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成
[摘 要]
化學實驗中的課外實驗是課堂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重要補充,有利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產(chǎn)生活相結合,從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找到實驗素材,進行實驗,不斷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化學;課外實驗;課堂延伸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運用知識解釋身邊的化學現(xiàn)象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課外實驗是在課堂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完全獨立自主進行的實驗,學生是課外實驗的主角,負責收集整理資料、設計方案、控制實驗條件、觀察記錄分析、歸納總結反思等有關實驗的全過程,學生從中深刻體會了課本知識與日常生產(chǎn)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012最新修訂的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共安排了8個課外實驗,其中上冊3個,包括自制簡易凈水器、石墨導電及生成炭黑實驗、雞蛋殼與醋精反應實驗;下冊5個,包括淬火和回火實驗、白糖晶體的生成實驗、自制汽水、鮮花變色與制作“葉脈書簽”實驗、有關保鮮膜實驗和不同材料降解實驗;位置一般設置在“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之后,“練習與應用”之前,方便學生在閱讀課外實驗內容前,查看本課題的知識要點,有利于課外實驗的順利進行,然后結合練習和應用鞏固所得。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的同時,也使學生深刻體會化學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課外實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學習中的各種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枯燥,雖然有相關的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但受條件所限,如缺少專職實驗教師、缺乏實驗資源、考慮實驗安全性等,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只看不做,往往興趣缺缺,收獲較少,即使做了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分組實驗,也多是教師安排,多人實驗,每位同學動手機會少,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只能參與某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難以獲取完整的實驗探究的流程及方法,而課外實驗幾乎完美的彌補了上述缺點,以其特殊的魅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受學生的歡迎。例如,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雞蛋、食醋、白糖、汽水等食品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現(xiàn)象也熟視無睹,而在課外實驗中,一切變得不同,學生結合使用所學知識,很輕松的掌握了常見物質間的反應原理,在上冊122頁的課外實驗中,探究了雞蛋殼與醋精的反應,探究雞蛋殼的成分,比較單一,可以結合下冊78頁1、(1)的內容(將一個新鮮的雞蛋放在盛有足量稀鹽酸的玻璃杯中,可觀察到雞蛋一邊冒氣泡一邊沉到杯底,一會兒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時又下沉),利用這樣的實驗探究雞蛋殼的成分,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進行引導性擴展,用熟雞蛋,甚至鴨蛋鵝蛋鵪鶉蛋做對比實驗,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新的化學知識,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易學而樂學。
二、課外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現(xiàn)今的學生,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如課程設置、考試壓力、學生恐懼心理、教師和家長的擔心等,真正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二者脫節(jié),沒有了實踐的證明,理論也變得單調、枯燥,學生運用也不能得心應手,而課外實驗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自制簡易凈水器,學生在上冊課本77頁基礎上進行改進,原試驗中水流速度快,活性炭吸附效果差,結合課本75頁活性炭凈水器原理,將活性炭單獨裝瓶,原去底塑料飲料瓶只裝小卵石和石英砂,兩瓶口用橡膠管連接,向原瓶內注水,水流經(jīng)小卵石和石英砂后,流入裝有活性炭的瓶內,由下而上流經(jīng)活性炭層,起到很好的凈水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既真正懂得了凈水器凈水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學會利用身邊的物品設計并制作了可以使用的凈水器,學生不僅在實踐中加深了相關知識的理解,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在完成制作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三、課外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上的每一個課外實驗都對實驗所需的用品和實驗過程做了簡單的介紹,但在每個學生結合家庭實際情況設計并進行實驗時,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通過尋找藥品儀器的代用品,重新設計實驗過程并動手實驗,完善實驗的過程中獲得科學探究的方法。例如,學習了溶液的濃度以后,書中介紹了“自制汽水”的課外實驗,通過閱讀內容,整理出該實驗的原理、用品、實驗步驟,實驗時觀察現(xiàn)象、分析討論、總結反思,不僅獲取了新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探究能力,此實驗出現(xiàn)的課題也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同的同學自制汽水的方法幾乎相同,但口味不同,這與原料用量、溶液的濃度有關,學生相互交流自制汽水的步驟,進一步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為學習實驗活動5“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做了很好的課前準備。
四、課外實驗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材的開篇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介紹了化學在保證人類生存并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點: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以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教材設計的課外實驗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例如,在化學與生活這一單元中的有關保鮮膜的實驗、不同材料的降解實驗,既探究了保鮮膜的保鮮原理,了解了使用保鮮膜的好處,又探究了制作保鮮膜的原料——塑料在潮濕土壤中的降解情況,了解了使用保鮮膜時產(chǎn)生塑料廢棄物的缺點,使學生認識到一切事物的兩面性,使用各種化學物質的利弊,認識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增強環(huán)保意識,認識保護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
五、開展課外實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教師要加強指導,提供幫助,及時評價,適當鼓勵
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學生完成每一個課外實驗,在每一次布置實驗任務時,都要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實驗設計方案的范例供學生參考,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案,并對學生的方案進行針對性指導,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同時留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在設計實驗和尋找實驗代用品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實驗后,要及時反饋,要求學生上交實驗總結并及時反思,在班級對學生的成果和創(chuàng)意進行交流和評價、展示和推廣,這樣做不僅對學生的課外實驗起到檢查和督促的作用,同時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實驗成果的尊重,對學生學習的肯定和鼓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家長對學生課外實驗的支持與否,也是影響實驗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教師應通過多種渠道與家長溝通交流,使家長了解課外實驗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力爭家長的配合,在家長的幫助下給學生提供一個進行實驗活動的場所,同時家長還可以對實驗的安全進行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現(xiàn)行的2012最新修訂的化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具有探究性、開放性、思考性的實驗素材,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資源,依據(jù)化學新課程標準、依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出新的合適的課外實驗。
綜上所述,化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化學新課程的實施賦予了課外實驗豐富而又暫新的內涵和功能。課外實驗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熱愛化學、熱愛生活的情感,開展課外實驗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該不斷挖掘每一個課外實驗的價值,將新課程理念滲透其中,使課外實驗成為推動學生進步的動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責任編輯:張華偉)