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運用批判性思維 打造靈動歷史課堂

2015-06-15 01:26張華中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史料教學中學歷史批判性思維

【摘 要】歷史教科書描述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由于大多事情離我們時間久遠,地點遙遠,跟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距離,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科學地閱讀歷史教科書,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打造靈動的歷史課堂,引來課堂教學的“一渠活水”。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科書;史料教學;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8-0011-03

【作者簡介】張華中,江蘇省吳縣中學(江蘇蘇州,215151)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對象,蘇州市名教師。

2015年3月17日,美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教授訪問清華大學,并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發(fā)表了題為“大學與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zhàn)”的演講,就大學如何面對挑戰(zhàn),提出應具備“合作”“研究”和“培養(yǎng)能夠提出和解答大問題的學生”三個條件。竊以為第三個條件是重中之重,沒有“培養(yǎng)出能夠提出和解答大問題的學生”,則無從談“合作”“研究”,而學生“提出和解答大問題的能力”不是到大學階段才提到日程上來,而應該是從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階段大力提倡和培養(yǎng),中學歷史教育不妨從運用批判性思維針砭教科書開始。

一、中學歷史教科書雖臻于經(jīng)典但亦有局限

現(xiàn)行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是專家學者依據(jù)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準編寫的,并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訂后重復修訂、使用,有的版本已臻于經(jīng)典。由于其編寫過程中受政策影響而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受編寫者認知水平、個人喜好等因素影響而具有一定的偏頗性;“歷史所擁有的獨特真實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也頻頻被拷問,而教科書具有一定的商榷性;加上中學歷史課程設置時間少,以課堂學習為主要形式,基本沒有課外資源可查等客觀因素,歷史教科書的科學參照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現(xiàn)實中,中學歷史教科書雖不再是像上個世紀后半期那樣被奉為教學“圣經(jīng)”,但仍然是師生使用頻率最高的資料,如何科學地閱讀教科書越來越成為廣大師生迫切需要破解的教學課題。

歷史教科書的編纂屬于歷史編纂學的一個具體案例,也“經(jīng)歷了人們可以標識為歷史編纂學程序的所有階段:記錄資料階段;說明、理解階段;文學意義上獨特的書寫階段。在這些階段的每一時期,真實問題表現(xiàn)不同”,“在這些階段之中,歷史學家的主觀性及其對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心意都會表露無遺”。在依照歷史教科書組織教學中,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組織學生閱讀,確實是一門藝術。

在人類歷史上,諸如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著名自然科學家及馬丁·路德、華盛頓、馬克思等社會科學家,他們都是極具批判性思維的典范。在今天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泛濫,眾說紛紜,或多或少會與教科書上或課堂上教師講的某些知識產(chǎn)生觀點碰撞、分歧甚至出現(xiàn)截然相反的論調(diào),培養(yǎng)和運用批判性思維,架起教科書與歷史本真之間的橋梁已刻不容緩。

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所學知識的真實性、精確性,依據(jù)思維的清晰性、準確性、相關性、充分性、邏輯性等衡量標準,經(jīng)過分析、解釋、推斷等過程,使自我思維做出調(diào)節(jié)性判斷的思維過程。歷史批判性思維是批判性思維在具體學科中的運用。

二、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組織歷史教學

運用批判性思維組織歷史教學,首先舉一例說明?!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01年版和2011年版都要求初中生“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了解/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工農(nóng)紅軍和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的意義”。《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專題中要求高中生“概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試行稿)》亦有類似的表述,作為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開始的南昌起義定當屬于主要史實。依據(jù)上述課標編寫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人民出版社(2007年)、岳麓書社(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五個版本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和中華書局(2005年)、北京出版社(2005年)、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岳麓書社(2003年)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六個版本的初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再現(xiàn)南昌起義場景時,選油畫的教科書比例高出沒有選用油畫的教科書比例近10個百分點(見圖1),在選用圖片資料的教科書中,選用油畫的比例高于選用舊址的比例12個百分點(見圖2)。

我請學生思考:到底要不要選用圖片資料來再現(xiàn)南昌起義?若選用圖片,用油畫還是用舊址好呢?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中學歷史教學中關于史料運用的問題?!昂沃^史料?即所有研究史學、撰著史籍所必須根據(jù)的種種資料?!?“凡宇宙間可以考察出其時間性的事物或現(xiàn)象,都是歷史的資料,簡言之,即為史料?!?“我們把可以從中獲知關于過去之知識的所有文本、研究對象或事實都稱作史料。(Paul Kim,1947)”由此可見,油畫和舊址圖片都屬于史料,但哪一種史料價值更高、選用得恰當呢?

