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安徽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舒伯特藝術歌曲《鱒魚》的演唱要領
張麗麗
(安徽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藝術歌曲作為歐洲音樂史上別具匠心、綻放異彩的聲樂體裁,它是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體,在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奧浪漫主義作曲家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是藝術歌曲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從對浪漫主義時期的文藝思潮及審美觀念的理解來分析歌曲《鱒魚》,結合浪漫主義音樂的特征來闡述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軌跡,對藝術歌曲進行一個較全面的介紹。從《鱒魚》的藝術特征及其聲樂文化特征來分析指導作品的演唱,從而使聲音技術與藝術情感完美的結合起來,達到聲情并茂的最高藝術境界。
舒伯特;藝術歌曲;《鱒魚》;演唱風格
從廣義上說,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題材多以經(jīng)典詩詞為歌詞,側重表現(xiàn)人的內(nèi)心世界,反映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曲調(diào)形式嚴謹,表現(xiàn)力強,表現(xiàn)手法和作曲技巧比較復雜,歌曲伴奏占據(jù)重要地位,歌曲具有較高的藝術技巧和欣賞價值,能夠產(chǎn)生較為深遠的藝術影響和社會影響。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于維也納一個貧窮的家庭,是奧地利19世紀早期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一生創(chuàng)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31歲時離開了人世,但在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因為留下了這些影響后世的巨作,則被人永遠銘記。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繼承了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20年代歐洲古典音樂的傳統(tǒng),以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把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和特征:即強調(diào)個人主觀情感,注意表現(xiàn)自然并與個人主觀感受融為一體,自覺追求民族、民間的內(nèi)容和情緒;還有音樂表現(xiàn)形式豐富,曲調(diào)變化自由、舒展,伴奏中突出的音樂形象和意境;取之不盡的音樂創(chuàng)作題材——藝術大師們的詩歌力作,都是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點所在。
《鱒魚》是一首有三個詩節(jié)的短篇敘述性質(zhì)的詩文,創(chuàng)作于1817年,舒伯特以變化的“分節(jié)歌形式”來表現(xiàn)各段落不同情景。起始部分,作者先用鋼琴作為引子,右手的一組六連音加兩個八分音符,左手則是原位主和弦的斷奏,時值也是八分音符,向人們描繪出一幅郊外的田園畫卷,一條清澈的小河水里,魚兒們在它們的天堂里自由自在的嬉戲。為保持曲調(diào)的連續(xù)性,然后緊接著又以四小節(jié)同樣的節(jié)奏和六連音的逐漸走低,讓魚兒在水里的歡娛、追逐隨曲調(diào)的跳躍起伏,更活靈活現(xiàn)的呈現(xiàn)出來。最后又用一個四分音符短暫的休息,結束了共有六小節(jié)的引子,使聽眾陶醉在《鱒魚》自由的天地。
譜例1
第一段開始,以弱唱進入,這樣既承接了引子的美麗、恬靜、舒適氛圍,又使歌聲起音舒緩,旋律基本以均勻的八分音符為主(偶爾因歌詞的節(jié)奏稍有變化),伴奏的節(jié)奏和引子保持一致,音樂則是大量的使用主和弦。第一、二樂句旋律活躍、輕巧,活靈活現(xiàn)體現(xiàn)了小鱒魚在河水里時慢時快、歡快游動的神態(tài)。三至五樂句,旋律趨于平緩、輕柔、細膩,似乎在敘述主人公,也就是詩中的“我”,在小河邊悠閑地看魚兒怎樣快樂地嬉戲……在這第一段詩里,主旋律和鋼琴伴奏配制和諧,詞曲也配合得相得益彰。
