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湖北省黃梅馬鞍山鐵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

2015-06-24 13:24:44李小林孫唯衡
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 2015年4期
關鍵詞:米黃色菱鐵礦褐鐵礦

李小林, 孫唯衡, 張 雷, 吳 鵬

(湖北省地質礦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2)

湖北省黃梅馬鞍山鐵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

李小林, 孫唯衡, 張 雷, 吳 鵬

(湖北省地質礦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2)

通過對黃梅馬鞍山鐵礦礦床地質特征、礦石特征和控礦因素的分析,認為該礦床有較明顯的垂向分帶特征,由上至下依次為地表坡積礦、淺部氧化礦和深部原生礦帶,礦石礦物由褐鐵礦向菱鐵礦過渡。該鐵礦床主要控礦因素為地層和巖性,構造和巖漿巖活動影響有限,成礦物質來源于石炭系、二疊系的碳酸鹽巖建造和碎屑巖建造。礦床類型屬于沉積—改造型,即沉積階段形成菱鐵礦,其中青灰色菱鐵礦形成于成巖階段,米黃色菱鐵礦形成于后生作用階段;表生改造階段生成褐鐵礦,使礦體發(fā)生富集,并形成垂向分帶。

菱鐵礦;垂向分帶;控礦因素;沉積—改造;黃梅馬鞍山

黃梅地區(qū)隸屬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是湖北省中東部重要的銅鐵多金屬成礦帶。黃梅地區(qū)廣泛分布著層控型菱鐵礦礦床,它們具有多因復成的成礦機制。先后經歷了原生沉積成礦作用和表生改造成礦作用,具有垂向分帶性特征。本文通過對礦床地質特征、礦石礦物和化學成分組成的分析,進一步探討其控礦因素和成礦模式,可為該區(qū)菱鐵礦成礦規(guī)律提供有益的思路。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黃梅地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成礦帶西段以北,桐柏—大別山成礦的東南端;處于華北地塊與揚子地塊之間,屬于揚子準地臺下揚子臺坪東,淮陽古陸南,滁州—黃梅前陸褶皺沖帶南端[1](圖1)。本區(qū)在石炭紀和二疊紀屬古陸邊緣的海相沉積,除五通組(D3w)外,本區(qū)寒武紀—志留紀,黃龍組(C2h)—青龍群(T1+2Q)均發(fā)育淺?!獮I海相碳酸鹽—碎屑巖建造,有利于鈣質、硅質和泥質含鐵、錳沉積物的堆積。于蒲圻群(T3P)出現海陸交互相沉積,其后一直處于陸相環(huán)境。

2 礦床地質特征

2.1 礦區(qū)地質概況

湖北省黃梅鐵礦區(qū)位于滁州—黃梅前陸褶皺沖帶南端的五里墩背斜兩翼,馬鞍山礦床位于背斜之南東翼。地層從志留系—侏羅系均有分布,主要含礦層位為石炭系、二疊系碳酸鹽巖及碎屑巖建造。巖漿巖活動一般,中生代燕山期相對活躍,巖漿巖的種類由酸性—超基性均有。主要構造為北東—南西向線型褶皺和斷層,其中五里墩背斜軸向北東,東南翼傾角30°~50°,控制了馬鞍山礦床的展布(圖2);北西翼倒轉,傾角30°~65°,控制了馬尾山、梅家山礦床。

2.1.1 地層

礦床地層出露比較全,志留系—侏羅系均有分布,具體特征見表1。

2.1.2 構造

礦區(qū)主要構造線為一系列相互平行的NE-SW向線型褶皺、沖斷層、逆掩斷層所組成(圖2),并伴有正交、斜交的張性、張扭性斷層。

褶皺 五里墩背斜是控制礦區(qū)的主要褶皺構造。背斜軸呈40°方向延伸,北東端在蛇山一帶向南東彎轉向北凸出的弧形分布。背斜長11 km,寬4.5 km。背斜北翼倒轉,傾向東南,傾角30°~65°,南東翼傾向南東,傾角30°~50°,馬鞍山礦床位于背斜南東翼。

斷裂 礦床范圍內的斷裂,成礦前即已基本形成并控制著礦帶和礦體的分布,成礦后的斷裂對主礦體有微弱的破壞作用。斷裂主要分為3條NE-SW走向的縱斷裂和近20條近等間距分布的橫斷裂。

