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虹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癥狀、治療方法以及預防措施,為今后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婦產科收治的3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對其治療結果進行分析。結果:經手術治療后,全部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均完整切除病灶,并均未使用藥物進行后期的治療,后期未復發(fā)。結論: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手段盡量采取手術切除術治療,一旦確診,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婦產科;治療措施
子宮內膜異位癥指的是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xiàn)在子宮被覆粘膜以外的身體部位中,是一種婦科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群體以年齡段32至42歲的育齡期婦女為主,發(fā)病率非常高[1]。大多數(shù)病變出現(xiàn)在盆腔內或周圍器官的腹膜面上,少數(shù)發(fā)生在會陰手術切口處。發(fā)生部位在會陰手術切口處和腹部,不會造成生命危險。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具有明顯的雌激素水平變化,其隨著月經周期而發(fā)生變化,子宮內膜在性激素的影響下,生長、發(fā)展、消退[2]。其常見癥狀為月經失調、痛經、性交痛、不孕等,大多該病患者的癥狀為繼發(fā)性痛經,該病極有可能導致患者不孕,并且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在婦產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35例,年齡段為20-43歲,平均年齡為34.3±1.2歲,病程13-64個月,平均病程為35.6±1.3個月。其中,會陰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有12例,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有23例,患者的病灶大小為1-7cm,其中病灶大于5cm的有4例,均為單發(fā)性病灶。
1.2臨床表現(xiàn)
35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期間均出現(xiàn)切口處結節(jié)擴大脹痛,腫塊活動差,邊界不清。26例患者切口部位疼痛程度可以忍受,9例患者需要止痛藥進行止痛。月經過后表面皮膚恢復正常。
1.3治療方法
對于10例病灶小于5cm的會陰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和21例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持續(xù)口服三烯高諾酮三個月,每周兩次,每次口服2.5毫克,患者在治療期間要采取避孕措施,藥物治療后再進行手術治療。其中病灶大于5cm的患者4例,直接采取病灶切除手術?;颊咴谑中g前均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手術切除的病灶范圍選擇切口位于腫塊邊緣2厘米處.,手術后均將切除的病灶組織進行病檢。
2.結果
經手術治療后3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效果明顯。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無復發(fā)情況。
3.討論
3.1婦產科手術切口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分析
通常要根據患者的病史、體征、臨床表現(xiàn)及癥狀,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并增加輔助性檢查(B超等),綜合以上情況,最后以手術后病檢的結果進行確診[4]。一般只要符合以下三種臨床癥狀和術后病檢即可確診。(1)在月經期過程中,手術切口處結節(jié)有明顯的增大并伴有脹痛感,無明顯的結節(jié)出血情況,其結節(jié)與脹痛感在月經過后有所縮小,其臨床表現(xiàn)與月經期有明顯的關系。(2)均有婦產科手術史或者陰道分娩側切史[5]。(3)月經期間常伴有切口疼痛,并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不斷加深,結節(jié)包塊增大,B超檢查顯示皮下或肌肉內有低回聲,邊緣不規(guī)則,腫塊內無出血情況,經期過后又恢復原貌。
3.2 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原因
從病理學的角度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有三種成分,分別為子宮內膜間質、纖維素與出血、子宮內膜腺體??赡苁橇馨筒ド?、經血倒流、移植學等因素[6]。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各種宮腔的有創(chuàng)操作極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自行移植到撕裂的傷口或手術切口處,造成子宮內膜異位。常見的誘因是分娩時造成的軟陰道裂傷,其次,會陰側切及剖宮產手術也會誘發(fā)該病的發(fā)生。本研究中曾采取經腹子宮肌瘤剝除術5例,陰道分娩側切術患者3例,剖宮產史患者4例,均于文獻報道相一致。子宮內膜異位與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其年齡段不同,發(fā)病率也就不同。
3.3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方案
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在臨床上一般分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法。手術治療,要注意在切除病灶的過程中,也要將周圍的纖維組織一起切除,避免殘留病灶的復發(fā)。針對病灶小于5cm的患者直接采取手術治療,將病灶直接切除即可[7]。藥物治療包括假絕經治療法和假孕治療法。本研究中對病灶大于5cm的患者事先進行三個月的藥物治療,盡量縮短病灶的大小,降低手術難度,避免出現(xiàn)損害現(xiàn)象,盡可能的降低手術風險,藥物治療后,再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治療過后,要及時出院隨訪,跟蹤記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檢查是否有復發(fā)的可能,盡早發(fā)現(xiàn)復發(fā)情況并及時對其處理。
3.4對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預防
(1)在進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避免刺破子宮內膜層,防止子宮內膜移植,如果必須要切口內膜切除子宮肌瘤時,就要保護好盆腔切口,防止子宮內膜異位。
(2)在進行陰道分娩側切術的時候,盡量減少軟陰道裂傷和會陰側切,保護好會陰。如果出現(xiàn)陰道裂傷或者必須進行會陰側切時,在切口處要用甲硝唑進行沖洗,再根據解剖結構進行縫合,防止子宮內膜異位。
(3)卵巢巧克力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在進行手術的時候, 要運用負壓吸引器,在剝離的時候,避免囊壁破損引起子宮內膜異位。首先要將囊液吸干凈,再對囊壁進行完整的剝離,避免復發(fā)。
(4)要嚴格把握好剖宮產指征,對盆腹腔切口進行全面保護,防止宮腔內的物質流入到腹腔或腹腔切口處,在進行切口縫合的時候,先使用甲硝唑沖洗子宮和腹壁切口, 再對切口進行縫合,縫合注意縫線盡量不要刺穿子宮內膜層,并清洗腹腔,對內膜組織進行稀釋,避免其黏附在切口邊緣處。在清理宮腔的時候,要運用濕紗墊清理,濕紗墊要一次性使用完畢,對器械以及手進行及時的清洗[8]。確保子宮內膜不會發(fā)生移植。
總之,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體征、病史、以及術后病檢進行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越早診斷越利于治療。通常選用手術方法治療,治療效果明顯,無復發(fā)率。由于該病在育齡期婦女中的發(fā)病率較高,因此定期檢查積極預防對于減少該病的發(fā)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就目前我國的醫(yī)療技術,在治療方面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不斷改進治療方案,研究更加有效地治療方法,減少患者心理與生理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做到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
[1] 于飛,湯春輝,史錦云.會陰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0(11):669-670.
[2] Sing hKK,LessellsAM, Adam DJ, et al. Presentation ofendometriosis to-general surgeons: a 10-years experience[J].BRJ Surg,2010,82(13): 134-135.
[3] 趙蘭娣,杜韶洲,張曉蘭.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 9 例分析與思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19(24):253-254.
[4] 郭曉丹,梁元姣 ,顧恙皎.特殊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和治療[M].中國婦產科專家經驗文集,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5] 尚云,呂衛(wèi)琴 ,杜淑靜.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 12 例臨床分析探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3(32:):266-267.
[6] 張春俠,徐麗珍 ,張曉薇.特殊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藥報道,2010,64(14):124-125.
[7] 葉小姣,張愛榮,謝美珍.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14例臨床治療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1,10(12):672-673.
[8] 李楚蘭,郁紅梅,劉瀾.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36(2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