下面,讓我們看第二段詩的旋律是如何展開的。僅四小節(jié)的過渡,就完全回復了第一段的旋律和伴奏。這種反復顯然是舒伯特創(chuàng)作藝術歌曲的一種形式,即“分節(jié)歌”反復形式。還因為第二段詩仍然是敘述性的,講述了拿著釣竿的漁夫的冷酷用心以及“我”的美好期盼,而真正的悲劇、高潮并沒有發(fā)生。因此第一段詩的旋律、節(jié)奏在這里完全能夠表達這段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
再看最后一段詩的旋律:在同樣的四小節(jié)過渡后,開始還是基本音型和節(jié)奏型不變,而后就是一組三連音節(jié)奏型的使用,緊接著是伴奏上的快速跳音加休止符,旋律上符合語言節(jié)奏的附點音符加十六分音符,充分表露了“我”所擔心的悲劇發(fā)生了,小鱒魚被漁夫釣到水面,痛苦掙扎……旋律表現(xiàn)得異常激越,痛惜。最后的兩個樂句,重復了第一段詩的最后幾小節(jié)的音調(diào),既是曲譜在結構上的前后呼應,也表達了詩中的“我”感情的延續(xù),主人公對鱒魚的久久惋惜和悲痛……在主旋律結束后,伴奏又演奏了四小節(jié),最后結束在一組琶音上,這既有樂曲收尾的需要,又給人留有回憶和遐想。
譜例2
《鱒魚》是德奧乃至歐洲藝術歌曲中的精粹。要演唱好《鱒魚》,必須首先掌握演唱藝術歌曲的要點,因為《鱒魚》這首歌曲的演唱要領,是包含在藝術歌曲的共性演唱風格之內(nèi)的。
1.德奧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
利奧波德·馮·桑萊斯勒說過:“我曾親自聆聽過他(指舒伯特)伴奏排練自己的曲子不下一百次,不說其他,光是速度方面來說,他的節(jié)拍總是維持一定,除非需要加強表情的樂句,才會有適當?shù)臐u慢,回復原速,加速等表情術語旁注,否則他絕不允許在演唱時有任何過度激越的表演方式?!?/p>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體會出德奧藝術歌曲具有嚴謹細膩、含蓄理智、高貴典雅的共同風格。在演唱德奧藝術歌曲時,切勿使用過分夸張、激越的聲音和動作。
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演唱德奧藝術歌曲的基本要領。
(1)注意氣息的控制
呼吸要自然流暢,特別要注意句法,注意句子之間的連貫、統(tǒng)一及平穩(wěn)過渡。如果吸氣時太用力,會給呼吸造成不平穩(wěn),不流暢,缺乏持續(xù)的連貫性;如果吐氣不均勻,演唱時會顯得聲音浮躁不穩(wěn)。
(2)調(diào)整聲音的運用
音量、音色、聲音的感情等必須和歌曲的風格相一致。如有的歌曲旋律線流暢細致,就要用自然淳樸的嗓音,懷著恬靜抒情的情感去演唱;如有的歌曲旋律跌宕起伏、變化跳躍,就要用飽含激情、熱烈奔放的感情色彩的聲音去演唱。只有歌詞、旋律、歌聲三者的風格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諧調(diào),才能使一首藝術歌曲的美學價值,發(fā)揮到極至。
(3)掌握語言的特點
如果用德語演唱德奧藝術歌曲,還要努力突破語言關。德語屬日爾曼語系,和其它語言相比較,它的元音豐富,歌唱時必須保持元音的純正,飽滿,發(fā)復合元音時,首音一定要清楚并重一些,尾音則較輕,不要拖長。輔音則要比其他語言的發(fā)音要長,要求快而清晰,復合輔音要求第一個發(fā)得輕,第二個較重。同時還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必須各自發(fā)音,但又要保持語音的連貫。可在學唱德語歌之前先學朗誦歌詞,深刻體會歌詞的語氣、含義和意境,在提高德語素養(yǎng)的基礎上,才能準確發(fā)出具有音樂旋律的歌聲。
2.《鱒魚》的演唱提示與藝術處理
(1)《鱒魚》基本演唱方式的提示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基本知道了《鱒魚》是藝術歌曲中的敘事歌曲,根據(jù)其歌詞內(nèi)容和曲調(diào)風格,我認為這首歌的基本演唱方式是:發(fā)聲狀況以混聲為主。本人指的“混聲”即頭腔共鳴與胸腔共鳴混合運用所發(fā)出的聲音。只有胸腔共鳴音色就偏暗,明亮不足,甚至聲音低沉;只有頭腔共鳴則使聲音輕飄,渾厚不足,從而失去力度,沒有感染力。只有很好使用兩種共鳴的結合,才能使聲音通暢、均勻。歌唱時,氣息保持在橫膈膜周圍,要有控制,有意識的操縱橫膈膜的活動、肋骨的擴張,收放自如,要做到聲斷氣連;咽壁始終處于穩(wěn)定的開放狀態(tài),軟腭興奮提起,舌頭運用靈活,聲音焦點的位置居中偏前,有彈性且抒情柔和,聲音的整體線條要清晰明朗,用豐富和較為明亮的音色唱出歌聲。
