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家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也要拋棄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信息的處理及加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
[關鍵詞]課堂教學 學習方式 轉變 關注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8-037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如何把學生過去的單一、被動、陳舊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成旨在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怎樣來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這是現(xiàn)代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提出以下看法。
一、嚴抓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組織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成績和素質的提高,因此我認為,抓好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關鍵中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把課堂教學組織好呢?
1.備好課是前提
要想給學生上一節(jié)高質量、高效率的好課,教師在課前就必須備好課。備課不是純粹的抄抄教案,看看課文,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挖掘教材的內涵從而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設計出巧妙的問題和精簡的作業(yè)等。在備課的同時又要備學生,又要考慮到在哪提問題,怎樣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只備課而不備學生,即使提出的問題再好、再巧,都有可能處于“冷場”狀態(tài)。因此,備好課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障。
2.轉變學習方式是關鍵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fā)現(xiàn)與探索,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存粹被動接受和記憶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的發(fā)展將會受到扼制,學習興趣和熱情將會減弱。因此,轉變學習方式勢在必行,應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教學《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詩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共同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詩句中哪個字用得好?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來解決,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是發(fā)展中的人,具有尊嚴的人,所以我們的教學必須是以每位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
首先,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中,教師所面對的每一位學生都是自己應關注的對象。如教學《鳥的天堂》寫鳥多的那段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鳥動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然后出示填空題: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向他們提出了以下的要求:只讀書上的句子(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將書上的句子擴充內容說一說(中等生完成);自由想象,還可以怎么填(學習好的學生完成)?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練習和發(fā)展。
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引導學生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小抄寫員》這類課文時,我先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重點段去體會人物的悲苦命運,然后由人物的悲慘命運提問:“假如文中的主人公來到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我會送給他們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庇械恼f:“我會和他們交朋友,并把他們帶到家里來。”還有的說:“我會保護他們,不再讓別人欺負他們。”……這樣由擴展學生不僅獲得學科知識,他們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他們高尚的道德及善良的人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再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關注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要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尊重“以讀為本”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如教學《索溪峪的野》一課中的“山野、水野、物野”這幾段時,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欣賞和揣摩,從而激發(fā)他們走進課文語言的欲望和興趣。
總之,教學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通過各種有效途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全面和諧發(fā)展。
(特約編輯 陳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