圖1 黃梅地區(qū)地質構造簡圖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diagram of Huangmei area1.斷層;2.陸塊分界線;3.構造單元分界線;4.結晶基底;5.蓋層;6.研究區(qū)范圍;①.確山—合肥斷裂;②.萍鄉(xiāng)—廣豐斷裂;③.郯廬斷裂;④.襄廣斷裂;⑤.通城—德安斷裂;⑥.休寧斷裂;⑦.東至—宣州(江南)斷裂;⑧.虎(岑關)—月(潭)斷裂;⑨.鄂城—嘉魚斷裂;⑩.信陽—舒城斷裂;.桐柏—桐城斷裂;.修水—德安斷裂;.宜豐—景德鎮(zhèn)斷裂;.豐城—婺源斷裂;.湖口—南昌斷裂。

2.1.3 巖漿巖

區(qū)內主要分布在馬鞍山礦床邊緣,大致呈北東向分布,此外在五里墩背斜核部亦可見到零星分布的次火山巖巖脈。主要巖性有輝綠巖、輝石閃長玢巖、輝石安山玢巖、安山巖、斜長斑巖、安山質凝灰熔巖。

2.2 礦體地質特征

2.2.1 礦體平面特征

礦區(qū)鐵礦體斷續(xù)分布長5 km,多呈條帶狀、豆莢狀產出,有明顯的膨縮現象(圖2),走向NNE-NEE,東段傾向SE,傾角30°~50°,局部70°;西段傾向NW,傾角65°以上。單個礦體長度30~720 m,一般100~200 m,水平寬度3~29 m,一般10~20 m。

2.2.2 礦體垂向特征

礦體按垂向深度可分為地表坡積礦、淺部氧化礦和深部原生礦(圖3)。

地表坡積礦 主要為氧化礦在地表風化后的坡積物,完全受第四系控制,其規(guī)模和延伸均受地表覆蓋物控制。一般長度在50 m以內,出露寬度10 m以內。礦石類型主要為褐鐵礦。

淺部氧化礦 大多數呈北東向展布,傾向南東,傾角一般40°~60°,礦體一般長30~70 m,出露標高都在0 m以上,出露寬度4~27 m,礦石類型主要均為褐鐵礦,且以富礦為主,是由菱鐵礦風化淋濾,原地堆積而成,多在侵蝕基準面以上。

深部原生礦 出露標高多在0 m以下。礦石類型均為菱鐵礦,可分為青灰色和米黃色兩種,后者為前者溶解搬運再沉淀的產物,發(fā)生一定富集作用。

2.3 礦石特征

2.3.1 礦石礦物成分

礦石礦物主要為褐鐵礦和菱鐵礦,前者是后者氧化而成。

(1) 褐鐵礦礦石。一般是在地表和淺部產出,礦石顏色各異,有黃、褐黃、棕褐、褐黑、煙黑色等。礦石礦物組成簡單(表2)。金屬礦物主要為褐鐵礦、針鐵礦—水針鐵礦、赤鐵礦—水赤鐵礦,其次為錳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玉髓和重晶石,其次為粘土礦物和硅酸鹽礦物,有時見微量多金屬硫化物和氟化物。礦石具隱晶—微晶結構,土狀、塊狀、蜂窩狀、皮殼狀、膠狀、角礫狀構造。礦石具有強硅化和明顯的重晶石化現象。

圖2 黃梅馬鞍山鐵礦區(qū)地質簡圖Fig.2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Maanshan iron deposits in Huangmei

圖3 褐鐵礦—菱鐵礦體垂向分帶特征Fig.3 Limonite-siderite ore bodies character zoning in verticality

(2) 菱鐵礦礦石。為深部原生礦組成成分,一般在0 m以下產出。礦石顏色為青灰色、灰白色,溶解再沉淀后變?yōu)槊S色[2]。礦石礦物的組成簡單(表3),金屬礦物主要為菱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鐵白云石、白云石,其次為方解石、重晶石和石英等。細—中粗粒結構,塊狀、斑雜狀構造為主,碎裂狀、網脈狀、角礫狀、圍塊狀次之。礦石具有強烈的硅化、白云石化、重晶化,及微弱的多金屬礦化現象。

表2 褐鐵礦礦物成分一覽表

按本區(qū)菱鐵礦顏色和粒度的差別,一般分為青灰色菱鐵礦和米黃色菱鐵礦。

青灰色菱鐵礦 呈深淺程度不等的青灰色或帶淺黃色調的青灰色,礦物結晶有微粒—細粒和細?!至煞N,前者粒徑0.03~0.2 mm,后者粒徑0.2~1 mm。

米黃色菱鐵礦 呈深淺不一的米黃色,礦物結核顆粒一般粗大,粒徑多在0.3~1.5 mm,個別達2~3 mm,呈自形—半自形菱面晶體。

表3 菱鐵礦礦石礦物成分一覽表

2.3.2 礦石化學成分

采取褐鐵礦礦石樣17件,菱鐵礦礦石樣12件,根據光譜分析、全分析和組合分析結果(表4),按其化學成分性質可分為四組:主要有用成分、造渣組分、雜質、揮發(fā)組分。

