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天舒
(東華大學理學院,上海 201620)
弦振動實驗是一個實驗裝置比較簡單的基礎性物理實驗.然而,由于弦的振動是由作為振源的音叉或簧片的振動驅(qū)動的,所以實驗中弦線的振動并非兩端固定的弦的自由振動.對于兩端固定的弦的自由振動形成的駐波,其波腹處振幅的大小是弦的初始橫向位移的兩倍,但對于一端接有振源(例如音叉)、另一端固定的弦的振動形成的駐波,其波腹處的振幅顯然不等于振源振幅的兩倍.這難免會引起學生的困惑.事實上,若不存在阻力,此時的振幅將是無窮大,實驗中的穩(wěn)態(tài)振動實際上是存在阻力時的結(jié)果.因此,對于一端接有振源的弦振動實驗的研究必須考慮阻力的影響.
我們現(xiàn)在遇到的實際上是所謂“沒有初始條件的問題”[1]:即一根長為l,線密度為ρ的弦,其一端x=0固定,另一端x=l處接有振源,作振幅為u0、角頻率為ω的簡諧振動u0sinωt,在經(jīng)歷了一個很短的時間以后,初始條件所引起的自由振蕩衰減到可以認為已經(jīng)消失,這時弦的振動完全是由振源的振動引起的穩(wěn)恒振蕩,如圖1所示.注意此時音叉的振幅u0比駐波波腹的幅度小得多,可看作波節(jié)[2].
圖1 接振源的弦上的駐波
由于弦線實際上是在阻尼介質(zhì)(空氣)中振動,設u為弦振動時的橫向位移,阻力可看成與橫向速度?u/?t成正比,所以可設弦的單位長度所受的阻力F=-R?u/?t,其中的比例常數(shù)R叫做阻力系數(shù).于是,若振動時弦線上的張力為T,當振幅不太大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弦在阻尼介質(zhì)中的振動方程為
邊界條件是
為了計算方便,在上述邊界條件中u0sinωt即Imu0eiωt寫成了u0eiωt,這就必須約定,在算出的最后結(jié)果中也應取它的虛部.
因為弦的振動在時間上是簡諧的,所以對方程(1)分離變量后可以得到如下通解
式中,A、B是兩個積分常數(shù),等號右側(cè)第一項表示自波源x=l向固定端x=0傳播的入射波,第二項表示由固定端反射回來向波源方向傳播的反射波,k為分離變量時所引入的常數(shù),滿足
它為一復數(shù),可設
表明現(xiàn)在波在空間上是衰減的.將式(5)代入式(4),可以解出R
所以,若測出了上式右邊各個量,便能算出阻力系數(shù)R.為此,須使弦的振動處于駐波狀態(tài).
把式(2)的邊界條件代入式(3)得到
因此有B=-A,以及A(eαleiβl-e-αle-iβl)=u0,此式成立的條件是其虛部為零,所以有
當然理論上也存在使式A(eαleiβl-e-αle-iβl)=u0的實部為零的狀態(tài),則2,…),以及然而這是x=l處于波腹的狀態(tài).亦即在理論上如果振源音叉的振幅足夠大,也可使x=l處為波腹.但對于通常的實驗裝置而言,音叉的振幅很小,所以只討論式(8)所表示的駐波(當存在阻力時實際上是行駐波)狀態(tài).現(xiàn)在式(3)可寫成
其振幅為
波腹或波節(jié)的位置可以通過令U(x)對x的導數(shù)U′(x)=0求得.因
所以U′(x)=0,亦即
式(8)提示我們在純駐波狀態(tài)時波腹位于x=l/2n,…,(2n-1)l/2n等n個點處,波節(jié)位于x=0,l/n,…,(n-1)l/n,l等n+1個點處,由式(13)可知波腹和波節(jié)將分別向波源方向和固定端方向偏離一個小量.因此可設距離固定端的第n個波腹(或距離振源的第一個波腹)位于
式中δxloopn為距離固定端的第n個波腹位置與純駐波時波腹位置的偏離量,把它代入式(13)則有
由于αδxloopn、δxloopn都是小量,可利用展開式以及sin把它們代入式(15)可解出
于是距離固定端第n個波腹的振幅為
由于αδxloopn、δxloopn很小,故上式可近似為
類似地,可設距離固定端的第n個波節(jié)位置與純駐波時波節(jié)位置的偏離量為δxnoden(固定端為第1個波節(jié)點),因δxnoden是向固定端的偏離量,故可設第n個波節(jié)點的位置為
另外,由式(13)可知現(xiàn)在x=l并非真正的波節(jié)點,而是在略小于x=l處(第n+1個波節(jié)點).將式(19)代入式(13)可解出
因此距離固定端第n個波節(jié)的振幅可近似為
可見由于存在阻力,波腹的振幅不再是無窮大,而波節(jié)處的振幅也不是零.令
可把方程(22)寫成如下w的多項式形式:
這樣便可通過實驗測出Uloopn和Unoden亦即r,由方程(23)解出w,則
因ω=2πf(f為振源振動頻率),再把式(8)和式(24)代入式(6),則得到
注意式(6)中的T、α、β并不是互相獨立的,α、β實際上都與T有關(guān),所以w也與T有關(guān).
例如,當振源頻率f=119Hz,l=1.300m,在n=2的情況下,測得張力T=2.1733N(砝碼加吊鉤的重量),2Uloopn=10.0mm,2Unoden=1.0mm,即r=10,把它代入多項式方程(23),用 Matlab中的roots語句[3]很容易解出w的一個根是w=1.106 251 870 629 305,將以上數(shù)值代入式(25),得到R≈0.0044kg·s-1·m-1.若r的測量不確定度(近似標準差)取σr≈1,則由式(23)可算得w的標準差σw≈0.01,可見R的測量精度受σw的影響最大,故σR≈Rσw/(wlnw)≈0.0005kg·s-1·m-1.因此可把R的測量結(jié)果寫為
而由式(24)可算出n=2時的α≈0.155m-1,代入式(16)和式(20),可算得自x=0點算起的第n(=2)個波腹點和波節(jié)點(也是從振源算起的第一個波腹點和第二個波節(jié)點)相對于純駐波狀態(tài)時的偏離量約為
其中,δxloopn是往波源方向的偏離量,δxnoden是向固定端方向的偏離量.可見偏離量很小,同時也證明了振源處的確可看作波節(jié).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計算R的式(6)或式(25)中并未出現(xiàn)弦的線密度ρ,但若R在一定范圍內(nèi)是一個常數(shù),則α事實上與ρ有關(guān),即所測α的數(shù)值實際上跟所選的弦線有關(guān).另外,張力T的測量也存在一定的系統(tǒng)誤差,這是因為在圖1的實驗裝置中,當弦線拉緊時滑輪的軸承總是存在一定的靜摩擦力,導致測得的T會略為偏小.例如,在n=2的情況下實驗時發(fā)現(xiàn),增減5g左右砝碼時駐波狀態(tài)并無明顯變化,這顯然是滑輪軸承存在靜摩擦力的影響所致.
考慮了阻力的作用之后,一方面在理論上避免了無窮大振幅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在實驗上又能夠測出阻力系數(shù)的數(shù)值,既拓展了實驗內(nèi)容,又從這一看似簡單的實驗中看到了理論的指導作用.
[1]梁昆淼.數(shù)學物理方法[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228.
[2]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物理系編.物理學:力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8:394.
[3]李胡錫,姜紅.Matlab循序漸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122.
[4]林建偉.弦振動駐波分析[J].物理與工程,1995,5(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