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了對學生的軍事教育,周朝的標準課程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射就是射箭技術,御則是駕駛馬車的技術,因為一直到春秋時戰(zhàn)車都是戰(zhàn)場上重要的作戰(zhàn)工具。
孔子是中國國民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他在教育過程中,將射御之術看得與禮樂教化一樣重要,《孔子家語·觀鄉(xiāng)射》就記載有孔子教射的內(nèi)容。
秦漢之時,學校軍訓則開始走下坡路了。儒家學術逐漸被奉為正統(tǒng),隨著略去軍事教育內(nèi)容的新六藝成為主導,軍訓的職能弱化為一種禮儀程式。
隋朝時,開始“偃武修文”大力削減武備,國家教育重點由學武轉(zhuǎn)為修文??婆e開始成為主流,文、武分舉后,文舉不考武學,文人學子為謀取功名,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漸被棄之不顧。
到了宋朝,興文教、抑武事的政策被推向高潮,武將地位被讀書士子全面超越。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軍事訓練就變得毫無必要了。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近代,除了歷朝歷代開國打江山時很短的時間里重視一下軍事訓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文人閉門只讀書的情形。?笪摘自《宿遷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