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的英國老太奧利芙·庫克從懸崖上翻越圍欄、跳下河谷,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為長達80年的慈善生涯劃上了一個令人唏噓的句號。
庫克是英國從事慈善活動最久的公民之一,每月向多達27個慈善團隊捐款,為此用去了所有的養(yǎng)老金。然而,這樣一位菩薩心腸的老太太,自殺的理由竟是“受不了來自慈善機構(gòu)無窮無盡的索要”。老太太的愛心被綁架了,她堅守的慈善事業(yè)被褻瀆了。這件事情令全英國轟動,不少人靜下心來拷問慈善的本質(zhì)。
在國內(nèi),“慈善”早已不是人們熟悉的那個詞了。從郭美美毀掉了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到陳光標式的高調(diào)捐款,再到全民為漸凍人捐款的ASL冰桶挑戰(zhàn)……形形色色的慈善中,哪些是真正的慈善?哪些又是披著慈善外衣而另有所圖?
前天,自稱“安徽首善”的張藝冬來到上海,為提倡母乳喂養(yǎng)“站街”。他穿著女性文胸,胸前抱著一個娃娃,造型十分可笑。張藝冬的定位是“草根公益人”,他做了不少善事,但也因此“患病”,被稱之為“慈善病人”。他曾進行過一系列令人瞠目的表演:跪陳光標、抱郭明義、整容成雷鋒,甚至想把身份證上的名字改成“雷鋒”(但被拒絕)……高調(diào)的炒作行為給他本身涂上了一層奇特的色彩,以至于看客們早已分不清他的本來面目。
事實上,不管是把行善者當成搖錢樹的“強制捐”“逼捐”,還是追求名動四方的高調(diào)作秀,這樣的慈善都是一種暴力。即便當下見效快,也并不能為大多數(shù)人帶來長久的變化,甚至?xí)呱鞣N虛情假意的偽善。
我想起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19世紀末,加州鐵路大王為了紀念染病去世的兒子,捐錢成立了以兒子的名字命名的斯坦福大學(xué),并把自己用來培訓(xùn)賽馬的農(nóng)場拿出來建成校園。他的這一舉動為以后的美國人帶來了無盡的財富,與那些追求短視的暴力慈善不同。
拒絕暴力慈善,首先要明白“慈善”的含義。慈善很大,大到無法用一個準確的定義去描述它;慈善很小,小到只要有心就足矣。真正的慈善,應(yīng)是源自善心而不摻任何雜質(zhì)。
(摘自《新民晚報》)
【素材解讀】
當“慈善”的前面加上了“暴力”這一修飾語,難以想象,這將是一種怎樣的慈善。慈善的本質(zhì)在于心善,如果不能做到心善,那么慈善事業(yè)對于捐助者和受捐者來說都將變成一種負擔,慈善行為本身也可能變成作秀。
【適用話題】
暴力慈善 真正的慈善 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