐,劉玉蘭說鐘槐:“年紀輕輕,還挺封建?!痹诎l(fā)現(xiàn)郭文云的實際年齡后,她主動要求住在鐘槐母親那里,和郭文云互相了解一下再結婚。最后,她果斷做出自己的決定:“看見了希望,不想糟蹋自己?!边@樣一個充滿反抗精神的角色在眾多傳統(tǒng)女性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戈壁母親》中最與眾不同的女性形象,是該劇書寫屯墾記憶的一抹亮色。
趙麗江是上海女孩,但在個人幸福的追求上卻比不上農村姑娘劉玉蘭,趙麗江認為,“我是抱著崇高理想而來的,為了這個理想,要與鐘槐組織一個家庭”,相比于劉玉蘭對鐘槐說“你是喜歡我的,只是怕別人說你”而言,劉玉蘭的婚姻是因為愛情,趙麗江的婚姻一開始卻是因為理想。
《戈壁母親》描寫兵團女性,通過對她們愛情、婚姻的書寫,以及在軍墾過程中女性自我認知的進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劉月季的婚姻觀是不斷進步的,她從自己身上看到了一個道理,并用它開導郭文云:“沒有感情的生活將來過不好。”《戈壁母親》中屯墾女兵的婚姻是有自主權的,這也是該劇在書寫軍墾歷史記憶方面的另一特點。
《戈壁母親》是一部講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創(chuàng)業(yè)歷程的史詩性作品,從一位寬容、善良的母親入手,講述了一批為祖國邊疆奉獻終身的建設者們的感人故事。本文從“兵團軍墾精神中的女性傳統(tǒng)美德”“以人性光輝書寫軍墾記憶”“軍墾女性對個人幸福的追求”三個方面,討論了《戈壁母親》對于軍墾歷史記憶的書寫。兵團軍墾主題影視劇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類型作品在興起的過程中容易落入窠臼,主題單一、相似;“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等影響著兵團屯墾題材影視劇的發(fā)展,反觀《戈壁母親》對兵團屯墾歷史記憶的書寫,可以發(fā)現(xiàn),兵團題材影視劇應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原生態(tài)塑造,更多從人性而非政治角度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更加能夠引發(fā)觀眾的喜愛和共鳴。
①高作品等:《〈我的根在兵團〉——戈壁母親編劇韓天航訪談錄》,《兵團建設》2008年第1期,第54頁。
[1]趙天益主編.軍墾忠魂[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2]王明珂.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J].歷史研究,2001(5).
作者:程遙、胡佳佳,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本科生。
編輯: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本文系新疆大學2014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新疆兵團軍墾題材影視劇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傳播策略”(XJU-SRT-1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