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佐
2015年5月2日11點14分,在蘇北小村莊一座青磚紅瓦的小屋內(nèi),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面帶微笑,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這位老人就是養(yǎng)育了我們七個兒女的母親。她再也不能回應(yīng)我們的呼喚,她走了,走得那么慈祥。
母親一生坎坷曲折,面對挫折卻總是從容不迫。
她早年喪父,姐妹四個與外婆相依為命。21歲那年,她出嫁了。由于娘家沒男丁,加之接連生了五個女孩,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母親猶如犯下了滔天大罪,在我們家族中、在村里總低人一等,說話都不敢大聲。
生了我之后,母親在家里才算有點地位。可弟弟出生不久,父親因病喪失了自理能力,爺爺奶奶年歲大了,全家的擔(dān)子落在母親瘦弱的肩上。
人民公社集體大生產(chǎn)的年代,母親帶著幾個姐姐到生產(chǎn)隊干活,掙得的工分很少。一年忙到頭,我家分糧食時始終是缺糧戶。
記憶中最深的一件事,是家里有次用玉米粉做餅,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塊。母親吃的卻是用玉米糠烙的餅(將外面一層皮和殼去掉,才能把玉米粒加工成粉,皮和殼即為玉米糠)。我挺納悶,又香又甜的玉米餅不吃,非吃那粗糙難咽的糠餅。母親樂呵呵地說:“我喜歡?!?/p>
母親一生樂觀堅強(qiáng)。當(dāng)年生產(chǎn)隊組織“河工”挖土運泥,壯勞力都不愿跟我們家一組,母親笑笑說:“不要緊,我們娘兒幾個慢慢干?!蹦赣H帶著幾個姐姐,起早摸黑,車推肩挑,手磨破了,肩膀壓腫,絲毫不放在心上。
幾十年里,母親未過上幾天安穩(wěn)日子,未吃過一頓飽飯,常常為兒女患病籌不到錢犯愁,為讓病重的姐姐吃上一碗大米粥,四處借米淚流滿面。不到50歲,她就已滿頭白發(fā)。等到能吃上白面饅頭、大米飯時,母親卻在農(nóng)田干活時突然暈倒。原來,她患了糖尿病。母親倒不傷心,不僅嚴(yán)格忌口,且70歲堅持下河擔(dān)水,80歲還下地干活,只要對身體好,她什么苦都能吃。
無論年輕時還是到晚年,母親待人都一副熱心腸。農(nóng)忙時節(jié),鄰居們都下地忙去了,誰家門前有陌生人轉(zhuǎn)悠,她都要上前問幾句。多年來,這個小村莊上沒少過一粒米,人們都知道,這里有個“愛管閑事”的老太太。
子女遇到困難,她也總樂呵呵地說“沒什么了不起”。一次,因做生意損失慘重,姐夫姐姐如臨深淵,母親還是那句話“沒什么了不起”,給了姐姐一家從頭開始的信心和勇氣。姐姐家做生意需要木材,母親毫不猶豫把家里的樹砍了,讓姐姐一家過了難關(guān)。母親就是我們最堅強(qiáng)的后盾。
母親含笑而去。她實現(xiàn)了臨終前對兒女的承諾。
自從2013年因糖尿病引起并發(fā)癥“腦?!焙?,她摔過八九次,每次摔得都很重。每次她都憑著堅韌意志抗?fàn)帲罱K奇跡般地站了起來。
記得有一次,她在門前菜地拔草,頭一陣暈眩栽倒在地。弟弟一家和鄰居都出門干活了,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她費盡力氣,爬行了十多米,終于抓住了門檻,這時她已滿臉是血渾身是泥。
而一個多月前的摔倒,她說真的不行了。她使盡了全身力氣與病魔斗爭,常常因病痛徹夜難眠、淚水漣漣。然而,疼痛之后,她又談笑風(fēng)生,講艱辛往事,談晚年幸福。
臨終前,她說:“過去因為生女兒多受了好多苦,如今兒孫滿堂,享的是兒女們的福,這輩子知足了。”
村子里那座小屋,一直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如今人去屋空,望著母親的照片,我泣不成聲,在心中默默祈禱:母親一路走好,到了天堂您仍是幸福的。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