(1) 主要有用成分——鐵:氧化礦石中的鐵主要含在褐鐵礦中,少量含在金屬礦物和脈石礦物中。原生礦石中的鐵主要含在菱鐵礦中,少量含在鐵白云石、鐵方解石及其他金屬礦物中。

(2) 造渣組分:鈣、鎂氧化物的存在與碳酸礦物有關,硅、鋁氧化物的存在與石英、玉髓和粘土礦物有關。前者在原生礦石中發(fā)育,后者在氧化礦石中發(fā)育。

(3) 雜質:有害雜質僅有硫,在褐鐵礦中偏高,來源主要是硫酸鹽礦物(重晶石),即礦石中重晶石含量超過2%時,硫含量就會>0.3%。

(4) 揮發(fā)組分:原生礦石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與碳酸鹽礦物有關。

CaO+MgO/SiO2+A12O3:地表褐鐵礦一般為0.157,深部褐鐵礦一般為0.34,屬酸性礦石。菱鐵礦波動于0.32~35.8之間,一般在4~22,大體上在12線以東多是堿性礦石;12線以西除堿性礦石外,8~12線還出現自熔—半自熔性礦石,甚至個別還有酸性礦石。

表4 礦石化學成分一覽表

菱鐵礦中的Mn是指示菱鐵礦成因的重要指示元素。沉積成因的菱鐵礦中MnO含量為1.5%~2.5%,熱液成因的菱鐵礦中MnO含量為0.5%左右[3]。從上述礦石成分統(tǒng)計表(表3)中可以看出,菱鐵礦中Mn的含量在0.74%~2.52%之間,換算MnO含量則為0.96%~3.25%,具明顯的沉積成因特征。

2.4 圍巖蝕變特征

區(qū)內圍巖蝕變主要有重晶石化、白云石化、鐵白云石化、硅化和碳酸鹽化。

蝕變圍巖在空間上有一定的規(guī)律,并與一定金屬礦化有關。平面上,在礦床分布范圍內,可分三個蝕變帶,西段主要為重晶石—白云石帶,多與銅、鉛、鋅等金屬礦化有關;中段主要為重晶石—鐵白云石—硅化帶,多與菱鐵礦有關;東段主要為弱鐵錳碳酸鹽化帶,與微弱鐵礦化有關。剖面上,各種蝕變多在礦體上盤發(fā)育,垂直礦體方向,由里向外大體是:鐵白云石化、重晶石化—硅化、白云石化—弱鐵錳碳酸鹽化。

3 控礦因素和礦床成因探討

3.1 控礦因素分析

地層 菱鐵礦賦存于一定的層位,主要是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灰?guī)r和粉砂巖,部分賦存于上石炭統(tǒng)黃龍組灰?guī)r中。在礦體產狀表現上,礦體的產狀呈層狀或似層狀,普遍與地層產狀一致,且礦體厚度與含礦圍巖厚度正相關。在礦石特征上,類型簡單,青灰色菱鐵礦粒度細,粒間有炭質膠結。在菱鐵礦化學成分上,MnO含量為0.96%~3.25%,具沉積成因特征,且微量元素含量與圍巖基本一致[2],以上證據均表明該礦床屬于沉積成因,地層和巖性為主要控礦因素。

構造 米黃色菱鐵礦多呈脈狀、細脈星點狀或團塊狀,常切穿層理,賦存在斷裂、裂隙和空隙中。但構造活動對礦體的主體(褐鐵礦和青灰色菱鐵礦)無明顯控制,沒有褶皺和斷層的地方照樣有鐵礦成礦。且脈狀菱鐵礦往往在青灰色菱鐵礦附近產出,與構造延展方向無相關性。因此,地質構造對于鐵礦的成礦作用是有限的,不是主導因素。

巖漿巖 礦區(qū)內未見大的侵入體,僅出露少數中生代安山巖和安山玢巖脈,其微量元素含量與礦體相去甚遠,表明菱鐵礦的來源與其不同。近礦圍巖熱液蝕變不顯著,雖見有不均勻的硅化及鐵白云石脈、方解石脈,但其成因是否為巖漿熱液仍值得商榷。