日本史學家坪井九馬三博士在其所著的《史學研究法》里,將史料分為六等。一等史料: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當時當?shù)赜僧斒抡弑救怂鞒傻氖妨?,如主要當事者的日記、參謀人員的備忘錄等。二等史料:距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最近,或雖然地點相同但在時間上稍晚而由當事者本人所作成的史料,亦即補記比較精密者。古文也往往述及過去發(fā)生的事,在這種情況下亦屬此類。三等史料:將一等史料和二等史料接上,使之能相互聯(lián)系的最上乘的家譜(族譜)、傳記,備忘錄等歸于此類。四等史料:大體上看來,年代、地點、人物不會有什么問題,只是不太清楚,或者雖然清楚,因其太古老而被傳抄,致應有摻和、脫漏、變化成分者,建筑物地理等即屬此類,圖書亦多屬此類。以上四類為根本史料。五等史料:編撰物中的上乘者,亦即根據(jù)本(原始)史料作科學的審查,然后以公平態(tài)度加以編撰者。還有等外史料:價值更低一層的編撰品、傳說、美文、歷史圖畫及其他。

縱覽以上六等史料的劃分標準,顯然是依據(jù)史料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來界定的,九個版本初高中歷史教科書使用的油畫可歸入“等外史料”,而舊址則可歸于“建筑物地理”一類,屬于“根本史料”中的“四等史料”。

或許有人會以歷史學最基本的三要素:時間、地點和人物為根據(jù),以為用油畫更好,教學實踐中大多數(shù)學生也是這么認為的。但通過網(wǎng)絡檢索名為“南昌起義”的油畫,可以發(fā)現(xiàn)莫樸、李震堅于1956年、莫樸于1957年、戴澤于1959年、陳衍寧于20世紀70年代、王征驊等人于1977年、韓碩于2009年都作過《南昌起義》油畫。其作品都有周恩來為首的起義軍,也都有江西大旅社這一標志性建筑,但繪畫中的人物則神態(tài)各異、數(shù)目不等,莫樸的《南昌起義》還在2009年上了央視《國寶檔案》節(jié)目,看過節(jié)目或瀏覽過上面的同名畫作的師生不禁要問,哪一幅畫更接近歷史本真?那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去得出正確的答案。

三、用批判性思維組織教學引來一渠活水

啟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引入史學及地理學的基本常識,就將一渠活水引入了沉悶的歷史課堂。

我對所教的37名高三文科班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你的印象或想象,請畫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示意圖。(調(diào)查結果見圖3)

近一半的學生畫出的是井岡山會師時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軍旗模樣,這毫無疑問是受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林崗所作的《井岡山會師》油畫的影響,包括“僅畫出黨徽”和“僅畫出五星”的38%的學生也是根據(jù)對此有一點殘存的記憶來再現(xiàn)的;僅有8%的學生畫出“八一”字樣。

生活中,我們稱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是“最可愛的人”,稱人民軍隊是“共和國的鋼鐵長城”,而我們即將成為“天之驕子”的高三學生卻沒有一個人能畫出人民軍隊的標志——軍旗,不能不說是我們歷史教育特別是國防教育的缺失。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彌補這一缺失?我在高一教授“國共十年對峙”一課時,從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出發(fā),借用1997年中共中央領導人參觀南昌起義紀念館時的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諸如“為什么說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起義升起的軍旗是什么模樣的?”“人民軍隊的第一面軍旗是不是從南昌升起的?”“秋收起義的旗幟是什么樣子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名稱經(jīng)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到底是什么模樣的?”等問題,讓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閱資料,培養(yǎng)運用史料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學生有了這樣的答案: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是強調(diào)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1933年6月,在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關于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立紀念日》文件,定8月1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南昌起義打出“左派國民黨”旗幟,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使用類似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旗(見圖4)。

人民軍隊的第一面軍旗(見圖5)是1927年9月由工農(nóng)革命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參謀何長工、參謀處處長陳樹華和副官楊立三設計、制作的,而早在1927年8月20日,毛澤東以湖南省委的名義給中共中央寫信,明確提出要拋棄國民黨這面“黑旗”,打出共產(chǎn)黨的“紅旗”。這應是中國共產(chǎn)黨打出“紅旗”的源頭,誕生于秋收起義過程中。

至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名稱演變過程,其先后順序為:①國民革命軍(八一南昌起義);②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秋收起義);③中國工農(nóng)紅軍(革命根據(jù)地時期);④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抗日戰(zhàn)爭);⑤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后);⑥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時期派出軍隊)。在教學過程中,既對前后的知識進行了梳理,又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愛軍教育,實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目標。

哈佛大學現(xiàn)任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新知識來自無盡的探討、辯論、思考和一種懷疑精神。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做學問,每條道路都可能通向新的答案,所以每條道路都應該開通?!边\用批判性思維,將原本是過去的、死的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使之鮮活起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去閱讀歷史教科書,進而打造靈動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斯特凡·約爾丹.歷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M].孟鐘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吳文文.試析高中生的歷史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yǎng)模式[D].溫州大學,2012.

[3]鄭梁生.史學入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軍事科學院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中學歷史批判性思維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yǎng)
以史料促教學
試論新課改下史料教學的作用及運用原則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淺談在中學歷史課程教學中慕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