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可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應將著力點放在教材中,關注教材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在簡簡單單中讓學生品出文本語言的原汁原味,感受到文本的情感與意境。只有關注語言,聚集語用,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才能喚醒學生的語言學習意識。
[關鍵詞]語言 語用 回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4-053
最近聽了不少語文公開課和示范課,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注重外在的東西太多,教學效果被花樣繁多的形式所累,扎實不足而虛浮有余,熱鬧課堂的背后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
一、“教什么”——聚焦語用
研讀教材時,我們總感覺一篇課文可教、可講的內(nèi)容太多,從文字內(nèi)容到語言特點,從篇章結(jié)構(gòu)到修辭寫法,從蘊涵深意到拓展升華,似乎缺一不可,“教什么”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聽過一位年輕教師執(zhí)教的三年級上冊《蒲公英》一課,課堂上教師連續(xù)發(fā)問,希望學生能走進文本,體驗角色。“如果你就是一顆飄在空中的小種子,你想飛去哪里?”“小種子們,太陽公公跟你們說什么呢?”“太陽公公說湖泊是什么樣的?”“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小種子們是怎么回答的?”一連串的問題看似在激發(fā)學生思考,實則是明知故問,把教學著力點放在了“教教材”上,而完全忽視了教材是“怎么寫”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因此,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舞臺。何謂“語用”?顧名思義,就是語文閱讀內(nèi)化的語言,是寫法的模仿、遷移和創(chuàng)造,是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將已經(jīng)學過的字、詞、句、篇等內(nèi)容,進行恰當、合理的表達與運用。仍以《蒲公英》一課為例,這則童話故事生動易懂,教什么呢?筆者設計了“詞串導入—讀好故事—講好故事—揭示寓意”幾個板塊,抓住“囑咐”一詞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好故事,教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好故事,“一讀一講”讓學生在言語訓練中感受到了故事深刻的道理。
二、“怎么教”——語用的策略
許多教師因為缺乏對語文課正確的認識,而把閱讀課上成了熱鬧的“表演課”、繁瑣的“感悟課”或七拼八湊的“雜燴課”。語用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更關注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更關注文本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與運用。
1.讀寫結(jié)合,指向語用
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關注的是學生的言語實踐,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以三年級上冊《石榴》一課為例,筆者針對文本的特質(zhì),抓住小喇叭、石榴子兒這兩處想象展開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魅力,逐步養(yǎng)成邊觀察邊想象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領悟?qū)懛?,為后面的遷移訓練做鋪墊。課文第四自然段品嘗石榴的過程,學生很感興趣,又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此時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可謂是順理成章。教師將讀寫結(jié)合有機地融合于閱讀教學之中,通過訓練,在學生心中架設起了一道與文本溝通的橋梁,激發(fā)了學生深入的體驗與感悟。
2.“讀”占鰲頭,落實語用
朗讀是學生口讀耳聽,將無聲文字化為有聲語言的體驗過程,是學生感悟和領會文本言語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以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一課為例,文章圍繞著“啟蒙教育”,回憶了作者兒時在月光下唱歌謠、講故事和猜謎語的三個場景。如果將教學重點定格在分析文本的深刻內(nèi)容、寫作修辭、結(jié)構(gòu)框架上,則會陷入機械講解的泥潭,這無疑剝奪了學生語言的主動權(quán)。因此教學時,筆者抓住“唱歌謠”引導學生分三個層次朗讀。一讀時,學生很快就被歌謠鮮明的節(jié)奏和音韻所感染,興趣盎然。二讀時,筆者設計了教師范讀、分角色讀、逐層引讀等形式,通過朗讀將語言符號逐漸轉(zhuǎn)化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朗讀體驗推動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三讀時,是學生內(nèi)化、運用的升華,此時文本飽含的“無私母愛”不僅跳躍在學生的朗讀中,更浸潤在學生的心中。整節(jié)課書聲瑯瑯,雖然沒有花樣繁多的變換與訓練形式,但學生通過朗讀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文本的境界中,不僅感受到了文本的情感與意境,更品出了語言的原汁原味。
3.尊重體驗,升華語用
閱讀教學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感受到學習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推動學生的言語發(fā)展。在教學五年級下冊《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筆者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的語言很“接地氣”,學生從“摘黃瓜”“追蝴蝶”“下雨了”等故事中找到了自己快樂童年的影子。因此,教學時我摒棄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繁瑣理解,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一切都是自由的”的句式說說這幾個小故事。
生1:愿意種菜就種菜,愿意把地溜平就溜平,愿意把菜種踢飛就踢飛,想怎么瞎鬧就怎么瞎鬧,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2: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澆菜就搶過來澆菜,想不往菜上澆就不往菜上澆,想要下雨就用水瓢下雨,淋濕了衣服也不怕,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3:愿意吃黃瓜就摘黃瓜,愿意追蝴蝶就去追蝴蝶,愿意爬樹就爬樹,玩累了就在樹上睡一覺,一切都是自由的。
從課堂的精彩生成中不難看出,學生的生活體驗得到了激發(fā)與升華,文本為學生的語言訓練提供了平臺,學生在運用語言的同時更推動了個性的發(fā)展。
語文課應該簡簡單單、返璞歸真;語文課應該聚焦語用,關注語言;語文課應該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風,去吹醒學生學習語言的意識,去吹開學生蓬勃待放的思維之花。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