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琴
摘要:新課標提倡“以生為本”,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實施新課標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深入的思考分析,我覺得數(shù)學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以落實三基為指導,以落實三本為根本,切實地給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更快樂地學習數(shù)學。
關鍵詞:以生為本;三基;三本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6-0064-01
新課標提倡“以生為本”,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但是,不管課標怎樣改革,我們的教育教學永遠離不開三個方面: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師生的互動。我們的教應該圍繞學生的學進行,應該依托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展開,同時也應該處于主導地位。那么,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該怎樣衡量自己的課堂教育教學是否成功呢?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
但是,如果我們轉(zhuǎn)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把上面問題轉(zhuǎn)化為“教師本身應該怎樣把課講到位”來進行思考,那么我們就能找到相應的回答。針對這個問題,通過實施新課標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深入的思考分析,我覺得數(shù)學教師在講課時一定要做到下面幾點:
一、研究學生的實際為前提
我們年級大部分學生數(shù)學基礎知識薄弱,成績普遍較差,在高一的獎學金頒獎大會上,年級前20的學生在談學習心得的時候,也說數(shù)學是一門很難的學科,但是要參加高考,不得不學。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產(chǎn)生了一種恐懼的心理。所以我們備課組三位老師平常經(jīng)常會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增強師生情感。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要耐心的引導,因為這部分學生都比較自卑。說說五班的何靚靚。高一的時候每次考試成績都在25分左右。開始總以為是上課不認真,后來讓她每天來問一個問題,才發(fā)現(xiàn)我上課講得每一個知識點,她都能很流利地答出來。所以其實她比任何人都認真,雖然聽不懂,但是還是很完整地把一節(jié)課聽下來。她缺少的是把這些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形成系統(tǒng)。一個學期努力下來,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同時,針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我們開設了數(shù)學培優(yōu)班,加強對部分整體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的輔導與培養(yǎng),擴充他們的題量,積累一定的解題經(jīng)驗。
二、以落實三基為指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落實“三基”,實現(xiàn)數(shù)學基本素質(zhì)的形成。有些學生可能挺困惑“總談基礎,什么是基礎?就讓我們看教材,做上面習題嗎?上面的題我都會做了,但成績還是上不來”.課本的確是基礎的陣營,但要做到“從課本中來,到課本中去”,真正做到“把課本由薄變厚,再把課本由厚變薄”,才切實達到落實三基的目標。
經(jīng)常有同學會說,我基礎不好或者我初中數(shù)學就不好,作為學不好數(shù)學的借口。什么是基礎?昨天學的知識是今天的基礎,今天所學的是明天的基礎。6班的樂秀成,在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問這樣的問題:老師,判別式是什么,老師韋達定理是什么?引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但是就是在這一個個的提問中,他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知識?,F(xiàn)在學直線與橢圓,他也可以解出個大概。這就是基礎的形成。
縱覽近幾年高考試卷,以中學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和方法為考察的重點,知識點覆蓋率在70%以上。對于文科班的學生考試的成敗,主要取決于這些題目的解答情況。因此,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能力的掌握是生命線。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形成相應的能力。
三、以落實三本為根本(作業(yè)本、筆記本、糾錯本)
1、課后練習促落實
課堂40分鐘打基礎,鞏固練習作后盾。教師講完課后,及時進行鞏固練習,可以使學生及時進行知識反饋,便于教師自查教學效果,及時改進教學方法。這里我們得到了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每個班都要求學生第一節(jié)課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并且要求學生無論選擇填空都寫上過程,以了解學生在解題中出現(xiàn)的錯誤。每周我們都安排一次周練,讓學生清楚自己近期的學習狀況。每學期,我們還會組織一次數(shù)學競賽,并給予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以物質(zhì)獎勵,提高大家的學習熱情。
2、整理筆記促落實
整理筆記有助于對認知過程的方法培養(yǎng)。聽會、看會不等于知識就是自己,目的是要會應用。六班有個女生有次來問問題,講題時對我提問的公式一無所知。問其原因,她說我公式都記在筆記本上了。所以筆記本并沒有發(fā)揮它真正的作用。筆記并不僅僅局限于記公式,這些是需要自己去強化記憶的,筆記更重要的是解題方法和技巧積累。更有一些同學,還不知道如何記筆記,所以在高一我們進行了筆記本的展覽,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及時糾錯促落實
讓學生重視自己作業(yè)和試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課上集中講,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進行逐一面批,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改正。要求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個“糾錯本”,在空閑時間或準備下一次考試時,拿出“糾錯本”瀏覽一下,遮住糾錯一欄,對著錯題欄再做一遍,這樣就會使“糾錯本”真正發(fā)揮出其作用。有些學生意識不到改錯的重要性,他們以為下不為例就行了。殊不知,沒有改錯的過程,就不可能從根本消除再次出錯的可能。對于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將其集中總結(jié)出來,過一段時間再次進行測驗,以達到使學生加深對錯誤問題的理解的目的。教師抓住培養(yǎng)學生改錯的好習慣,可使學生在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時,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避免不必要得失分。
以上是備課組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許多老師在抓落實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由于許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性不強,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低,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多想一些辦法,把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杭州東方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