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燕
【摘 ? 要】 新課程改革在初中教學中深入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一系列弊端,逐漸向“生本位”方向轉變,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數(shù)學學科一直深受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數(shù)學知識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善于利用學習方法。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初中數(shù)學;以生為本;思維素養(yǎng)
思維能力是構成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用好良好思維能力的學生通常會具有明確的學習思路,在解決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時通常表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狀態(tài),逐步解決各種問題。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學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問題教學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釋放學生的潛能。
一、營造靈活多變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單靠教師的一己之力是無法實現(xiàn)的,這就需要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初中生正值性格叛逆的時期,自身發(fā)展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還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加以耐心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努力營造靈活多變的教學情境,既要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又要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概率初步”這節(jié)內容時,由于學生對概率的內涵及其應用難以理解透徹,為了使學生準確生動地理解概率知識的應用規(guī)律,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基于現(xiàn)實生活場景的情境:某班有40名學生,其中女生有19位。在一次課堂游戲中,班上每一位學生的名字都各自寫在一張小紙條上,然后放入暗箱中攪勻。此時老師隨機從中抽取一張,請問抽到男生卡片的概率是多少?這樣的教學場景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生活,難度適中,并且具有很強的親切感,容易觸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問題教學的探究性,引導學生形成解題思維
以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中的知識點“一元二次方程”為例,有這樣一個例題:已知:x1、x2是關于x的方程x2+(2a-1)x+a2=0的兩個實數(shù)根,且(x1+2)(x2+2)=11,求a的值。
由題可知,這是一道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典型例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要求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具有感性化的認識。在 探究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自我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題方法和答案。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依題意有:x1+x2=1-2a x1·x2=a2又(x1+2)(x2+2)=1所以x1x2+2(x1+x2)+4=11 ?a2+2(1-2a)-7=0 ?a2-4a-5=0 所以a=5或-1又因為△=(2a-1)2-4a2=1-4a≥0所以a=5不合題意,舍去,因此a=-1。不難發(fā)現(xiàn),解答此題主要是圍繞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特點進行的,并以此進行有效排除,最終確定正確答案。
上述案例從培養(yǎng)學生解題思維的角度出發(fā),利用探究性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選擇問題案例時需要格外注意,應選擇那些探究性強的案例,應使學生深入參與全部的探究過程,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發(fā)揮想象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思路,力求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既能收獲知識,又能培養(yǎng)思維素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思維,鼓勵學生另辟蹊徑
數(shù)學學習具有極強的發(fā)散性,同一種問題也許存在好幾種解決方法,教師不應給學生設立具體框架,不應限制學生的思維。當學生面對問題無法求解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將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先利用最初始的方法解決,再結合新的學習內容設計出一種嶄新的學習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主動嘗試其他解法。
以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中的知識點“一元二次方程”為例,有這樣一個例題:在四邊形ABCD中,∠A=60°,∠B=90°,∠D=90° BC=2,CD=3,求AB的長度?
這是初中幾何學習中的又一類典型習題,此類問題通常都有多種解法,通過嘗試不同解法,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法一:延長AB,CD交F ∵∠A=60°∠D=90°(已知)∴∠F=30°(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為180度)∵∠B=90°BC=2(已知)∴ CF=2BC=4(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角所對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 AF=2AD(同上)又∵CD=3 ∴DF=CD+CF=7 求得BF和AD的長度,再由AB=AF-BF求得AB長度。此題還可引用另一種解法,如:延長AD,BC交F ?∵∠A=60°∠B=90°(已知)∴∠F=30°(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為180度)∵∠D=90° CD=3(已知)∴ CF=2CD=6(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角所對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AF=2AB(同上)又∵BC=2 ∴BF=BC+CF=8,進而求出AB長度。由此可知,同一問題尋求不同解法,還需要學生善于觀察,敢于試錯。
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豐富評價內容
數(shù)學學習本身就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加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較為顯著,不同學生的學習反饋也是各不相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會遭遇各種困難,有的學生因此表現(xiàn)消極;而有的學生自以為取得了一些成績,便沾沾自喜。為此,教師應建立一套外在評價機制,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將評價內容進行分層,分步實施,提升豐富性。另外,教師還應采取實時評價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評價。
綜上所述,初中數(shù)學問題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高效教學法,通過向學生提供一個個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深入其中,充分調動思維,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學生在長期的數(shù)學學習中慢慢積累,并科學使用各種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