(2)《鱒魚》具體演唱中的要點提示
在演奏本首歌曲前奏六小節(jié)時,要求演唱者要在精神上進入歌曲的情感世界,要做到未發(fā)聲先有情,然后再用醞釀好的情感唱出將要發(fā)出的歌聲。歌曲第一小節(jié)的演唱,要以弱音進入,起音柔和有控制,之后的歌聲要有敘述性,聲音連貫而流暢。從第一小節(jié)的ba1到第二小節(jié)的f2先是一個純4度大跳再接大3度小跳,歌曲雖然歡快,但f2必須要有很好的氣息支持和額頭的高位置,這樣讓觀眾聽起來輕松,其實歌者用的是內(nèi)功。第一樂句第四小節(jié)的四個下行十六分音符,聲音要唱得連貫輕巧,體現(xiàn)出小鱒魚機靈的動態(tài)。
譜例3
對第三樂句中的十六分音符c2~bg2的減五度大跳的處理方法是,在唱到高音c2時,要提前做好唱bg2時共鳴腔體位置的準備,配合好氣息,抬高上顎的同時抬高眉毛,使聲音到達高位置。
譜例4
歌曲第二部分的旋律雖是第一部分的反復,但歌詞和語言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描述了漁夫冷酷的神色及“我”的擔心和善良的期盼。演唱時除注意第一部分提到的要點外,還要唱出和第一部分不同的音樂情感。
歌曲的第三部分則以降調(diào)色彩,渲染了小鱒魚被釣出水面的痛苦掙扎。如果把整首歌曲的三個部分在情緒上作比較,第一部分是抒情、明朗、平靜地敘述;第二部分是風云初起,將要有危險來臨的擔心;第三部分是悲劇終于發(fā)生了,全局達到了最高潮,一種相對激越的情感應該油然而生,但這種情感的表現(xiàn)應慎重把握,要適度而不失控,切勿違背演唱藝術歌曲不要過于夸張的特征和風格。本部分第二樂句中出現(xiàn)的八個同音,演唱時聲音要由弱到強,咬字要做到結實有力。在這之后,旋律中的八分音符又轉換成了十六分音符,短而急促,表現(xiàn)了此時此景的緊張氣氛及“我”的哀傷和激動心情。此處要求演唱者要特別注意節(jié)奏和音高的準確性,注意吐字的清晰。
譜例5
本部分的前三句歌詞,語義集中闡述漁夫釣小鱒魚的過程,演唱時情緒要形象地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把“我”對漁夫的憎惡情感表現(xiàn)出來。本部分最后的兩個樂句,重復了第一部分最后幾小節(jié)的音調(diào),演唱時的情緒要重點表現(xiàn)出對小鱒魚的回憶、懷念和惋惜之情。
最后四小節(jié)的尾奏和琶音形式的結束音,要求演唱者的情感要緩緩地對從小鱒魚的回憶中逐漸退出。
舒伯特為德奧藝術歌曲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藝術歌曲是世界音樂殿堂的瑰寶,他把自己的凄美人生與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本文是關于舒伯特藝術歌曲演唱的個案研究,通過此研究,不難看出要完美演繹舒伯特藝術歌曲,除具備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準確的德語發(fā)音外,還要有深厚的音樂素養(yǎng),演唱者只有在全面、充分地研究、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個性化的演繹,才能使每一首樂曲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1]丁平.德國藝術歌曲的風格及演唱[J].黃鐘,1999,(2).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3]王大燕.藝術歌曲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9.
[4]王福增.聲樂教學筆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5]鄧小英,劉大巍.論歌唱技術對歌唱音色的影響[J].音樂藝術,2000,(4).
[6]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7]劉志明. 西方音樂史與風格[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
[8]李琛.德國藝術歌曲的風格和演唱技巧[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2).
2095-4654(2015)03-0127-03
2014-12-05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