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
這是一個自由流動的時代,是每個人都能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的時代?!笆澜缒敲创?,我想去看看!”以前我們習慣了“從上往下想”,比如“國家—家—個人”、“單位—領導—員工”、“學校—老師—同學”等等,現在我們也許要習慣“從下往上想”了。
“成都男司機打女司機”事件,最令人震驚的不是“男司機暴揍女司機”或是“女司機先別男司機”,而是這看似不大的事件,引起了幾百萬網民大吐槽。“別車”和“路怒族”這存在于我國道路上的兩大嚴重問題,從未像這次一樣觸目驚心地袒露出來,它引起了從政府、專家(交通管理專家和心理學家等)、交警部門到開車族的高度重視。也許,汽車文明、公民守法意識真的就是這樣吵吵出來的?
又比如語言的變遷。人類渴望自由,語言也渴望自由?!氨Pl(wèi)祖國語言的純潔性”是一回事,但無視變化已經發(fā)生,連習大大都會說“蠻拼的”、“點個贊”,你還要固守所謂的“漢語純潔”、拒絕改變就是另一回事了。
短短20年間,我們已由個人電腦時代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后者與前者最大的區(qū)別之一,是現在你無法確知某類知識最早來源于哪里。它也許來自云端……就像馬克?吐溫曾說過的:除了亞當,任何人不管說了什么,都無法確信自己是世上第一個這樣說的人。
這是一個高度聯結的世界,是一個由許多互動成員所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一切變化都是偶發(fā)的—世間的各級層面可能早就注定,同時又充滿變數。我們都并非事物的開端,也并非事物的結束。
而正因為變化不可預測,更需要從下往上想。知識總是一邊發(fā)展一邊崩解。“經科學證實”是一句荒誕不經的話,因為“不確定性”才是科學的普遍原則。偉大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高呼:“別信任專家”就是科學的基石!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如果我們已經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就不叫研究了?!?/p>
人是其本身行動的創(chuàng)造者。許多個體以對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就能構成好的整體。淘寶式購物的魅力之一,在于顧客完全掙脫了傳統(tǒng)的、被動的“你介紹,我接受”、“你賣什么,我買什么”的舊模式,而極大地參與了購物過程的設計和主導。馬云最清楚的一個道理是: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不是替用戶做任何事,而是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互相幫助。
即使傳統(tǒng)的店鋪,也不得不有所改變:以前商家是以自己為中心,對顧客進行消費指導——我有什么貨,你就在我這個范圍里邊挑選吧,“總有一款適合你”……現在是顧客引導商家——顧客提出要求,商家要根據顧客的要求,往上游去找貨,充分滿足顧客。
一國經濟不是從上往下建構出來的,而是由無數人的需求與滿足的復雜互動來決定的。對于未來的經濟前景,經濟學家們也只是在賭概率。前段時間,李克強總理說:“現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總理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要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總理又到北京中關村創(chuàng)業(yè)大街,力挺“創(chuàng)客”,因為本屆政府要將“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打造為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雙引擎之一——這不都是由下往上改變的例子嗎?
用總理的話說:全社會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尤其政府要簡政放權,再也不能設置讓人家證明“你媽是你媽”式的障礙了),促進眾創(chuàng)空間蓬勃興起,讓一代“創(chuàng)客”的奮斗形象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升級,成為創(chuàng)新中國、智慧經濟的重要標識。
大家多從下往上想,千千萬萬人變成千千萬萬“創(chuàng)客”,中國的未來才真正有希望。
【摘自《南風窗》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