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光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朗讀可以感染學生,使學生對朗讀內容感興趣,迅速地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情感。要提高朗讀指導的有效性,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朗讀表達技巧,努力做到“心中有人”,朗讀的語言要實樸自然,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之感。
[關鍵詞]示范朗讀 有效性 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4-033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不會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善于模仿教師的朗讀。在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朗讀可以感染學生,使學生對朗讀內容產生興趣。這種感染作用是播放錄音無法替代的。因此,教師的示范朗讀對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十分有效。如何提高教師朗讀指導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呢?
一、理解和感受作品,提升表達技巧
感悟有多深,朗讀就有多真。自己都感動不了自己,怎能感動別人?要使學生動情,教師要使自己先動情。教師要動情,就要熟悉、理解作品,感悟作品,同時借助朗讀技巧,這樣才能把作品的內涵準確地表達出來。
(一)深入理解作品,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教師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首先要認真閱讀作品,理解文中生字、新詞、成語典故、語句等含義;其次要進行多次自我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朗讀時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與作品對話,與作者心靈進行溝通,領會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情感符合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才不會望文生義,把作品表達得支離破碎。
朗讀者把文字轉化成有聲語言的過程就是自我感動和感動他人的過程。朗讀時,教師要在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作品中的人物、情節(jié)、場面、景物、情緒……形成連續(xù)不斷活動的畫面,情隨畫生,調隨情移。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讀才能成功地再現(xiàn)作者的情感,迸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造的激情與沖動;同時,通過自己的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調表達作品的情感,讓學生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進而打動學生,帶動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語言凄美,情感強烈且富于變化,“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在設計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一個“讀”字,特別在范讀上下了一番工夫,使朗讀的語氣打動自己、感染別人。我首先細讀作品,感受女孩命運的悲慘。如,在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幻想中,感受到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大火爐;特別饑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烤鵝;現(xiàn)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現(xiàn)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得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xiàn)實的悲涼,讓人越發(fā)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接著,我多次朗讀課文,并在腦海中不斷地浮現(xiàn)大年夜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一次次點燃火柴、一次次出現(xiàn)幻想又一次次破滅最后凍死在街頭的情景,并使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自己的心田,產生共鳴。這樣我內心深處自然地產生同情、含蓄、深沉的情感。當我在課堂上朗讀完作品時,教室里由寂靜無聲到響起了一片抽泣聲,而我自己也早已熱淚盈眶了。在我的范讀引領下,學生體會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了一種悲憫的情懷,感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達到了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的效果。
(二)注意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效果
朗讀需要技巧的支撐,要用激情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示范朗讀,通過表情、語氣、語調傳遞文本的思想情感,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達到入情入境、心領神會的境界;同時在教師的范讀中,學生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如,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要運用重音、語氣、節(jié)奏等技巧,避免機械地把文字變成聲音,單純照字音朗讀;或從頭到尾沒有聲調的高低起伏,沒有情感色彩和聲音的抑揚頓挫的變化。朗讀寫“幻象”這一部分的文字時,聲音上揚、有力,語氣、語調多變,語速加快,以表現(xiàn)小女孩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但也要注意聲音不要過亮、過高、過響,要符合全篇總體同情、含蓄、深沉的感情基調。而讀幻想破滅后描寫現(xiàn)實一段文字時,要迅速調整感情,語速緩慢,語氣深沉壓抑,表現(xiàn)充滿失望和悵惘,要讀出小女孩在幻想消失后的失望。特別是“‘奶奶!’小女孩叫起來,‘??!請把我?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這段話,是小女孩發(fā)自內心的、悲哀的、最后的呼喊。在現(xiàn)實中備受冷漠、歧視、饑餓、寒冷等各種痛苦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親人的溫暖、關懷和愛撫啊!小女孩又是多么害怕最疼愛她的奶奶也像此前的幻想一樣很快就消失了!因此,朗讀時,速度漸快,停頓縮短,聲音響亮上揚,語氣中充滿乞求,可略帶顫音甚至哭腔,讀出小女孩見到奶奶迫切、激動、祈求等心情。這樣的范讀,就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感同身受。
二、分清朗讀對象,努力做到“心中有人”
俄國一位著名的戲劇教育家曾說過:“沒有對象,這些話就不可能說得使自己和聽的人都相信有說出的實際必要?!闭f話要有對象,朗讀也應如此。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新課標規(guī)定的基本課程目標,但不同的年段對朗讀有不同的要求。
鑒于中低年級學生閱歷淺,對一些課文的理解有困難,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差,因此教師的示范朗讀要聲情并茂,通過聲音重塑文本形象,引領學生迅速進入語境,感動學生。教師朗讀時要注意節(jié)奏和速度,注意停頓時間,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重復、不顛倒。教師可用幾種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這樣既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掌握一些朗讀知識和技巧,從而提高朗讀水平。
對高年級的朗讀教學,教師要在低年級形成的朗讀水平基礎上,進行朗讀技巧的巧妙滲透,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教師在范讀的基礎上,直接給予學生有關停頓、重音、節(jié)奏等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適時地給予針對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在朗讀實踐中不斷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
針對不同年段的朗讀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盤考慮,精心設計,使自己的朗讀起到榜樣示范作用,達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目的。
三、語言樸實、自然,貼近人的心靈
失去了內在的情感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的朗讀,聽起來雖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是打動不了聽眾。因此,教師朗讀時既不能裝腔作勢,拿腔拿調,又不能毫無表情。朗讀時,要用說話的方式來自然地朗誦,要讀得語句流暢自然,把作品的內涵,通過自己的有聲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給學生。教師既要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又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既要感染自己,又要使學生產生共鳴。要做到“讀而不板,說而不演”,這樣才能達到聲情合一、返璞歸真的境地,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教師的示范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從教師的朗讀中受到熏陶和啟發(fā),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一些朗讀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示范朗讀的積極作用。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