成礦物質來源 就目前所知,與菱鐵礦來源密切相關的分為2種:①碎屑巖建造。沉積的菱鐵礦巖層往往與泥質巖夾層產在一起,或者菱鐵礦在粉砂巖中呈膠結物,可能為粉砂巖中的菱鐵礦由粒間孔隙水在還原環(huán)境下生成。②碳酸鹽巖建造。沉積的菱鐵礦產于碳酸鹽巖中,巖層中的Fe3+還原成Fe2+,經過交代作用形成菱鐵礦而富集[4]。尤其是在石灰?guī)r向白云巖,或碎屑巖向碳酸鹽巖過渡的層位內,菱鐵礦賦存更集中[5]。菱鐵礦沉積地球化學相變化的界面附近沉積,是發(fā)生在海水逐漸加深和pH逐漸加大的過程中[6-7]。

3.2 礦床成因探討

沉積成礦作用 原生礦中的青灰色菱鐵礦呈層狀、似層狀或透鏡狀產于地層中,微細粒均粒結構,顯示了原生沉積的特點。青灰色菱鐵礦中的SiO2、Al2O3、S、有機碳、TiO2含量高,TFe的含量較低,乃是由于其中泥質、砂質、硅質、有機質、黃鐵礦等固態(tài)包體物質含量較多所致,是同生沉積物在固態(tài)條件下經成巖重結晶作用、交代作用形成的反映。在成巖作用階段,經有機質還原劑的作用,將Fe3+還原成Fe2+,并與有機質分解產生的CO2化合,才形成青灰色(反映含有機質和其形成的強還原條件)均質微細粒的成巖菱鐵礦[8]。

米黃色菱鐵礦多為透鏡狀和脈狀,沿斷裂、裂隙和空隙分布,常切穿層理,多為粗—巨粒結構,成分較純。分析其化學成分發(fā)現,SiO2、Al2O3、S、有機碳、TiO2含量較青灰色菱鐵礦少,TFe含量較高,后生水溶解了成巖菱鐵礦,再在斷裂、裂隙、空洞中沉淀下來,形成米黃色、粗巨粒的后生菱鐵礦,使礦物成分更純。后生作用主要發(fā)生于印支期后期—燕山期,為“沉壓”型水交替期,地下水運動的水力梯度增大,導致地下水流速及區(qū)域沉積水向本區(qū)的排泄相對增強,碳酸鹽巖含水層中地下水能與圍巖及灰?guī)r較充分接觸、反應,為交代作用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鐵活動性較弱,且在碳酸鹽巖環(huán)境中不利于遷移,故米黃色菱鐵礦常賦存在層狀青灰色細晶菱鐵礦礦體內或其附近[9]。這些表明了米黃色菱鐵礦形成于后生作用階段[2,10-11]。

表生改造成礦作用 該礦床有較明顯的垂直分帶現象,原生礦帶主要產于0 m以下,主要礦物種類為青灰色菱鐵礦和米黃色菱鐵礦,形成于還原環(huán)境。淺部氧化礦和地表坡積礦礦物成分主要為褐鐵礦,表現為氧化礦石類型。氧化礦為菱鐵礦風化的產物,經過風化淋濾產生富集作用,是該礦區(qū)的主要礦石類型,產出多在侵蝕基準面以上。坡積礦為氧化礦進一步風化后在地表的坡積物,完全受第四系控制。

4 結論

(1) 賦礦地層為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和上石炭統(tǒng)黃龍組,是一套以深灰色灰?guī)r、粉砂巖和泥頁巖為主的碳酸鹽巖、碎屑巖建造,沉積環(huán)境為還原狀態(tài)。

(2) 礦石具有垂向分帶性,從上至下依次為地表坡積礦、淺部氧化礦和深部原生礦。

(3) 控礦因素以地層和巖性為主,構造和巖漿巖作用不明顯,成礦物質來源于碳酸鹽巖建造和碎屑巖建造。

(4) 原生礦石在沉積成礦階段形成,由青灰色菱鐵礦和米黃色菱鐵礦組成,其中青灰色菱鐵礦形成于成巖作用階段,米黃色菱鐵礦形成于后生作用階段。

(5) 礦床類型為沉積—改造型,即沉積作用形成菱鐵礦,后經表生改造富集,形成褐鐵礦。

[1] 湖北省地質礦產局.湖北省區(qū)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614-616.

[2] 王焰新,沈照理.湖北黃梅菱鐵礦礦床成礦作用的古水文地質學研究[J].現代地質,1988,2(1):110-119.

