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鋒
摘要:作為科學教師,要引領學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實驗室、網絡教室、圖書室等資源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同時還要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區(qū)、走進家庭生活,使科學知識在大自然、生活中得以延伸,從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關鍵詞:學習空間 科學知識 資源利用 學以致用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要求科學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所以,作為科學課程的教師,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不要把學生的學習拘泥于僅僅是以文字或語言形式呈現(xiàn)出的現(xiàn)成的知識,應引導學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我在多年的科學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探索,有了一些經驗與體會。
一、充分利用實驗室,讓學生自主實驗
要使學生的科學探究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像科學家那樣為其準備一個能自行實驗研究的“實驗室”,而學校里的實驗室則是學生自行實驗的最好場所。每當我們上完實驗課,總會有個別學生說:“老師,我們的實驗還沒完成?!薄拔覀兡茉僮鲆粫簡幔俊钡?,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怎么辦?也許,這樣的學生就是一個小小的發(fā)明家,我們絕不能阻止學生探究實驗的興趣,解決的辦法就是課下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想自行實驗,可由教師提供所需的器材和做出相應的指導,學生在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里,輕松自在,設想出許多奇思妙想的實驗設計,通過互相合作,自主實驗,他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有價值的科學現(xiàn)象,領悟書上學不到的科學知識,鍛煉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滿足他們做實驗的愿望。開放實驗室首先要做好計劃,如對哪部分學生進行開放,什么時間開放,如何申請等。即開放不是“大撒鷹”,要做好計劃。其次,開放實驗室要做到有序的監(jiān)管,雖然是開放,要明確到具體的責任人是誰,尤其是探究一些有危險性的實驗時,尤為重要。
二、開放網絡教室、圖書室,擴大信息收集范圍
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探究中,經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疑問,許多疑問是老師都難以解釋清楚的,而學生恰恰對這些問題最感興趣,這樣,我們就應該開放網絡、圖書室,不要讓這些資源睡大覺,學生可以隨時到網絡教室、圖書室進行查詢、學習。對進一步的拓展學習知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三年級下冊《信息的發(fā)展》一課時,單憑課本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但可以讓學生從圖書室借來這方面的書刊來查閱,同時還可以開放網絡教室,讓學生帶著對信息發(fā)展的向往自主搜集信息,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再如,冀教版下冊《宇宙與航天技術》這一單元,光靠教材中對宇宙與航天技術的介紹,顯得太過于單調、簡單,不夠豐富,如果讓學生參閱其他的一些有關宇宙與航天技術的書籍,或者到網絡中進一步了解學習宇宙與航天技術,那么,這些資源的應用,會對教材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所以,開放網絡教室、圖書室這樣的學習的方式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走進自然,親歷學習過程
我們的科學課程,就是要探究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所以,大自然是本人類永遠都學不完的“大教材”,蘊藏著許許多多的知識和奧秘,里面活生生的蟲、魚、鳥、獸;千姿百態(tài)的花、草、樹木;瞬息萬變的電、閃、雷鳴和客觀存在的巖石、土壤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探究對象,如果我們只局限在教室里,單憑標本、教具、課件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既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又會削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樂趣。因此,要帶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學新課標教材四年級《科學》中的《養(yǎng)小雞》《種茄子》等課時,學生對小雞、茄子都很熟悉,如果上課時把學生束縛在教室中,把課本與大自然隔離開,很有可能把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白白浪費,而讓學生形成“書中的小雞”和“書中的茄子”,這樣難免使學生把書中學到的知識與大自然相脫離。不如我們就讓有條件的學生養(yǎng)小雞,種茄子,讓學生在養(yǎng)小雞、種茄子時,認真觀察它們的樣子、生活習性、在參照書中的知識進行探究,這樣學習的科學知識才做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的科學知識才更豐滿。再如,教學《有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真正的到池塘、到野地、到樹林去觀察,去探究,每一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怎樣的,如果人為的破壞了生物鏈中的一種生物,那么生態(tài)系統(tǒng)會怎樣?有了這樣深入的觀學習,學生的科學知識才不會空洞。
四、讓科學課程在社區(qū)和家庭生活中延續(xù)
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對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課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現(xiàn)實的大教材,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體會知識力量的強大。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進行探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燒水時水為什么會溢出來?防止溢出來,我們該怎么做?秋天里窗戶為什么會結霜?冬天里窗子上的冰又是從哪里來的?煮雞蛋時,為什么煮熟后要用冷水冰一下?楊樹為什么比柳樹落葉早等等,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回到書本,然后從書本再到生活實踐,用科學的知識解釋這些現(xiàn)象,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為學生的科學潛能發(fā)展打好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世界隔絕開來?!毙W生學習科學知識離不開課堂教學,但是,我們更應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實驗室、走進網絡、走進自然、走進社區(qū)和家庭,為學生搭建更為廣闊的學習知識的平臺,讓孩子們獲取更為豐富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