[3] 段超,周濤發(fā),范裕,等.廬樅盆地龍橋鐵礦床中菱鐵礦的地質特征和成因意義[J].礦床地質,2009,28(5):643-652.

[4] 廖士范,梁同榮,曾明果.貴州鐵礦山沉積改造菱鐵礦床的成礦方式及沉積改造機理的探討[J].地質評論,1980,26(1):16-24.

[5] 李厚民,王登紅,李立興,等.中國鐵礦成礦規(guī)律及重點礦集區(qū)資源潛力分析[J].中國地質,2012,39(3):559-580.

[6] 徐廣平,張曉東,艾寧,等.寧夏衛(wèi)寧北山地區(qū)鐵礦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探討[J].西北地質,2011,44(1):39-47.

[7] 杜建國,常丹燕.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深部鐵礦找礦的思考[J].地質學報,2011,85(5):687-698.

[8] 沈冰,劉飛燕,朱志敏.滇中地區(qū)層控菱鐵礦成因機制探討[J].礦產與地質,2006,20(3):260-263.

[9] 劉寶珺,徐新煌,余光明,等.初論層狀菱鐵礦礦床的沉積環(huán)境和形成作用[J].地質與勘探,1980(6):67-74.

[10] 王焰新,沈照理.沉積改造型菱鐵礦礦床改造作用中CO2的來源及其成礦意義——以黃梅菱鐵礦礦床為例[J].地球科學,1988(3):240-242.

[11] 邱柱國.沉積礦床成因亞類的劃分及沉積菱鐵礦的成因[J].礦床地質,1987,6(1):68-78.

(責任編輯:于繼紅)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Maanshan IronDeposit in Huangmei,Hubei Province

LI Xiaolin, SUN Weiheng, ZHANG Lei, WU Peng

(HubeiGeological&MiningExplorationCompany,Ltd.,(HGMC)Wuhan,Hubei430022)

Through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Maanshan iron deposit in Huangmei,deposit has obvious vertical zoning characteristics,is sequentially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slope deposit,the original surface product ore and primary ore belt,ore minerals from limonite to siderite transition.The main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iron deposit are the strata and lithology,tectonic and magmatic activities.The ore forming material is derived from carbonate rocks and clastic rocks.Deposit types are sedimentary transformation type,sedimentary stage formed siderite,the grey siderite form diagenetic stage,beige siderite formation in the catagenesis stage;surface reconstruction stage generates limonite,the orebody occurrence and enrichment,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vertical zoning.

siderite; zoning in verticality;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edimentation-reconstruction; Maanshan in Huangmei

2015-06-17;改回日期:2015-07-02

李小林(1966-),男,高級工程師,地質勘查專業(yè),從事地質勘查工作。E-mail:361835123@qq.com

P618.31

A

1671-1211(2015)04-0377-06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504003

數字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50707.1700.001.html 數字出版日期:2015-07-07 17:00

猜你喜歡
米黃色菱鐵礦褐鐵礦
臺灣國姓地區(qū)中新世海相菱鐵礦的成因
沉積學報(2022年6期)2023-01-13 10:50:54
菱鐵礦在CO2氣氛下熱分解反應動力學研究
價值工程(2022年3期)2022-01-14 10:06:54
安鋼燒結機配加澳褐鐵礦粉的生產實踐
河南冶金(2020年4期)2020-10-21 01:30:56
改性菱鐵礦催化劑的催化脫硝活性及抗硫性研究
米黃色脂肪細胞誘導分化方法研究
食管疾病(2019年1期)2019-03-25 07:19:38
合 歡
中國詩歌(2018年6期)2018-11-14 13:24:12
褐鐵礦粉的燒結基礎特性的實驗研究
山西冶金(2018年6期)2018-03-04 12:53:02
2017年1月8~11日丹麥哥本哈根毛皮拍賣會皮張拍賣結果報告
鐵礦石SCR低溫脫硝催化劑的改性研究
國內褐鐵礦燒結技術發(fā)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鞍鋼技術(2015年4期)2015-09-24 01:50:13
苏尼特左旗| 广州市| 文山县| 洱源县| 江口县| 溧阳市| 吉木乃县| 宁明县| 呼和浩特市| 同德县| 宁乡县| 丹寨县| 土默特右旗| 马龙县| 凉城县| 鹤山市| 宁乡县| 栾川县| 盱眙县| 明水县| 沧州市| 灵武市| 福泉市| 灵川县| 启东市| 通化市| 安新县| 宁陕县| 民权县| 长子县| 岑巩县| 南京市| 昂仁县| 图们市| 天祝| 金寨县| 彭州市| 元阳县| 修文县| 团风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